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带村遗址 沉寂地下千年的古芮国遗珍
2021-03-04李大伟编辑吴冠宇
◎ 文 | 李大伟 编辑 | 吴冠宇
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中复原的车马 摄影/刘玉虎
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的外景 摄影/刘玉虎
历史就是如此神奇,借助现代考古发现,消失2000 多年的芮国徐徐展现在人们面前。韩城梁带村墓地考古发现后,其芮国墓地性质以及墓地整体年代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为判断文献中对芮国的不同说法提供了可靠的实地依据。
黄河走出青藏高原后,穿山过岭,九曲十八弯,跌宕蜿蜒而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奇观。诗仙李白在《公无渡河》中写道“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中的龙门就是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的黄河峡谷,河对岸就是山西的河津市。两山耸峙的峡谷中,黄涛滚滚,破山峦而出,河水奔腾一泻千里,“鲤鱼跳龙门”之说即发源于此。
黄河在韩城龙门以上的河段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但一出龙门,河道陡然宽阔,水流舒缓。韩城市梁带村正在龙门以下的河道舒缓处,面临黄河,背靠黄龙山脉,是从汾河谷地进入关中平原的必经之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理想居所,现仍存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城墙。
梁带村位于韩城东部地区的塬上,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村落,村中多以梁姓为主。梁姓最早来自赢姓,公元前823 年周宣王时期,伯益后裔孙秦仲,奉命西征,不幸身亡。仲五子为父报仇,大获全胜。第五个儿子为康“封伯爵于少梁之邑”,国人以国名为姓。尽管以后战乱,梁姓衍分山西、山东、两广、云贵等地,而梁康伯始终为梁姓始祖。自秦、汉、晋、唐以至今天,梁带村始终以梁姓为主。唐代中期,安史之乱,元帅郭子仪率兵平叛,驻军王住村,有个女儿“下嫁梁带村”,于是为女儿女婿修看家楼,现存不全,又修“万民渠”为梁代村造福。
传说到了宋代,一位梁姓将军,举家迁居于梁带村旧堡内,还曾被封为“武德将军”,故城堡被称为“武德城”。本村人及周边梁姓均追念“武德将军”为其先祖,并前来祭奠。元代梁带村修建禹王庙一座,后殿塑大禹像,殿前六根石柱,粗壮高大,雕有巨龙,前殿三墙曾绘大禹治水全图。
滔滔河水在村边流淌,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此繁衍生息。2004 年秋冬之际,突然闯入的陌生人和爆破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警惕性很高的村民立即向文物和公安部门报告。陕西省文物局立即派出考古人员前往,经过初步的勘察,考古人员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可能是无法预料的地下宝藏。随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梁带村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与保护。目前梁带村已经发现的周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金器、玉器、象牙器、漆木器等随葬物品,部分青铜器带有“芮公”“芮太子”等铭文,也将人们苦苦探寻芮国的目光,转移到了这个小村庄,让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沉默了两千多年的芮国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芮国墓地的发掘是21 世纪重要的先秦时期考古发现。在梁带村遗址被发现之前,学者们只能从散见于文献中的只言片语了解芮国这个两周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但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古芮国的历史谜团由此也慢慢解开了。
汗青遗珍:只言片语中的芮国迷雾
芮国从商代晚期便已见诸于史籍,并经历了西周和春秋早期。西周之前,《史记》有“虞芮之讼”,传说周文王行善的名声传到四方,诸侯之间有了矛盾纠纷都来请他判决是非。附近虞、芮二国君主争夺一片土地,久而未决,相约前往周文王处解决纠纷。待进入周境,见周人耕种者互让土界,行路者互相让道,年轻人让老年人,在朝官吏也都争着让贤。两国君主为自己长期争夺田产的行为感到十分惭愧,于是一起返回,不再闹土地纠纷,而将原来争夺的那片土地作为两国之间的闲田。
起源于渭河流域的周人卧薪尝胆,灭商之后,实行分封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分封了七十一个国家,其中姬姓国家五十三个。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芮国就是当时姬姓的封国之一。周武王把卿士芮良夫封在芮邑,周成王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
西周立国后,芮国只在文献中“现身”两次。第一次是《尚书·周书·旅獒》中讲述了南方的巢国来向周王朝聘,芮伯受命作《旅巢命》来咏赞巢国的事情,芮伯此时已成为了西周重要的辅臣。第二次是周厉王期间,荣夷公深受周厉王的宠信。此时芮良夫在京畿担任西周时期的要职,看到周厉王宠信奸佞,与民争利,他直言上谏周厉王,然而周厉王并不听取意见,渐渐地疏远了芮良夫而宠信荣夷公。于是芮良夫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28 号大墓 摄影/Fotoe
韩城梁带村遗址26 号墓出土文物铜簋铭文 摄影/刘玉虎
之后,芮国再现于史籍之中,已是到了东周平王之时。芮桓公英年早逝,留下了妻子芮姜、儿子芮伯万与一个日渐衰落的芮国。芮伯万沉缅女色,芮姜告诉儿子祖上的光辉事迹,教育儿子要励精图治,勤于政事。然而芮伯万不听,芮姜没有办法,只好于公元前709 年,驱逐其子到魏国。公元前708 年, 正在关中扩展其势力的秦宪公,看准了这个难逢的时机,便率兵前来攻芮。本想一个无君之国,兵锋所指必然唾手可得, 但芮姜处理内政果断,抵御外敌有术,导致秦宪公惨败而归。秦宪公受此打击,不敢轻视芮国。但可能是出于报复的心理,秦国联合周王室军队等一起围魏,掠走了芮伯万。直到六年后,秦国内部政局不稳,才将芮伯万送回了故国。
到了秦穆公东征芮国时,芮姜早已去世,国内人心涣散。公元前640 年,在历史上存在了400 余年的芮国灭亡,为秦国所吞并。芮国从此消失在历史风云之中,其遗迹也被掩盖在厚厚的黄土之下。
关于芮国到底在何处,有学者们认为是在陕西大荔,有认为是在山西芮城,也有认为是在甘肃陇西、华亭一带。但因缺乏考古证据,依据文献记载研究的学者们各自见仁见智,芮国的封地始终无法确定,也成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苦苦探寻和研究的问题。随着韩城梁带村遗址考古发掘的深入,真相似乎逐渐清晰起来。
吉光片羽:考古发现的芮国奇珍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部门对梁带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成果极为丰硕,它不但是关中东部地区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两周时期分封国贵族墓地,而且其遗址保存较好,布局完整,排列有一定规律,为研究两周时期诸侯国历史和礼乐制度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芮国19 号墓棺内现场(场景模拟复制) 摄影/Fotoe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梯形牌组佩(周代) 摄影/刘玉虎
梁带村遗址至今共发现面积约330000 平方米的墓葬群,包含了1300 余座古墓,64 座车马坑,数万件出土文物。梁带村古芮国东周早期墓葬群因出土文物之多、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被选入2005 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在重点发掘的墓葬中,19 号、26 号、27 号、28 号等4 座带墓道的大型墓葬位置相近,规格最高,为我们揭示古芮国的真相提供了重要证据。
19 号墓位于墓葬区的中心位置,与26 号墓和27 号墓形成组合排列关系,是一座规格较高的“甲”字形墓。历经两千多年的时光岁月,并未被盗,椁室完全打开时,其随葬品的奢华与玲珑令人惊叹,在已经发掘过的周代墓葬中极为罕见。
葬具是一椁两棺,外棺顶板上盖有4 件保存完好的“山”字形铜翣。外棺的四周贴附(装饰)着10 个带有双龙纹饰的镂空铜环,这样的造型和用途在周代墓葬中极为罕见。在棺椁之间摆放着大量的各种青铜礼器和车马器、彩色漆箱饰件。墓葬还出土了4 只青铜鼎和4 个青铜簋,按照周朝的礼仪制度,墓主应该是诸侯王一级的显贵。
由于年代久远,内棺里,墓主的尸骨已腐朽得只剩下一个身体的印记,无法判断其年龄和性别。棺内的清理工作缓慢而精细,依照墓主留下的身形和覆盖在各部位的物品,考古人员一件件地分辨出其身体各部位佩戴的饰物:颈部戴有红玛瑙和玉管、玉牌饰组成的佩饰;耳边随葬的是玉玦;手臂、手腕与脚腕上均配有红玛瑙佩玉的珠串;双手握着专用的玉握;另外还佩带有瑗、牛首、蚕、鱼、觽、柄形器等佩饰。相随的玉器有:戈、方形牌饰、虎、鸟、蚕、泡等。
玉匕首 摄影/刘玉虎
玉手握,春秋,2005 年陕西韩城梁带村27 号墓出土。 摄影/Fotoe
最初发现的青铜器并没有铭文,这为墓主人身份的确定带来了巨大困难。随着清理工作的进行,墓主人头顶上方的那道土墙根部,露出了4 件口沿上刻有铭文的青铜鬲。铭文记述了芮国太子作铸此鬲、并保子孙万代永远昌盛的祈福。其中三件刻有“内(芮)大(太)子作铸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享”,一件刻有“内(芮)公作铸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享”。铭文的出现犹如一道阳光,帮助考古人员拨开层层迷雾。经过对随葬器物的整理与解读,有人认为墓主人身边金玉满堂,却没有一件兵器,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她是个女人,一代国君夫人。可芮国的国君夫人为何会葬在古梁国的领地?
据《史记·晋世家》注释,春秋早期,韩城为梁国所在,赢姓,公元前641 年灭于秦。芮国之都居韩城之南约100 公里的大荔县。韩城为梁国所在,春秋早期的文献中常将梁、芮并称。《史记·秦本纪》有公元前 677 年和公元前663 年梁伯、芮伯来朝的记载。梁带村墓葬的年代为西周到春秋早期,这样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看,梁带村墓地有可能属梁国墓地。芮国国君夫人为何葬在了梁国的土地上?种种猜测都缺乏足够的证据。梁带村19 号夫人墓的发现仅仅只是一个孤证,却为古芮国的确认带来了一丝希望。也对26号墓的发掘成果有了更多的期待。
26 号墓与19 号夫人墓同为甲字形墓,并排埋葬,同样是一椁二棺的葬式,礼器、车马器与陪葬物品的摆放完全一致。但是,26 号墓中的青铜器却是23 件,比19 号夫人墓多出1 鼎、1鬲、2 簠、1 盆,而且个个体量高大,较之19 号夫人墓中的器物大出近三分之一。尤为重要的是,随葬的青铜礼器的铭文中,多次出现“中(仲)姜”“(桓)公”“内(芮)大(太)子”等内容,为墓葬的年代和主人性别的确认提供了较为详实的依据。
项饰(局部特写),春秋,2005 年陕西韩城梁带村19 号墓出土。 摄影/Fotoe
此外,26 号墓其他陪葬品精美程度远超19号墓。在外棺东侧,6 件青铜“弄器”(手中把玩的铜器)的出土,造型和图案独树一帜,不仅反应了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完美结合,也是墓主生前奢侈生活的真实写照。死者佩戴的玉器和饰物遍及全身,左手玉握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复杂和奢华的两周时期玉握。七璜联珠和梯形牌饰是陕西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的组玉佩饰,堪称西周中期高超琢玉工艺的代表性作品。
根据考古学界对两周大中型墓葬随葬有兵器的墓主多为男性,反之则为女性的常规推论,在26 号墓同19 号墓一样,女性特质的随葬品特征明显,且其中未见兵器,其墓主人也应为女性。
西周时期,经过周公的制礼作乐,制定了严格的宗法制度,包括大礼三百、小礼三千;生活中的饮食、辞让、冠婚、丧祭、射御等习俗无不尽括在内。春秋早期,各诸侯国仍然沿袭着周朝的礼仪,等级制度还比较规矩。古人“视死如生”,葬礼也有严格的丧葬制度,陪葬品的规格、礼器的件数都有着严格规定。26 号墓出土的五鼎四簋,较之19 号墓的的四鼎四簋,等级更高,且体态高大,制作精美,最能反映我国春秋早期的至高冶炼水平,这也表明了墓主人的不寻常之处。为何两位高等级夫人墓的陪葬礼器数量和规格有如此大的差异?
考古学家通过器物铭文及同时期墓葬形制,结合文献记载可以推测出芮姜两族存在通婚,推测墓主人就是铜器铭文所载的仲姜,极有可能就是芮姜,为一代芮公的夫人芮姜。从文献记载,芮姜驱逐其子、外拒强秦的行为可以看出,芮姜就是当时叱咤风云的“铁娘子”,其政治地位在当时必然不俗,那么其随葬礼器数量和规格高于19 号墓的主人,就不难理解了。
两位国君夫人的墓葬先后发现,那国君何在呢?承载着人们太多希望与期待的27 号墓是梁带村已发现墓葬中唯一的“中”字形墓,与26号墓只相隔三米,是三座墓中形制最大的一座,这里面长眠的是否就是芮国国君?
墓葬揭露以后,外棺上覆盖着8 件铜翣,墓中摆放着七鼎八簋,这告诉我们,墓主非一代君王莫属。一椁二棺的形式,以及外棺四周10 件双龙镂空铜环与19 号、26 号墓陪葬品如出一辙。墓主的骨骸已经腐朽,只剩下一个仰身直肢的人体印痕。棺内烁烁生辉的是各种金、玉和铁器,棺外随葬品摆满椁室。
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出土的编钟陈列 摄影/刘玉虎
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陈列的青铜器——车轭饰(轭首)。 摄影/刘玉虎
27 号墓出土有青铜编钟八件、石磐十件、漆木建鼓一件、小鼓一件、青铜钲一件和青铜錞于一件,共计二十二件组成的礼乐乐器组合,这是目前国内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所发现的种类最丰富、最完整的敲击乐器组合,这应是诸侯国国君使用乐器的标准配置,其中鼓、钲不晚于春秋早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鼓、钲标本,学术价值极大。墓主身上的佩饰极其奢侈,躯干部分佩挂有金剑鞘、金环、金韘、金三角形牌饰、金龙、金泡等金器48 件。玉器多为标志着身份等级的器物,尤其是挂在胸前的七璜联珠弥足珍贵。
三座墓中出土的大量带有“芮”字铭文的铜器,如“芮太子”“芮公”“芮太子白”“中(仲)姜作为恒公尊鼎”,“芮公作为旅簋” 等,皆说明了梁带村墓地为芮国墓地的事实。26 号墓铭文“中(仲)姜作为恒公尊鼎”可以推测“恒公”即“芮恒公”,“中姜”可以推测为“芮姜”。如果推测成立的话,26 号夫人墓的墓主正是“芮姜”,27 号墓的墓主就是“芮桓公”。三座墓的组合关系为芮国一代国君和两位夫人的异穴合葬墓。
而另外一座28 号墓位于27 号墓的右下侧,形制与19 号和26 号墓相似,但从出土的器物来看,规格要低很多。首先该墓出土的青铜器没有铭文,无法确定墓主人的身份。墓主人骨骸腐朽严重,无法确定性别,但从陪葬的器物来看,有多件青铜矛、戈、镞等兵器和铠甲,未见多见于女性墓的装饰玉器,基本可以断定墓主人为男性。
从陪葬的规格分析,出土的青铜礼器以五鼎四簋为核心的组合,又有青铜编钟八件,石磬十件,西北侧有属于该墓的单独车马坑,这种规格又与27 号芮公墓类似,而超过了两位夫人墓。这应该属于芮国一代国君之墓。鉴于该墓的年代明显晚于27 号墓,有理由认为这应该是27 号墓的儿子辈,两者很有可能是前后相继的两代芮公。
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陈列的青铜器——钺。 摄影/刘玉虎
当这些出土证据汇集在考古学家的面前时,我们基本可以把四座墓的关系网罗列出来。第26 号墓的主人,很可能就是铁腕治国的政治女强人芮姜。27 号墓墓主就是芮姜之夫芮桓公,葬在他近旁的就是两人之子、一度流亡国外的芮伯万。19 号墓则是芮桓公的另一位夫人。
古芮寻微:追寻故国历史
历史就是如此神奇,借助现代考古发现,消失2000 多年的芮国徐徐展现在人们面前。韩城梁带村墓地考古发现后,其芮国墓地性质以及墓地整体年代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为判断文献中对芮国的不同说法提供了可靠的实地依据。
已有考古资料表明,嬴姓周人带有墓道的墓,墓道向东;姬姓周人带有墓道的墓皆一致朝南;墓道方向与嬴姓和姬姓的族属关系相当明确。梁带村出土的三座墓,墓道口均为朝南,正与姬姓周人的墓道朝向契合。所以,梁带村墓地的国别不是嬴姓梁国,而应是姬姓周人。
然而,梁带村芮国遗址并非代表了芮国的全部历史。芮国后期的历史依旧是一段空白。直到10 多年后的2016 年,位于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的周代墓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通过考古工作者的抢救性发掘,其中就发现刻有铭文“芮太子白”的青铜鬲。经过对发掘文物以及夯土建筑、城墙、壕沟、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文化特征的研究,不但证实了刘家洼遗址为芮国后期的都邑和墓葬所在地,并且年代应该晚于梁带村墓葬群。这也间接说明芮国在最后几十年内因为某些原因迁过都的事实。刘家洼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芮国晚期的历史空白,一段完整的芮国历史逐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