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县域经济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简析
2021-03-05邹弘仵梦绮
邹弘 仵梦绮
摘要:国内中职教育创办门槛较低,对区域教育水平的提升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见效快,因而密布广大不发达市县级区域。经过与区域地方性长时间的结合发展,现已成为发展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主力军。为契合时代经济、文化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要求,亟需对其在县域经济中的适应性进行定位分析。本文以河南信阳市为例,通过文献分析与实际调研,考察了市内中职教育的适应性现状。
关键词:中职教育;县域经济;适应性
一、研究對象
1.中职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职业教育给出的定义是给予学生从事某职业或生产劳动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职业教育结构从层次上可划分为高等、中等与初等职业教育三种,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进行的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本文研究着眼县域范围,而中等职业教育是县级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因此研究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初中同等学历者为主,以培养中、初级技术人员和生产服务一线操作人员为主要目标的中等层次职业技术教育。
2.县域经济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县域”这一概念,并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要明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含义,先要离清“经济社会发展”内涵。经济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基础由旧的结构向新的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同,不只是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提升。经济增长仅代表国民生产总值等定量指标的提高,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还涉及体制的进步、劳动者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一系列定性指标的评价。基于上述对“经济社会发展”内涵的理解,本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考察典型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经济量的增长。指一段时期内某一区域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即该区域一段时期内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常用GDP、GNP等指标来衡量。
(2)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指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发展的过程。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素质水平等特点,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以使其与资源供给结构、需求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相适应的状态。
(3)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区域间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改善、就业环境优化、创新能力增强等方面。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概念,通常以农业为基础,以由经济、地理特点决定的工业为支柱,兼有金融业、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业部门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实体。一般而言,县域经济属于农村经济,但县域经济中的城镇经济多呈现城市经济特点,因此县域经济属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体,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县级政府为调控主体,以县级财政为支撑,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以农村经济和农业为主体,由一、二、三产业等构成的复合系统,是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各类经济的总和。
3.适应性
适应性通常指生物体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特性或生活方式的能力。本研究中中职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指:中职教育能否促进县域经济量的增长;中职教育的办学目标、专业结构能否与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相吻合,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中职教育能否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二、调研和分析方法
为详细了解中职教育在区域经济中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其适应性,笔者以河南信阳市为样例,运用了文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考察。
(1)文献法:采用根据研究目的,通过查阅文献获取资料,进而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本文通过研读大量中职教育的政策文件及研究论文,从多个视角对我国中职教育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为研究的切入和展开提供了有参考与指导价值的理论方法。
(2)调查法:通过面谈或问卷等方式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方法。本文主要以信阳市部分中职学校负责人及教育局职成教科工作人员为主要访谈对象,就市内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发展重难点及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等问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另外,对部分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走访,与学生和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度交谈,掌握较真实的一手资料,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论据支撑。
三、适应性考察情况
中职教育要实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这一最终目标,就要主动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设置正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结合点,因此,研究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是实现中职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的关键,为此笔者考察了信阳市内多所中职院校。
四、分析结论
根据考察统计可以发现:
(1)中职学校间专业设置的协调统筹性不够
信阳市中职学校间存在着专业重复设置的问题,例如: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但目前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已经出现人才饱和现象,中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具备竞争优势。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对市场反映相对较慢,并未按照市场需求对专业进行调整,继续开设此类市场需求不足的专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就业难度。同时,重复设置专业导致学校间生源竞争,会使某些专业的教学设施设备资源及教师资源浪费,学生毕业时供大于求,造成相关专业学生找工作竞争压力大,就业率低,对学校专业向有特色、高质量的方面发展产生阻碍。
(2)专业设置与本地产业结构及优势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要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推动乃至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增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根据产业结构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功能。信阳市三次产业结构要实现调优一产,提升二、三产的优化调整,须以合理的中职教育专业结构为依托,但目前信阳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不适应现象。可以预见,这也是国内市县级区域中职教育发展存在普遍问题,其发展模式和结构亟需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慧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理念现状及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2]秦放:《商丘市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3]李佳琪:《河南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4]宋玉良:《区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蔡桂荣:《浅议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革》[J],《企业导报》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