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救治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3-04沙华
沙华
重症心力衰竭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一旦发病将会危及到其生命。再加上重症心力衰竭不仅疾病程度极其严重,而且进展速度也很快,患者在发病后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以及心源性水肿等问题。而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这就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急诊内科的急救治疗方法,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后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从而切实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72 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对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改良急救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3 月~2019 年5 月急诊科收治的72 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全部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6 例;年龄60~80 岁,平均年龄(70.8±5.5)岁;发病原因:肺源性心脏病5 例,心肌病8 例,高血压9 例,冠心病14 例;其中心功能Ⅳ级患者19 例,心功能Ⅲ级患者17 例。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5 例;年龄61~79 岁,平均年龄(70.3±5.2)岁;发病原因:肺源性心脏病6 例,心肌病9 例,高血压9 例,冠心病12 例;其中心功能Ⅳ级患者20 例,心功能Ⅲ级患者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①患者符合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能够配合治疗;③患者对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药物不存在过敏反应。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②存在严重感染的患者;③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在被急诊内科收治后,开展常规急救措施,主要内容为:立刻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并调节患者的酸碱平衡以及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并对患者使用低流量持续性吸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强心药物,并为患者持续性静脉泵入硝普钠,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3]。并且,将呋塞米注射液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为患者给药,起到利尿的效果,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对患者开展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药物,给药1 次/d,12.5 mg/次。需要注意维持患者的收缩压在100 mm Hg 以上。在这个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急救方法,主要是对患者开展急诊内科急救治疗,并给予患者美托洛尔药物,给药2 次/d,初始给药剂量为12.5 mg/次,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对给药量进行调整。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心率、左室射血分数、舒张压以及收缩压)、12 个月内的生存率。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患者的疼痛以及呼吸衰竭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提升≥2 级;有效:患者的疼痛以及呼吸衰竭等症状均有一定缓解,心功能分级提升1 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分级均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率(79.2±8.7)次/min、左室射血分数(43.0±4.2)%、舒张压(85.7±8.2)mm Hg、收缩压(128.7±13.9)mm Hg 均优于对照组的(90.7±11.8)次/min、(40.1±6.8)%、(74.1±5.3)mm Hg、(102.7±10.4)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12 个月内的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12 个月内的生存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41<0.05)。
3 讨论
急诊内科作为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科室,诊治的患者往往病情都比较危重,甚至是存在生命危险的患者[5]。而急诊内科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患者就是重症心力衰竭,该疾病的发病率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主要是因为随着人年龄的增加,其身体机能会不断的老化,从而导致心脏功能逐渐衰退,所以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属于该疾病的高发人群。患者一旦发病,就会对其心肌细胞造成极大的损伤,这就会对其心脏的新陈代谢功能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内分泌紊乱的问题,甚至会危及到其生命。因此,在患者发病后,需要对其开展急救治疗,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要改善患者的心肌舒张功能以及心肌细胞的供氧[6]。而常规的临床急救措施,就是围绕着上述目的对患者治疗。并且,为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还需要对患者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药物就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该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对患者的血管紧张素受体发挥良好的阻断作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再加上该药物的药效比较强烈,能够有效的调节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但是,单一用药的效果不佳,无法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就需要配合其他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7]。
而美托洛尔作为一种β 受体阻滞药物,通过给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并控制患者的心率异常问题,避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该药物能够延缓房室传导自律性,还不会对患者的血管以及支气管平滑肌造成太大影响,这样就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脏做功,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所以,将两种药物联合对患者使用,并配合良好的急救措施,可以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8]。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改良急救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患者心率(79.2±8.7)次/min、左室射血分数(43.0±4.2)%、舒张压(85.7±8.2)mm Hg、收缩压(128.7±13.9)mm Hg均优于对照组的(90.7±11.8)次/min、(40.1±6.8)%、(74.1±5.3)mm Hg、(102.7±10.4)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改良急救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观察组患者12 个月内的生存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41<0.05)。这说明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改良急救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对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改良急救方法进行治疗不仅效果更好,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降低患者的心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