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的江河

2021-03-04于涛编辑王旭辉

中国三峡 2021年11期
关键词:河床泥沙河水

◎ 文 | 于涛 编辑 | 王旭辉

处于溯源侵蚀中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摄影/图虫创意

闭上双眼,想象自己漂浮在宇宙中,俯瞰地球上的群山;想象自己走在黄土高原上,透过风镜与纱巾,饱览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想象自己驾驶越野车,爬上内蒙古草原的某个山顶,穿过成群的牛羊,眺望远方“U”形河道与落日下波光粼粼的牛轭湖;想象自己走进科罗拉多马蹄湾、怒江大峡谷、澜沧江大峡谷、张家界大峡谷,眼前是巍峨险峻、气势恢宏;想象自己亲临黄果树、吊水楼、壶口瀑布,江水滔滔若飞龙在天、虎啸龙吟;想象自己登上三峡大坝、黄河小浪底,坝后是静水流深,坝前是浊浪排空。

河流,是描绘山河壮丽的一支重要的笔。那些气吞山河的波澜壮阔,其形成都与江河的“流浪”过程有关。河流的“流浪”,就是河流改道的过程。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长河里,尤其在人类现代文明出现以前,河流时常离开原来的河床,开辟新的路径,这种现象就是河流改道。

江河的改道既能塑造出自然界的万千变化与美妙奇观,也会摧毁数代人建立起来的文明。黄河的泛滥、决口、改道就是如此。曾有学者对我国有文字记载的黄河改道做过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两千年中,黄河泛滥1593 次,较大的改道26 次,平均每两三年就要决口两次。

河流的改道影响如此巨大,人们不禁会问:河流改道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大江大河又是如何塑造出形形色色的地貌奇观的?为什么修筑了如此坚固的堤防,黄河还是不安分地四处“流浪”?

河流袭夺模型 制图/于涛

河流侵蚀与堆积模型 制图/于涛

一般而言,河流起源于高海拔地区的山间,多条细小的支流逐渐汇聚到一条长长的主河道上,最终流向大海或湖泊,或者自然干涸。在河流的上游,山地环境地形高差大,河水流速快,在重力作用下,河水对河床底部产生强大的冲刷作用,所谓滴水石穿,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无论多么坚硬的岩石,都会被河水慢慢切开,这就是河流的侵蚀作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便会在此期间出现。在侵蚀过程中,河床剥落的大小沙粒、石块,被河水携带以滑动、打滚、蹦跳、悬浮等姿态向下游运动,这就是河流的搬运作用。而到了下游,地形相对平坦,落差较小,河水流速变慢,也终于带不动那么多泥沙与石块了,它们从大到小依次停留在河床底部,沉积下来,即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条河流从出生到消亡,一生都在做这三件事。无论上游下游,三种作用都是同时存在的,只是不同阶段以不同作用为主。

在自然条件下,河流不断地工作,伴随地壳抬升与下降以及人为的因素,会有侵蚀改道、淤塞改道、新构造运动改道、人为改道四种类型。

侵蚀改道是最复杂的,包含侧蚀、袭夺、决堤三种方式。

当河流沿着一条笔直的河道向前流动,由于受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河水会如同方向盘不正的汽车,向两边“跑偏”。在北半球,河水向右偏移,在南半球则向左偏移。在北半球,河道右侧受到更为强力的冲刷侵蚀,河道左侧则会有泥沙堆积,常年累月,河道逐渐向右侧移动,实现“小步搬家”。当河水流入类似科罗拉多马蹄湾这样弯曲的河道,弯道外侧(即凹岸)一侧河水流速较快,在河水的冲击下遭受侵蚀,而凸岸一侧则相对流速低,泥沙在此堆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河道逐渐向一侧偏移,实现改道,这就是侧蚀改道。

第二种方式称为河流袭夺。在河流的源头,地形落差大,河水不断地下切河床,直到河床岩石崩落,河道逐渐向源头方向延伸,河道自然加长,这种现象被称为溯源侵蚀。在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即分水岭),当低处的河流向源头侵蚀,最终切过分水岭,高处河流就会调转方向,携手和低处河流汇合“私奔”。一条河流夺取了另一条的上游河段,如同“抢婚”,我们称为河流袭夺。

第三种方式则是决堤。自然条件下,若河流堤岸土质较为松散,又或者被老鼠、蚂蚁钻洞、地震等造成裂缝,则会成为堤岸的薄弱部分。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石块不断与堤岸壁的下部发生撞击和摩擦,导致河流大堤逐渐垮塌,而这些薄弱部分自然成为最先坍塌的地方,河水顺着被撕开的口子冲出去,即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或者当洪水来临,水量超过床高度,水往低处流,水流会沿着河床相对较低的位置,即那些更容易走的低洼处奔涌,形成新的河道。

淤塞改道是第二种改道类型,最为典型的是黄河的改道。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河床松散,地形落差大,且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大量泥沙被冲入河道中,随着中下游地势逐渐平坦,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逐渐淤积,又或被泥石流等堵塞河道,河水溢出,被迫改道。明清时期,黄河甚至因此占据了淮河的河道流入黄海,距离如今的入海口达五百多公里。

新构造运动同样会迫使河流改道。地球的板块运动造成地壳抬升、下降。沧海桑田,楼起楼落。河流不再墨守原来的河道,而是沿着最容易的道路流向远方。

除自然因素外,人类对河道的影响也不可忽略。如为了漕运方便,对过于弯曲的河道进行截弯取直,人工修建运河等,都会改变河流的天然形态。

当我们背起背包,拿起相机,用脚步丈量山川河谷、戈壁大漠,感受数十亿年来被河流这支笔所描绘的世界。大自然塑造了或缱绻旖旎或冷峻肃杀或凛冽粗犷或淡雅清新的奇观。如果说山河是各种自然景观中的王冠,那么巨型河湾无疑是这顶王冠上的明珠。河流不断地侵蚀、堆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四处“流浪”,历经亿万年,勾勒出我们如今的世界:斜阳之外,白云流水;青山之上,落花啼鸟。

她们还将继续前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奔流不息。

猜你喜欢

河床泥沙河水
泥沙做的父亲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泾渭分明』的河水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河 床(外一首)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情系卫河水
清清河水映菊乡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缱绻的回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