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2021-03-05肖倩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0期
关键词:途径与方法德育渗透小学语文

肖倩

摘要:当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改革方向,各学科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科特点渗透道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目标旨在引导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深入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体现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具备渗透德育要素的广阔空间,本研究重点探讨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路,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途径与方法

引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应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是基础学科,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着突出的育人功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目标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客观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德育目标融入语文课堂的价值和意义,合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中蕴含的德育要素,实现情感渗透、道德教育的目标,突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局限。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目标渗透效果还不理想,作为教学工作者应该反思教学指导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遵循因势利导原则,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编排合理,立足教材内容寻找德育素材可以实现因势利导的教学效果。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教材文本的时候,依据文本主题、思想情感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强化德育指导[1]。如,歌颂赞美母爱的文章,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开展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思想的教育,在《燕子妈妈笑了》这篇文章中,教师要将燕子妈妈笑了的原因给学生重点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燕子妈妈浓浓的母爱,进而萌生出爱自己妈妈的情感。再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事先将名人语录收集起来,在讲课的过程中来渲染气氛,将小周恩来心济天下与具备的聪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组织朗读活动,强化情感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体会文本情感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渗透德育目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学生具备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德育目标才能够顺利达成[2]。借助单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情节故事和情感表达,通过调整语调,体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突出情感主旨。德育目标的渗透是一个过程,语文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层层深入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多角度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推进,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把握德育渗透契机,充分利用多元教学模块,渗透德育目标[3]。比如,《曹冲称象》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朗读的形式,感悟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学习主人公的优良品质;再如《穷人》这篇课文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分角色朗读活动,突出人物心理变化,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主人公桑娜和她丈夫所具有的淳朴善良、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3.拓宽家校合作渠道,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家校合力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建立家长群组,在群组里与家长进行交流,跟踪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为家校合作搭建平台。例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布置特定的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回到家中为母亲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沏一杯茶等,然后让家长在群组中反馈照片。这样的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一-次锻炼和思想的升华,培养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4.结合实践活动形式,融入德育教育内容

为优化德育效果,小学语文教育就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结合课外实践内容扩展德育的范围[3]。除了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关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活动之外,还应重视课外学习活动中的德育教学渗透。其中,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往往可以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阵地。通过课外阅读,教师能够更好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的内容,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通过健康积极向上的阅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目标。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融入日常实践活动,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展开德育,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如在课外组织学生以“爱”为主题举办一份手抄报,或组织一次朗诵会,或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或组织参观社会举办的各类摄影展、书画展……在这些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科学文化素质,还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可谓是一举多得。

5.提升教师的道德教育能力,助力德育渗透目标达成

小学语文教学的道德教育功能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与教师自身的道德教育水平密切相关,教师的教学态度、言行习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影响[4]。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道德教育水平,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理念,以自身的榜样作用促进学生提升道德素养。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与道德素养相关的优质图书作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要求学生补充阅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师也要精心制订道德教育计划,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保障道德教育的顺利展开。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观念能逐步得到优化,并能主动、积极地参与道德教育工作。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思想渗透教学探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素质化教育新课改下的新目标和新形势,旨在通过将德育思想和语文教学完美融合,将德育教育理念潜移默化渗透进学生心中、行为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完整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总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分析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现状,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积极转变育人理念,发挥语文学科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唐雷.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21(05):19-20.

[2]牛生智.加強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学周刊,2017,21(13):158-159.

[3]王玉梅.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德育因素研究与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03):52-53.

[4]夏惠贤,李国栋.从立德树人看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改进——基于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4):104-105.

3972501908292

猜你喜欢

途径与方法德育渗透小学语文
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课程教学中传播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