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受资助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及对策

2021-03-04文珍珠向楷雄苏靓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6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诚信教育

文珍珠 向楷雄 苏靓

关键词:学生资助;家困生;诚信问题;诚信教育

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奖贷助勤补免+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高校资助体系。学生资助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要把“好事办好”,离不开诚信资助。现实中,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利于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不好好重视和处理,甚至会给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一、受资助学生诚信缺失的行为表现

(一)家困生认定过程存在虚假行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简称家困生)认定要求学生如实告知家庭经济情况,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再认定困难等级。为了成功认定家困生,存在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谎报家庭经济情况;为了认定更困难等级,存在大学生夸大家里经济困难程度;为了获得更多资助,存在熟悉学生资助政策的大学生,利用信息不对称性,找关系获得加盖政府部门公章的有效材料;个别班级召开评议会议,不按认定程序来,存在走形式甚至“暗箱操作、拉帮结派”拉票行为。种种不公平不公正的个别弄虚作假的行为,严重挤占真正需要受到资助的学生名额,损害了真正困难的学生利益,破坏了高校家困生认定机制。

(二)资助资金使用存在不当之处

资助资金主要用于学生在校学杂费和基本日常生活开支,让贫困学子在校学习没有经济方面的担忧。实际上,有少数受资助学生对资助费用往往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将资助资金用于维护“面子和人际关系”方面,吸烟、酗酒、请客吃飯,聚会游玩等;追求不符合个人消费能力的高端享受,换手机电脑、追星求名牌、旅游、大额游戏充值等无计划无节制将资助资金挥霍一空。还有部分受资助学生热衷于网上购物、校园外卖,资助资金去向更难以追踪和监管,网上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受资助学生不量力而行的消费行为,产生更多诚信缺失行为,这也与资助育人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无偿资助减弱了感恩励志的育人效果

目前高校本专科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中的资助模式是不需要受资助学生在享受资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容易造成受助者产生依赖心理和“我穷我应当受助”的理所当然思想[1]。国家助学金要求申请者具备“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和“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等基本素养,但在评选时,高校重点审核的是申请者未受过处分,至于学习态度和个人品质方面,因为不好定量判断,即使申请者的学习成绩差到挂科留级,一旦符合评选条件时依旧可以获得资助,且受助金额还高于其他奖助学金。相比于其他需要品学兼优条件的奖助学金,这种不需要任何付出的资助成为所有家困生追捧的香饽饽,从而弱化了感恩励志意识。

(四)有偿资助存在违约行为

与无偿资助相反,勤工助学、助学贷款、部分社会和企业资助等均为有偿资助[2]。受资助学生根据协议,必须在期限内履行相应的义务。然而,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存在受助者不认真履行职责,随意缺勤的现象;在助学贷款还款时,存在受助者恶意拖欠贷款;在接受社会资助时,未能遵照协议去企业开展实习、帮助企业开展形象推广和校园招聘宣讲等。学生不诚信的行为不但给学生个人信用造成严重影响,还间接阻碍高校资助工作顺利推行。

二、受资助学生诚信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高校资助工作不完善

家困生认定资料一般由学生提供,班级评议,院系审查,高校复核等四个方面来审查核实,确保家困生认定名单和困难等级基本属实。但任何一个审查环节,往往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资料的真实性予以考证。高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对学生个人填写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认定信息的真假难以辨别,尤其是个别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家庭收入、财产和债务等方面故意提供虚假信息,达到投机目的。在资助资金支配的监管方面,高校师生即使发现个别受资助学生对资助资金使用不当,仍缺乏监督和投诉意识;移动支付使得资助资金去向难以追踪,加大了高校资助的监管难度。在申请助学贷款的时候,本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原则,学生按照要求提供相应材料,签订了贷款合同,基本上“应贷尽贷”,但有部分学生通过找关系、提供虚假贫困证明材料,达到了“想贷就贷”的目的,高校往往对这类骗取贷款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力度、调查工作方法和调查效率有待加强。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到位

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到位导致大学生种种失信行为,从外因来看,这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

1、高校不重视诚信教育。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就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诚信教育,而资助诚信是诚信教育的一个具体表现。一直以来,高校普遍重专业知识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对学生诚信教育理论上的教导和诚信教育实践上的锻炼,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影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往往走过场,形式重于内容,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2、原生家庭诚信教育缺失。一个人的素养往往能反应家庭教育的情况。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家长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更有家长在诚信问题上言行不一,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长此以往,没有播种真善美的诚信种子,培养不出三观正的后代。

3、社会不良信息诱导失信行为[3]。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社会改革带来的多元文化和观念,借助互联网新技术迅速冲击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社会不良信息的传播,时刻冲刷摇摆不定的大学生道德观。诚信问题日益增长,失信行为被投机取巧之徒获取利益的错误思想被无形中放大。

(三)学生本人诚信意识不足

高校受助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源在于学生本人缺乏诚信意识。一方面,学生对诚信理解有偏差。大学生多年以来习惯了重成绩轻道德素质培养的受教育模式,又处于思想未定型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诚信观,缺乏感恩励志的诚信意识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回馈精神。另一方面,学生对缺乏诚信的后果认识不足。学生怀着侥幸心理,主观上利用不诚信行为达到个人目的,未认识到缺乏诚信对今后人生可能产生的后果,错误地认为在校期间产生的不诚信行为,随着毕业离校不会引发其他弊端,从而纵容了个人违背道德乃至法制的不良行为。

三、受资助学生诚信缺失的应对之策

(一)高校严把四审制关,做好家困生库动态管理

在学生申请时,要求学生如实诚信承诺描述家庭经济情况属实。班级在民主评议家困生时,要结合学生生源地、家庭人口,劳动力,收入,负债、贫困证明材料和在校表现等综合考虑,通过同学朋辈之间相互了解的优势,对其资料认真审查,如有不符可驳回申请。学院在审核家困生名单时,要结合学生在校消费情况,助学贷款情况,学生本人或家庭成员特殊情况等及时调整困难等级或者增减家困生名单。高校资助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家困生数据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让诚信教育贯穿整个资助工作,成为家困生认定和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加强失信警示教育

高校不但要将诚信教育纳入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体系中,还要利用校训、校图书馆、校史馆等载体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营造诚信校园的内在氛围;院系可借助新生开学、毕业季和重要活动日开展系列名人和领导报告讲座,强化榜样引领的诚信教育;班级内部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宿舍诚信文化比赛、征文比赛、宣传折页设计比赛和短视频比赛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将诚信教育外化于形[4]。要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还必须建立高校大学生失信档案,推出与实际相符的一套量化考核指标。一旦核实为失信行为,明确告知失信学生本人,并按照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并计入个人在校失信档案,作为学生以后在校申请奖助学金、评先评优、入党推优、就业升学等推荐的重要依据。

(三)全方位塑造诚信观,强化资助育人效果

诚信为人之本。要培养受助大学生诚信意识,就要加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履行契约精神,尊重规则制度,激发励志感恩的情怀。只有有诚信意识的学生,才会有感恩之心,认识要到好好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作为受资助学生,要加强自身道德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以诚信的道德形象为人处事;作为教师队伍,要建立以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为代表的一支诚信教育队伍,明确职责,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受资助学生开展诚信辅导;作为家长,要建立健康诚信的家风家训,父母在日常待人接物中言传身教,切不能怀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失信心理,营造诚信家庭氛围,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从社会层面看,整体是由多个个体构成,当个体都遵守诚信时,就形成了诚信社会,并由此来约束和制约其他失信行为。由此可见,只有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塑造诚信观,学生资助工作的励志育人目的才能顺利实现。

四、结语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受资助大学生失信行为影响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与资助育人的初衷背道而驰,这需要高校、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高校受资助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长期发力、久久为功。如此,才能让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帮助更多真正贫困的学子梦想起飞。

参考文献:

[1]陈颖.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下的学生诚信问题探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12 (5): 174-176.

[2]吴杏梅. 高校受资助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与对策研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 (7): 159.

[3]张亮. 高校受资助大学生诚信问题与对策分析[J]. 长春教育学, 2019, 35(8): 20-21.

[4]谭俊妮. 高校受资助大學生感恩教育探析[J]. 教育现代化, 2018, 5(21): 153-154.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生资助研究会2020年研究课题(XSZZ202006)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诚信教育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体会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