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班级建设的方法研究
2021-03-05何晓倩
何晓倩
摘要:班级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是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基层组织,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在班级建设中存在许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化高校班级建设管理,对高校实现全方位育人极具现实且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班级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班级对于高校学生的意义作出阐述:班级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1]。班级建设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开班会、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投入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排忧解难,发挥思想引领、宣传教育的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提供服务保障等[2]。可见,班级对于强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班级建设会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强化班级建設对高校教育管理、学风建设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
班级文化淡化,缺乏精神支柱。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班级文化正确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和认知。班级文化以班风、学风、人际关系、价值观等方式渗透于班级活动的始终,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调控着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班级文化能调节人际关系、凝聚班级核心力。良好和谐的班级文化能将班级所有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逆而反之。当前,高校班级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比较缺乏开展平台,可行方法比较单一,许多学生的政治敏感度低,轻易受社会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导致误入歧途。
同学之间关系淡漠,缺乏沟通。目前00后已经步入大学校园,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部分同学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缺乏集体意识。在家基本接收“团宠”,到学校后不懂得谦让,无法融入到宿舍集体生活,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其中,大学没有固定的授课教室,许多公共课采取大班教学,一起上课并不止于本班同学,上课来,下课走,班级固定场所的重要性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逐渐淡化,宿舍成为大学生的生活重心,同学之间交流止步于宿舍,班级没有共同的活动空间,同班同学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导致同班同学之间关系淡漠。再者,由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许多时候以信息传达,减少了学生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时候室友之间都依靠网络交流,于此又很多学生是“手机控”,他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却不说一句话,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关系松散,人际关系冷淡,班级中难以形成凝聚力。
缺乏共同目标,学风涣散。如今在班级建设中,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无法形成班级集体共同目标,导致班级开展活动基本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的规定动作,有时候还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活动,往往就学校的要求开展相应的班级活动,从而导致盲目开展班级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未能达到应有的活动效果。同时,班干在班级的事务工作也是表面事务性,缺乏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难以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班级学生的影响力有限。整体凝聚力不强,学生无法在学习上形成合力,班级学习氛围不浓厚,从而导致学风涣散。
二、强化高校班级建设的途径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结构比较复杂,生源来自不同地区,有些在本省就读,有些来自省外,遍布全国大江南北,且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都有区别,使他们学习基础、行为习惯、个人素质等存在较大差异。入学第一课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深入开展思想政教育,引领新一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强调党对一切工作的统领。针对班级管理提出可行性的要求和意见,目前,00后大军已经步入大学校园,这一代学生思想活跃,他们生活在网络爆炸的时代,接受网络信息和资源的轰炸,面对参差不齐的信息,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在此时代环境下,发挥班级思想道德教育引领的第一步就是要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动态把控大学生思想舆情,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强化班级干部队伍建设。高校班级的干部队伍是非常重要的群体,在学校发挥着老师和学生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在学生群体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成为班风创建的重要力量。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可见非常重要,也是强化班级建设重要着力点。高校要强化对班级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计划的进行理论学习,有学习有检查,学习要留有痕迹,将提升班级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落实到实处。高校班级要组建合理的干部队伍结构,制定规范的班级干部队伍选拔制度和考核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强化服务意识,组织丰富的活动,按期开展班级干部经验交流、组织学生干部团训、工作述职等,增强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能力。
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确定共同目标。完善的班级制度为班级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建立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护和遵守的班级制度,有利于强化对个体的约束。班级制度要深入人心,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准则,在班级树立集体荣辱观,在学生心理置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明确班级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向,要借助这一目标的导向性和鼓舞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自主管理中,并明白这是他们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组织优秀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开展班级活动十分重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活动来调动同学们参与的主动性,如主题团日、班会、团建团训等。有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锻炼班级干部的组织能力、领导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班级建设。调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提升班级凝聚力,实现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三、结语
班级是高校教育得以实施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平台和载体,班级建设无论对高校还是对学生均至关重要。在进行班级建设及管理的时候,辅导员要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建立目标,明确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向;给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机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参与制定各项制度,使自主管理更具创造性;推行班级多元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参与管理的主体性。这样,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娟.对加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2):69+75.
[2]杜江鹏.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21(17):99-100.
[3]孙璐高俊杰.强化高校班级建设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科幻画报,2021(9):185-186.
[4]刘丽娟.加强高校班级建设的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7).
[5]赵曦.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困境及其创新路径[J].木佳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