APP下载

融媒体下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

2021-03-05赵子民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0期
关键词:跨媒体语言风格

摘要: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媒体的相互依存与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传统主流价值观的权威传播语境逐渐发生了变化。作为传统媒体内容传输者的“新闻主播”,要在新闻节目满足真实性、时效性和新鲜性的前提下,也越来越重视新闻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新闻主持人的个人语言与情感特征的风格经历了分期具体变化。如今新旧共生与媒体互融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这一转变必将促使媒体人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自媒体、融媒体时代下的新兴资源优势做出改变,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在由播音向主持方向的转变,叙事方式,语体等方面发生变化。本文对融媒体时代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应用分别从《主播说联播》和短视频说新闻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新闻主持人;发展变化;语言风格;跨媒体

一、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概述

在信息传播速度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节目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新闻节目主持人还要通过恰当的个人语言风格与情感表达,来积极调控现场氛围并且带动受众的情感需求。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沟通交流,同时也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与主持内容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艺术。受众对于新闻播报时的语言表达不再是只满足于过往单一固定的风格,新闻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也需要兼顾受众获取信息和审美的需要。《主播说联播》和短视频说新闻就是在新媒体领域所尝试的一种全新的风格,改变了受众对于新闻播报的传统观念,以新的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节目主持人可以借助新媒介的优势,增强与受众之间的联系,提高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接收程度。主持人所体现出来的个人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不再是符号化的表现,而是多元立体地呈现在受众面前。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充分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将内容传递给受众,一方面让新闻传播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受众,实现将新闻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同多样化表达的有机结合。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不仅是其与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语言特征有关,必须与所在节目的风格完全融入。有许多类型的节目,例如新闻、访谈、娱乐、科教等,尽管主持人的语言具有本人的特性,但最终仍然会服务于节目,因此主持人通过将节目的展现方式与自己的语言样式融合而最终体现出的语言风格展现给多种类型节目的受众。一般来说,主持人个人风格形成以及掌握独特语言风格的过程是会受到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的,从客观角度来看,生活环境、社交群体、个人性格、审美情趣、思维逻辑等都是会影响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因素。例如在生活环境上,南北方的主持人有着一定的区分,主持人会更倾向自己的生活领域,例如湖南卫视的《你好星期六》主持人经常会穿插一些湖南方言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感受到亲切。或者多呈现的是南方审美下的幽默风趣。北方地区的主持人则会更以北方地区的民俗风情为基础。人物的个性特征是语言风格的内在动力,三毛的语言温婉轻快,正是符合了她天真烂漫、温润细腻的天性。审美情趣是构成语言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的独特性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审美和思维方式。拥有不同审美情趣的人展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例如李白与杜甫同为诗人,但是拥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诗篇风格。

二、新闻节目主持人风格的变化阶段

(一)萌芽期

1958年,我国电视新闻节目首次出现,时至今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走过了63个年头。通过这63年的时间长河,我们眼前清楚可见它的成功与失败。60多年里,我国电视新闻完成了传播理念和手段上由落后到先进的跨越,新闻节目主持人播报新闻的方式从口播到录播到直播,再从短片栏目过度到频道,每一次播报新闻的方式都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新闻工作者们正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去实现中国传统电视新闻事业的洋洋大观。

(二)发展初期

在这一时期的新闻节目开始创建各种新闻功能程序,但在此阶段特色节目没有形成规模,只是形式上有所改善,电视新闻的改革开始逐步启动,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多个批判性报道,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弊端。1980年7月,随着社会新闻进行评论等深度研究报道的发展,中央电视台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数据新闻评述类节目《观察与思考》,也是国内第一个真正的电视深度报道栏目。二十世纪末,报道方式与传播方式有了飞跃进步,央视首次实现了新闻生产现场通过图像和声音信号可以同步信息获取,大量的记者和报道人员开始用摄像机进行现场报道和采访。这一时期的新闻发布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叙事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详细阐述和主持人对于新闻事件的主观评论这两个方面,我们从个人和社会角度着眼于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三)发展中期

在此时期,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发展使得综合类新闻节目的类型变得更加全面且内容丰富多彩。从1993年后,大量的新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天的改变,它在内容的显示上更多注意到新闻内容、极大发挥电视的本体特征,主持人需要把镜头当人物来对话,增强新闻的画面感。从我们的第一档早间新闻栏目问世后,中国人早上不看电视的习惯逐渐改变。同时时政新闻都采取现场报道形式,活灵活现的表现出领导人的形象以及国家政治生活。1994年《焦点访谈》节目的出现,突出了隐性采訪在舆论监督中的特殊作用。向观众推出最真实的新闻视角。节目以最平等的沟通方式,充分表达对公众普遍关心的议题的意见和看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它吸引了全国观众的关注,其收视率堪比老牌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演播室中风格布局都以简单、稳重为主体,以大屏幕设置为背景,提示当天的节目需要播出的主要内容,主持人以坐姿的形式,在整体感知上给观众一种平和的感觉,并完美烘托出整个栏目的内涵和风格。

(四)发展后期

2003年5月1日,央视新闻媒体频道正式成立。2008年,现场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该节目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平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小见大,从个体的案例来映射出社会上普遍出现的问题,积极发掘制度上的不足,反思了整个层面的问题,白岩松在当时的节目中能较好的体现出学生思维的锐度和深度。同期,地方台也相继推出新闻节目的构架,民生新闻节目掀起热潮。同时,传统的电视媒体开始朝着网络进军,在互联网发展的帮助下,各个地方电视台开始在互联网上建立宣传网站,听取观众的意见,传播自己的节目,增强了观众的互动性,甚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三、融媒体下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变化

(一)播音向主持的变化

当涉及播音和主持的功能特点及节目形式更改的出现时,播音和主持风格密切相关。在早期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大多数的主持人都来源于拥有特定广播经验的播音员。随着节目形式产生了一定变化,渐渐地转移到主持上,它不仅是一种继承了电视广播的音频格式也是播音形式的一部分。但由于程序格式丰富,因此可以满足程序格式的发展需求。具有个性特征且无法做到并具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不仅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也可以更好地达到与观众沟通的效果。例如,沈力,赵忠祥等主持人都拥有丰富的广播播音员的经验,并具有扎实的广播基本功。广播主持人徐曼通过“甜美,柔和,轻巧,优美”的主持方式来营造出一种新型的主持节目,同样也为科教电视节目在将来的主持风格树立了榜样。从播音员开始他们只是机械化地朗读稿件,到后来用自己的语言风格主导整个节目,这是也传播节目和改变观众需求的双重作用的结果。

(二)叙事方式的变化

示例:新闻节目《东方时空》播出后,观众感到新闻节目内容的全新一面,主持人的口语化的叙事方法不仅使听众感受到了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也提高了对民间对话的兴趣。这档电视节目的转变,让严肃了十多年的新闻类节目使得观众感受到了随和、亲近。主持人的讲新闻的内容也不再是空泛宏观让人有距离感的生硬叙事方式,而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人讲起的叙事方式,拉近观众和主持人的距离,十分具有情感互动。在评述新闻时也更加真诚,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更加考虑观众的审美情趣,融入观众,从简单粗暴的表达到有理有据的讲述。

(三)语体上的变化

播新闻的语体是指新闻节目已经形成很长时间的以坐播为主的单一播报形式,主持人发声的主要特征是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和高昂明亮。这是因为新闻文稿更适用于最基本最常见的口头传播形式。张教授提出体现广播新闻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就是“字直圆、气息静、情不落、语言稳、语言慎重、节奏明快、语流清晰”。这种语言风格是播音员和各种节目主持人中最独特和自成体系的语言风格。

说新闻的风格是一种高度口头的信息交流风格,以言语形式表达。换句话说,口语是简洁的,句子是短的,词汇是准确的,交流的状态是相对宽松的,有强烈的沟通意识和自然语调。尽管如此,新闻事实叙述仍保持着简明扼要的新闻风格。

传统新闻播报更喜欢使用具有修改性的词汇。例如:增强、强调、改善、加快、完善、推进等。也善于链接词语组成词组:加快落实、稳步前进、合理安排、贯彻落实、牢牢把握、夯实基础等,带有一定的权威感和教条感。说新闻在词语上则更亲民,例如:这样的、那样的,你怎么了?可以是,特别是,好的和情态的词:啊,哦等等。又比如:好漂亮、这怎么行呢一类口语表达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接近的词语,从新闻主持人口中说出后的感觉,就像自己熟悉的人一样,由衷地发自内心表达出来。使听众在电视上观看新闻变得更加有趣。新闻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则是随性自然,大方得体,带着细致而多方面的观点,使听众和主持人之间像朋友一样,感到舒畅自然,这样可以给人以亲密,信任和安全感。

四、融媒体下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应用

(一)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新闻新媒体栏目《主播说联播》视频栏目于2019年7月29日走进大众视野,本栏目紧跟当下实时热点,用最浅显易懂的表达传递了新闻的态度。主持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则是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播:刚强、李梓萌、康辉等。节目内容是当天夜间发送一条一分钟左右的竖屏短视频,每条视频只传递一个新闻热点。竖屏构图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屏幕,让观众真切感受到“面对面”的交流感。构图采用了三分法结构突出了主播的细微表情和肢体动作,更有利于语言表达的力量感。

节目中主持人们的语言调侃中带着态度,用词紧跟年轻人的网络喜好,例如康辉在讲解香港航空公司事件的时候说到:“不作不死,no作no die”。其他主播也有金句频出:“夜宵时间到,上点榨菜怎么样?”以平等的态度、聊天的环境、熟悉的语言风格、分享的兴趣,以这种状态唤醒观众的兴趣。从开场白来说,传统新闻的《新闻联播》是官方的模板化:“本台消息,据新闻与媒体摘要报道”转变成“主播说联播,今天我来说”。把播报主体从“本台”变为了“我”,以个人名义阐述观点,显得语言风格更加的平易近人。这种权威与趣味的结合是传统媒体跨越到新媒体的一个绝对关键组合。雅克布森曾说过,当符号文本侧重于信息本身时,就会把我们解释者的注意力引向文本内容本身,有助于提高受眾消费群体的理解和记忆,因此《主播说联播》的文案内容常常有观众十分熟悉的网络梗。实际上《主播说联播》的内容源头还是来自《新闻联播》,但特征不同,传播媒介也不同,这种跨媒体叙事,它是电视新闻节目衍生出来的多元化内容。

(二)以短视频说新闻为例

本人在大学期间参与了多个实习项目,其中不少是短视频领域,在当今这个“人人自媒体,遍地是主播“的时代,传统新闻也不再传统。越来越多的传统新闻媒体上了短视频的末班车。短视频传播率高,受众群体广,媒介只需要有手机和网络就可以,是非常便捷的获取知识和了解事物的方式。短视频大多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讯息,通过网络实时传送热点,这点非常符合新闻的及时性、实效性的需求。短视频新闻的好处是更接地气,离观众更近,主持人的形象以竖屏方式充满整个手机屏幕,比电视新闻的远距离感更引人关注,仿佛观众和主持人正在视频通话。其次短视频因为时间的限制,所以摒弃了电视新闻的繁冗开头和不必要的介绍等内容,直入主题,简单明了。不仅如此,短视频的互动性也更强,短视频是建立在账号的形式上出现的,新闻视频均发布在账号上,观众可以即时写下关于新闻的想法和意见,主持人可以选择跟观众直线沟通,回复互动,这是传统媒体不可能有的。这一互动性让主持人完完全全不再是一个屏幕里的播报员,而是真实存在的人在与观众分享。

但是,凡事都具有双面性,短视频说新闻一方面代表着官方传统新闻业,另一方面也代表着融媒体下的新发展,短视频新闻的策划人员很难把控住新闻的度,大多新闻是披着新媒体外皮的传统媒体,不能很好的表现新闻的权威性和客观性,缺少了一种严谨的态度,也就导致了短视频新闻的谣传率较高。因为无法实时直播新闻,都需要提前一些时间录播,中间带来的时间差便容易发生信息传递不及时的情况。在互联网络上,视频容易被后期加工剪辑,经过一定的剪辑甚至可以改变原意,所以会出现新闻谣传的现象。短视频新闻审核力度也不够强,对于新闻内容的准确度把握不佳,使得受众有了只索取不辨别的习惯了。综上所述,短视频新闻整体的感觉还是便利、快捷、互动性强的,符合当今媒体发展趋势,弊端在后续的发展中可以逐渐改善。

参考文献:

[1]田园.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发展创新方向探析[D].传媒论坛,2019.

[2]李鹏.试探“说新闻”出现的背景及个性特色[D].今传媒,2013.

[3]马小喆.论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形成要素[D].上海戏剧学院,2018.

[4]曹秋敏.试论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的演进[D].传媒,2015.

作者简介:

赵子民,女,1999年8月,天津人,学士学位,北京城市学院,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3436501908262

猜你喜欢

跨媒体语言风格
基于跨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展示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报业新媒体融合策略
由出版商到电影公司:漫威的跨媒体产业演进与启示
新媒体环境下跨媒体“粉丝经济”的发展及内在机制研究
语用表达本位的实践思考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分析
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
老舍《茶馆》的语言风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