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职业院校诚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6-11-24王慧
王慧
摘要: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财经职业院校作为财经人才输出的主力军,诚信教育是不容错失的关键一环。本文通过对高校诚信教育现状的分析,对财经职业院校诚信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财经职业院校;诚信;诚信教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已将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要求公民在个人层面把诚信作为自己不变的价值准则。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很快就会走向各行各业,挑起国家建设的大梁,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诚信社会的建立。
一、财经专业人才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诚信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现代高等教育需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吸收传统教育精华,注重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诚信教育强调人才的健全人格,关注人才的精神成长,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诚信教育机制塑造财经类专业人才的诚信品质和人格。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经类人才的地位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还有众多的财务造假丑闻,美国安然的倒闭、蓝田神话的破灭,“失信危机”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作为输送财经人才主力军的财经院校,加强和改进院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构建诚信校园文化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财经职业院校诚信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正在潜移默化地、无孔不入地侵蚀着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等现象,也对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大多数职业院校在校生目前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逃课旷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骗取国家助学金等等行为,都在为我们敲响诚信的警钟。
校园“诚信危机”的出现,与校园诚信教育的滞后与脱离实际有关。在教育内容上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以“集体主义”、“奉献”、“自我牺牲”当作道德教育的核心,脱离现实生活,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在教育方法上“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重灌输、轻实践,各种主题班会、诚信征文活动,大多雷声大雨点小,只有少数人参加,流于形式;在教育的实效性上,对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学生认为“不说谎”、“不作弊”就是诚信,不能将诚信上升到社会责任感、个人义务的高度。
另一方面,迫于就业的压力,学校和学生个人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少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较强,但诚信、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承受挫折的意志力等基本素质十分脆弱。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能学习很多关于会计方面的知识,但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还不健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大量资金,可能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做假账、徇私舞弊,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财经职业院校,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上要多下功夫,这也依赖于校园诚信文化体系的构建。
三、财经职业院校诚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必须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的校园诚信文化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使大学生从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多重维度来提高诚信意识、诚信素质与诚信能力。结合财经类专业的特殊性及以上分析,我认为财经职业院校构建诚信校园文化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组织多样诚信活动,营造校园诚信氛围
诚信教育仅靠道德劝告是不够的,现在校园中比较多的是主题班会、素质教育形式,但也不难看到,这些主题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学生被动接受诚信宣传,不能从内心感悟。要在校园营造诚信氛围,不能只把诚信当做口号,而应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我们的诚信教育应更接地气,比如考试前组织“诚信考试”责任书,拒绝作弊,增强学生诚信观念;设置无人监考的考场,锻炼学生的诚信能力;组织诚信主题辩论,讨论“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的选择”、“摔倒的老人扶不扶”等社会热点问题,深化对诚信的认识;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对诚信教育进行宣传报道,设置诚信红黑榜,奖励诚信学生;带领学生参观信誉良好的企业,培养学生对诚实守信的认知感等。高校应通过形式丰富的诚信宣传教育,形成严谨、求实的校园诚信文化,建立一个有诚信内涵的校园大环境,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规范诚信奖惩制度
2015年11月,教育部在拟修订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首次将诚信教育列入学生管理规定,要求学校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记录。记录学生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等诚信情况,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现在许多高校也已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将诚信教育纳入综合考评体系,但要注意的是,诚信考核不能只重教育、轻奖惩。比如考试作弊,有的监考老师只是没收纸条,或者上报教务处通报批评,缺失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考试作弊只担心会不会被抓,而不担心抓到会怎么样。我们要鼓励学生守信,可将信用较高的学生优先推荐各种评优活动,对于失信的学生,则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参加各种荣誉的评定,并在入党推荐、助学金申请等方面设置诸多限制,情节严重的还要接受校纪校规的处理,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校园氛围。诚信档案的建立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确立诚信目标、通过自我教育形成诚信意识的过程,个人诚信档案应被视为大学生的第二身份证和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三)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强化诚信实践教育
高校目前的诚信教育主要倚重思想品德课程、公共基础课,忽视专业课在诚信教育方面的作用。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于思想品德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大都是人在心不在,糊弄过关。我们在建设诚信文化体系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做适当调整,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带入诚信元素,潜移默化学生的价值观。比如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诚信教育的主渠道,其他课程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一方面,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经济伦理的教育,把国内外经典诚信案例融于专业教学,国外安然公司的丑闻、国内三鹿奶粉事件等都是很好的诚信教学案例,也要有正面案例,通过分析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热点案例,引导其对诚信的思考,鲜活的实际案例能带来较强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诚信实践教育,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到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对信用要求较高的行业,进行参观、调研和实践等活动,专业教师在授课和指导过程中也应随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诚信意识。
(四)提高教师诚信素质,发挥言传身教作用
每一位教师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无声的示范作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专业教师作为高校师资的中坚力量,更应言传身教,自觉成为诚实守信的信仰者和践行者。日常教学严格要求自己,不敷衍学生;与学生相处守时守信、公平公正;各种评选材料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尚的品德形象,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把诚信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
当代财经职业院校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和诚信行为关系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着未来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校园诚信文化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通过校园诚信文化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国家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财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岚.试论财经类人才的诚信教育机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1(2)
[2]黄维平,陈黄海,常安.试论加强和改进财经类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传承(学术理论版),2011(4).
[3]孙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浅析.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4]许绍定,曹前贵,王婷婷.论大学诚信教育的七大误区,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
[5]郭秀娟.高校专业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以诚信考试为例.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