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2021-03-04贾璇
贾璇
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不稳定心血管事件,在心内科常见,一般首选药物治疗,以往使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作为经典的治疗方案[1],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能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但氯吡格雷需在肝细胞色素P450 酶作用下代谢,而肝细胞色素P450 酶活性差异显著,患者对其反应程度差异也较大,甚至有抵抗现象[2]。研究表明[3],对该疾病患者早期强化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显著减少早期复合终点事件的相对危险的发生。但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临床存在争议,认为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具有肝肾功能和肌肉、神经系统的损害,本研究旨在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96 例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 例,女41 例;年龄45~75 岁,平均年龄(58.5±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4]。排除脑出血病史,或近1 月内行外科手术、有消化道出血者;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恶性肿瘤者。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45 例)和实验组(51 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9 例,女22 例;年龄45~75 岁,平均年龄(58.9±5.5)岁。常规组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5~75 岁,平均年龄(58.1±5.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实验组 患者给予替格瑞洛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首先,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甘肃祁连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2021159),首日剂量为300 mg/(次·d),次日调整为100 mg/(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 IU/次,2 次/d,给药7 d;替格瑞洛(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371),首日剂量为180 mg/(次·d),次日调整为90 mg/(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Lek Pharmaceuticals d.d.,注册证号H20140868)40 mg/(次·d)。
1.2.2 常规组 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首先,患者同种方法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治疗。另给予氯吡格雷(连云港润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90)治疗,首日剂量为300 mg/(次·d),次日调整为75 mg/(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ALT、Cr)、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LT、C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 后,实验组患者ALT、Cr 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 后,两组患者ALT、C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胸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胸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胸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胸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注:与同期常规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以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5],炎症反应是非ST 段抬高型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6],临床治疗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以抗血小板为主,如何安全有效的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提高非ST 段抬高型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水平是临床治疗的重点。
替格瑞洛是是首个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提高心肌灌注水平。其本身具有活性形态,无需经过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它能可逆性结合腺苷二磷酸受体P2Y12,通过把受体锁定在非活化状态,抑制受体结构变化,更快、更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另外,有研究表明替格瑞洛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相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能更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它属于选择性ADP 受体拮抗剂,停药后血小板功能可快速恢复[8]。
阿托伐他汀是他汀类药物中循证医学证据较多的一种,它能降低血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炎和稳定斑块,改善血流的作用,还能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促进高密度脂蛋白的升高,起到调脂作用[9],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防止缺血事件的发生,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通常临床强化治疗的剂量为40~80 mg/d,但研究显示[10],他汀类药物具有肝肾功能和肌肉、神经系统的损害,多见于老年患者、联合用药、既往有肝肾损害者,因此临床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应控制剂量,本研究的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采用40 mg/d,结果表明,使用替格瑞洛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较常规剂量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更明显降低,持续时间缩短,在治疗30 d 时有一过性的谷丙转氨酶和血肌酐升高,但治疗90 d 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趋于平稳,与常规组无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替格瑞洛与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好,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