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内驱力
2021-03-03高筱元
高筱元
【摘 要】研学旅行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研学旅行课程聚焦的关键能力,并通过设计多种表现性评价,分析关键能力的培养过程,展现了表现性评价作为课程动态生成的驱动力的过程。
【关键词】研学旅行 表现性评价 任务设计 实践策略
从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各学校积极响应,大力推行、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博物馆、营地对研学旅行展开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研学旅行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研学旅行课程虽然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但是承载了课程的明确目的和意义,因而我们有必要对研学旅行的课程属性进行进一步研究,从评价的角度出发,把评价方式视为课程开发一系列连续循环过程中的重要参考环节,从评价的角度推动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及实施。
一、研学旅行课程的核心育人目標和关键能力培养目标
研学旅行课程具有教育和旅行双重特征,从本质上来说是开展研究性、开放性学习的课程,是校内教育和社会生活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开发和实践过程最关键的要素。目标定位是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中评价设计的关键,体现了整个教学的价值方向,是确定课程评价手段的基础。
1.研学旅行课程的特殊价值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万物互联、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教育必须以未来为导向,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品性、知识、技能等诸方面适应社会的变化,促进未来世界的发展。研学旅行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并思考,综合性深度加工学过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逻辑框架,学会在庞杂的信息中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重构,扩展新的知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深刻体会合作与沟通,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增强责任感。研学旅行课程将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变为主动汲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之一。
2.研学旅行课程聚焦的关键能力
研学旅行课程的特殊价值反映了这一课程的追求,聚焦其所能实现的学生之关键能力,有助于在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坚守根本理念。具体而言,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文化知识掌握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技能领域的目标,包括学会学习能力和应对生活能力;社会领域的目标,包括社会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从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及研学旅行课程价值来看,课程目标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具有正向促进与推进作用,亦说明借助研学旅行手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是可行的。研学旅行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正向促进作用效果如图1。
二、表现性评价在研学旅行课程中的设计
研学旅行课程聚焦的关键能力定位主导课程设计的方向,而课程方案能否实现我们预期的效果,需要由课程评价判断。评价是检验目标达成的手段。研学旅行课程采取走出学校课堂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而素养的发展状况显然不是传统单一的评价体系可以实现的,我们需要更加多维的评价视角。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通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现有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行动、展示、写作等多种形式体现其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复杂能力。因此我们认为,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真正体现研学旅行课程理念的评价方式。借助表现性评价,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而且可以不断改进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IRSAS任务单
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有别于传统的客观纸笔测试,更趋近于观点的论述或问题的解决。IRSAS任务单主要关注的是认知领域的目标,延展学生的文化基础。I(issue)代表问题,R(resources)代表资源,S(structure)代表结构化组织,A(act)代表行动,S(solve)代表解决。IRSAS任务单要求教师根据旅行情境,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源,再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判断、辨别信息,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组织,最后通过行动解决问题。例如,在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进行研学考察时,教师给出了一个研学任务——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是汉唐的光荣始终保留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请同学们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一次时空穿越之旅。根据隋唐洛阳城沙盘,绘制手绘地图,并设计你的旅程。根据定鼎门遗址现场的洛阳大沙盘,结合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学生基本都可绘制出主要的宫殿、城门、城市主要水系、名人住宅和“坊”“市”,并根据这些线索绘制出游城路线。
2.制作、展示
制作、展示关注的是技能领域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知识、信息和技能完成一项任务。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项任务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与动手能力。仍以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研学考察为例,教师请通用技术课教师教授学生毛猴及各种背景的制作方法,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要求学生以“我与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的故事”为主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一组毛猴创意作品塑造一个故事,最后进行展示交流。此外,在洛阳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以“一带一路”为主题,通过设计纸艺服装展示对主题的理解。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主题聚焦在“丝路对话——文明古国”的主线上,制作了“祭司甲胄”这套服装,将古埃及法老和祭司的服饰特征融入中国古代铠甲上,并结合中国人对龙纹图腾、对阴阳八卦的崇拜,展现出了古埃及与中国两大文明古国的神秘感。
3.体验、仪式
这一类评价主要关注社会领域的目标,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研学旅行课程是在社会真实情境下开展的。通过真实情境感受革命的光辉历史以及国家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更有利于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滇西人文游学中,我们进行了“魂兮归来”祭奠仪式,全体师生脱帽肃立,恭敬地向烈士献花,向纪念塔三鞠躬,然后齐声朗诵祭文,学生代表发言。在现场仪式的肃穆情境中,学生更能通过氛围感受到情感的升华,在对历史的回顾中触动心灵。
4.感悟、报告
感悟、报告是一种综合性评价方式,关注研学旅行课程的整体目标。学生通常会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始前,收集一定的信息,根据兴趣组成研学小组,选择某个主题作为课题,也可以选取个人项目;在课程进行中关注并深入研究;在旅行结束后,整合信息和在旅途中的收获,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可能涉及多门学科,学生可以向自己的科任教师寻求一定的帮助。研究性学习报告可以是研究报告,也可以是旅途感悟,还可以是调研报告等。例如,我们在近年来的几次人文研学旅行中,形成了《江南在我們身上蔓延》《青山依旧 余情还绕》等研学文集。
三、以评价推动课程开发与实施
研学旅行课程中表现性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设计课程评价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国家课程要求、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设计出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评价任务。同时,在课程实践中,教师也更能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感受到学生在课程中的收获,有利于评价结果的生成。
完成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化学习的重要方式。在研学旅行课程实践中,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教师、研学基地、旅行社、教育机构等各种途径获取大量的资源,也能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会沟通与合作,学会在实践中创新。这些能力都是学生未来持续学习的关键能力。
评价结果的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完善课程方案。表现性评价可以为研究旅行课程实施提供指导与依据。这门特殊的课程具有教学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开展进一步的教学,因此课程方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课程的开发也随着实施的过程动态生成。表现性评价,正是这种动态生成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2,75.
[2] 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8.
[3] 祝胜华,何永生.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探索与践行[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84.
[4] 琳达·达令-哈蒙德.新一代测评:超越标准化考试,促进21世纪学习[M]. 韩芳,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36.
[5] 蔡晓东,陈国才.实验百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史掠影[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98-299.
[6] 王晓燕.研学旅行课程开发需科学设计、扎实推进[N].人民政协报,2018-08-01(11).
[7] 朱宁波,严运锦.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度学习的路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0(7):69.
[8] 曲小毅.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路径[J].教育与管理,2020(2):46.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题式实践活动课程集群的开发与实施”(课题编号:CADA170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