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管理工具在减少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应用效果

2021-03-03成丽陈小潍卢月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管理工具品管圈监护

成丽 陈小潍 卢月琴

ICU床旁监护仪报警主要用以警示医务人员,提示患者可能出现了病情变化,或提示医疗仪器出现故障。ICU床旁监护仪正常报警是增加患者护理安全的重要工具,但过多报警,尤其是误报警不仅造成噪声危害,且过多无意义的报警可能造成报警倦怠,导致护士对报警的不信任、不敏感,也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疾病监护均造成不良影响[1]。报道显示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率达到48%~87%,很少是具备临床意义的真实报警,这对ICU护理质量带来一定影响[2]。我科室近年采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对ICU床旁监护仪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旨在降低误报警率及提升护士相关综合护理能力,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ICU患者98例及其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进入ICU>24h;患者需要进行床旁监护仪进行辅助治疗监测;纳入护士均持有护士执业证书;既往未接受品管圈活动者。排除条件:患者进入ICU不满24h或死亡;实习、规培护士。将其中2018年1—12月实施品管圈管理前48例患者为对照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18~84岁,平均54.32±7.32岁;进入ICU时间1~14d,平均4.19±0.43d。将2019年1—12月实施品管圈管理后5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18~88岁,平均55.98±7.21岁;进入ICU时间1~14d,平均4.25±0.46d。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与品管圈活动护士共7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名。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对ICU床旁监护仪采用常规管理;对监护仪报警进行常规识别及处理,有意义报警率为报警中需要医护进行干预措施的,错误报警即无法真正反映患者病情的报警。

1.2.2 观察组 实施品管圈管理。

(1) 成立品管圈小组:7名成员中由主管护师任组长,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品管圈名为“HOPE圈”,“H”即 Help,帮助患者,挽救生命;“O”即Order,报警即命令,做监护工作;“P”即Pacification,创建和谐医患关系;“E”即Efficiency,提升效率、改善护理品质。

(2)选定主题:以“采用品管圈进行监护报警干预, 降低监护仪误报警率”为主题。

(3)拟定活动计划:本次活动时间为2019年6—12月,根据品管圈各步骤内容确定各步骤时间长度、负责人、使用工具、实施计划等。

(4)现状把握:统计显示2018年1—12月实施品管圈管理前48例ICU患者,报警次数1774次,错误报警1141次,误报警率达到64.32%。

(5)目标设定:查阅相关文献指南,结合医院ICU设备、人员配置等实际情况,设定活动目标为控制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率<30%。

(6) 原因分析:全体圈员再次进行头脑风暴,从软件、硬件两方面分析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原因,并制作“鱼骨图”,见图1。

(7)拟定对策:各圈员针对鱼骨图查找原因,逐一拟定解决对策,主要包括操作培训、理论培训、护患沟通3个方面。

(8)对策实施:①操作培训:消除干扰因素:包括减少电极片脱落、紧密连接电极片、电极片放置位置正确、及时清除患者皮肤油脂、减少呼吸造成的示波上下漂移、识别R波、P波振幅一致时仪器误显示成2倍心率等。合理设置报警:心率、血压报警值设置为当前实际数值的±30%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 SpO2)设置在85%以上,若高流量氧气吸入患者SpO2仍<95% ,可根据患者实际数据下浮 5% 为报警数值。调整声音:非抢救情况下关闭体温、心输出量、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非危险性单项报警;报警音量设置在保证医护人员能听见范围的稍低音量。②理论培训:明确报警颜色:红色报警,即“L”表示,如需在 5s 内进行处理的致命性心律失常;黄色报警,即“E”如漏搏、心动过缓、RonT 现象等,需要20s 内处理;加强报警分类: 生理报警:心电信号太弱或生命体征不在报警上下限范围内;技术报警: 系统故障、操作不当、监护结果失真等触发提示信息;提示信息:不涉及患者生命体征,如SpO2传感器、ECG导联脱落等。③加强护患沟通:采用SBAR沟通方式,向患者或家属针对患者病情重,各种线路、管路多,进行Situation(现状)、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 Recommendation(建议)沟通,保证家属、患者配合各项监护设备的使用与保持。

1.3 观察指标

①ICU床旁监护仪报警总次数以及错误报警次数,计算监护仪误报警率。②护士责任感、凝聚力、沟通配合、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品管手法,每项评分1~5 分,得分越高相关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率比较

观察组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率为29.16%,低于对照组的6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能力比较

采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后护士责任感、凝聚力、沟通配合、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品管手法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品管圈管理工具实施前后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率比较

表2 品管圈管理工具实施前后护理能力比较

3 讨论

研究表明[3],在ICU内床旁监护仪中往往因各种原因导致警报不断出现,即使严格落实各类指标的上下限值,错误警报率仍居高不下。本研究在采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前ICU内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率达到64.32%,提示虚假警报情况不容乐观[4]。在进行误报警原因的“鱼骨图”发现,人员、设备、监护方法、病房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对监护仪误报警产生影响,其中电极片脱落、血氧探头脱落等设备监测方法原因以及断电、传感器故障等设备原因较多。这也为品管圈管理工具在减少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的应用提供了活动计划依据。

本研究在设定“HOPE 圈”圈名、以“采用品管圈进行监护报警干预, 降低监护仪误报警率”为主题、鱼骨图原因分析后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及培训计划后,结果显示,采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后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率为29.16%,显著低于管理前6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品管圈管理工具能够有效减少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率。首先我们针对生命体征监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制定了减少电极片脱落、紧密连接电极片、清除患者皮肤油脂等措施,减少因监测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以及患者自身等干扰因素增加的误报警。针对ICU患者病情复杂的实际情况,将心率、血压报警值设置为当前实际数值的±30%内,并适当调整不同类型患者SpO2上、下限值,合理设置报警参数也能有效减少误报警[5-7]。有报道称,非抢救情况下,患者体温、心输出量、有创动脉压等指标的危险性较低,因此这些单项报警在日常监护中取消,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报警发生情况[8-10]。

理论培训中再次加强报警颜色分类,红色、黄色报警分别表示不同严重程度的情况,以及加强生理报警、提示信息、技术报警等报警分类有助于提高护士问题解决能力[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后护士责任感、凝聚力、沟通配合、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品管手法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护理综合能力。在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的人员因素方面,患者相关监测设备的非计划性脱落极易导致误报警,但患者病情危重,还可能伴发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因此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各种线路、管路的重视程度具有重要意义[14]。采用SBAR沟通方式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证医护信息的准确传递,有助于保证家属、患者配合各项监护设备的使用与保持,继而减少误报警[15]。

综上所述,采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进行针对性对策实施与护理培训,能够有效降低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率,并提高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

猜你喜欢

管理工具品管圈监护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我国民法典有关成年人自主监护的规则亟须体系化
巧用相关设置 找回传统控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