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1-03-03陈婷婷薛瑞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医护人员

陈婷婷 薛瑞芹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气道慢性炎症,该病反复发作可导致气道不可逆性缩窄,造成患者呼吸功能受限。有调查显示,全球支气管哮喘患病率为0.89%~2.24%,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1-2]。由于支气管哮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办法,只能采取规范化的疾病管理尽可能控制哮喘急性发作,预防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减少急诊和住院概率[3]。林江涛等[4]调查显示,根据支气管哮喘全球防治倡议委员会(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制定的哮喘控制标准,我国哮喘的临床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足20%的患者达到了哮喘良好控制,未控制患者高达34.91%。多项研究表示[5-6],患者缺乏支气管哮喘的防护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低下是导致患者哮喘复发、病情加重和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GINA委员会也表示对于哮喘稳定期患者,有必要进行规范化的哮喘自我管理[7]。医院依托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微医集团共同开发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疾病管理,具体内容见图1,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08例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8];患者经急性发作期治疗后好转,处于稳定期;年龄18~60岁;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本市常住人口,能进行随访者。排除标准:急性发作期患者;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等;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恶性肿瘤、严重慢性病、血液病、精神病等;认知功能障碍,如痴呆等[8]。按照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男20例,女34例;年龄22~56岁,平均39.75±6.87岁;病程2~17年,平均病程8.23±2.60年;文化程度:小学12例,中学27例,大专及以上1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9例;年龄19~53岁,平均41.28±7.10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96±3.05年;文化程度:小学15例,中学20例,大专及以上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患者均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身份信息和疾病相关资料,急性期发作经治疗后均转为稳定期,出院进行家庭康复。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护士发放出院指导手册,进行口头宣教。每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并答疑解惑,共持续3个月。

1.2.2 观察组 采用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随访,共3个月。具体过程如下。

(1)成立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干预团队:人员包括医院2名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负责患者日常诊疗工作;3名高年资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均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负责护理评估、健康教育和随访工作;1名信息管理工程师负责APP的后台管理。该APP包括用户端和后台端2个端口。

(2)用户端:指导患者在手机上下载安装APP,设立“登录用户名、医院住院号”。用户端APP面向患者,有3个主要功能:①获取哮喘健康知识。APP每周以文章或小视频的形式向患者推送面向大众的哮喘健康知识,包括疾病治疗方案、哮喘诱发危险因素的预防、哮喘发作先兆的处理、哮喘紧急发作时的用药、雾化吸入器操作方法、哮喘控制与监测等。②哮喘随访功能。APP将收集患者哮喘日记卡信息汇报至APP后台端供医护人员查看。③动态调整治疗计划。APP内设置线上交流栏目,患者若有疑问,可通过线上交流栏目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患者向医护人员反馈自我管理实施效果和困难,对下一时间段的管理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哮喘自我管理节奏。

(3)后台端:护士登录后台管理系统,该系统面向医护人员,有3个主要功能。①健康宣教和随访。护士可以随访每名患者哮喘控制情况,进行线上健康宣教,定向推送当周的哮喘管理计划和内容。该哮喘管理计划是与患者充分沟通协商好确定的,落实到每一个项目细节,帮助患者进行哮喘自我管理。随访每周1次,以在线视频形式或短消息形式,每周了解疾病控制情况并答疑解惑、督促。②动态获取患者哮喘日记卡资料。APP将收集患者哮喘日记卡信息汇报至APP后台端供医护人员查看,便于医护人员详细了解管理情况,同时根据此管理情况以及对患者哮喘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形成患者每周的哮喘控制测试表。③筛选哮喘控制不良患者。APP展示患者每周的哮喘控制测试表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哮喘控制良好、哮喘基本控制、哮喘控制不良3类人群,哮喘控制不良人群为红色预警。对于持续2周以上的哮喘控制不良患者,护士可通过APP向患者发出警告,还可以在下一次线上沟通时与患者分析哮喘控制不良的原因,适当调整自我管理计划。

(4)干预内容: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哮喘自我管理行动计划,详细到每日的管理项目、时间和频次,每周一个小计划,每月一个大计划。APP内设置患者专人哮喘日记卡,患者根据自身每日的管理落实项目,逐一打卡,哮喘日记卡帮助患者详细记录日常管理行动计划完成情况。管理行动项目主要分为5类,包括避免诱发因素、发作症状的识别与处理、用药情况和复诊情况、病情监测(患者自填哮喘控制测试表,APP会上传到后台)、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患者定期检测,在APP中填写结果)。随访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对于哮喘发作患者收集相关的急诊就诊信息、治疗费用等。见图1。

图1 支气管哮喘管理APP介绍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管理能力 采用Makinen等编制的成人哮喘自我管理行为量表[9]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共34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0~4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分半系数为0.94,具有良好信效度。

1.3.2 哮喘控制情况 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10]进行评价,包括5个条目:呼吸急促、急救药物的使用、哮喘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夜间觉醒、患者对哮喘控制的标化。每项评分1~5分,满分25分。其中25分为哮喘控制良好,20~24分为哮喘基本控制,≤19分为哮喘控制不良。

1.3.3 随访期间观察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就诊率、治疗费用。

1.3.4 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 该评分包括2个部分:健康教育、随访态度,各50分,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有序分类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避免诱发因素、病情监测、发作症状的识别与处理、用药情况、复诊情况5个维度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就诊率、治疗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就诊率、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就诊率、治疗费用比较

2.4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尽管目前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评估和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临床良好控制率仍然很低,哮喘完全控制情况不容乐观。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目标在于控制临床症状、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缺氧、恢复肺功能,防止哮喘恶化和再次发作[11]。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主动参与哮喘的控制和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根据就诊计划定期随访,提高治疗依从性[12]。Hanlon等[13]研究表示,哮喘自我管理对于患者病情控制有积极作用。Miles等[14]研究表示,哮喘自我管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家庭、社会负担,节省医疗资源。

我国支气管哮喘的自我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自我管理方法尚不成熟。林江涛等[15]调查发现,尽管规范化管理可使大多数患者达到较好的临床控制,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患者对哮喘知识的缺乏和对哮喘控制的错误认知,自我管理能力低下,严重影响疾病管理效果。国内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使用APP管理均取得显著成效[16-17],相对于传统管理措施,不仅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而且节省医疗资源。本研究使用的支气管哮喘APP,依托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相比传统的哮喘管理具有多项优势:①APP能对病情变化进行监控,患者定期上传哮喘控制测试表,APP智能分析,筛查出控制不良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重点监测并能借助远程医疗在线上提出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保证每名患者管理质量。②传统的哮喘管理宣教形式单一,在长期的管理中仅只有数次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的健康教育,患者很容易遗忘哮喘防治的知识点,管理时间过长,患者也容易产生倦怠放松心理。而本研究使用的APP能对患者进行长期的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每天登陆APP获取教育内容,每天可以提高、巩固哮喘防治知识,每天潜移默化地帮助患者在思想上重视哮喘的自我管理。③传统的哮喘管理耗费人力资源,对健康教育和随访也需要规划专门的时间来完成工作,要求医患双方必须在同一个时间段交流。而本研究使用APP作为随访工具,操作简便,患者可以随时留言,医护人员可以选择空闲的时间统一回答问题,节省时间;医患双方也可以预约线上复诊,提高医患沟通效率。经过为期3个月的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能力中的避免诱发因素、病情监测、发作症状的识别与处理、用药情况、复诊情况5个维度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了支气管哮喘APP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患者主动参与到哮喘的控制与管理。分析原因:借助APP对患者开展哮喘管理和健康教育,管理行动项目分为避免诱发因素、发作症状的识别与处理、用药情况和复诊情况、病情监测(患者自填哮喘控制测试表,APP会上传到后台)、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患者定期检测,在APP中填写结果),各项管理措施涵盖了患者健康管理的各个要点,患者只要愿意配合参与哮喘管理,加上APP的定期监视功能,医护人员很容易监视到哮喘控制不良患者,实施重点教育和管理。当患者发觉自己的哮喘管理控制良好、哮喘症状不再发作,会更加自觉遵守APP使用规则,形成哮喘管理的良性循环。关志芳等[18]研究也表示,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可较好的对患者进行哮喘管理。喜雷等[19]将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应用于哮喘儿童中,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管理,也发现患儿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执行情况明显改善,哮喘控制率从24.2%提高到54.5%。按照GINA委员会划分的哮喘控制3个等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哮喘控制良好占37.04%,基本控制占44.44%,控制不良占18.52%,而对照组患者占比依次为16.67%、50.00%和33.33%,说明观察组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同样说明了支气管哮喘APP管理可以改善哮喘控制情况。哮喘控制监测是该APP的独特优势之一,医护人员很容易监测到哮喘控制不良患者,实施重点教育和管理,对于控制不良人群加大教育和管理力度。Tinschert等[20]研究也表示,

患者哮喘控制良好,对于支气管哮喘APP使用较为满意。此外,观察组哮喘急诊就诊率为2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59%,人均治疗费用明显下降,说明支气管哮喘APP管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减少经济压力,这也是因为APP下患者哮喘控制良好,故而减少了哮喘再发作次数,因此患者急诊就医次数、治疗费用也相应降低。观察组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也说明患者对于支气管哮喘管理APP的认可与支持,该APP使用便捷、满足了患者及医护人员对哮喘管理的基本需求。综上所述,运用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对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疾病管理,能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对于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医护人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