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岭南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
2021-03-03侃卓措
南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岭南地区相对偏僻,但是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在网络信息时代,岭南地区的发展速度加快,呈现出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民俗文化的传承。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岭南民俗文化的传承。所以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岭南民俗文化的存在感,促进岭南地区文化的复兴。
一、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在学术领域中也被称为传统文化,主要是指民间风俗生活文化。也泛指民族或是地区民众的风俗生活习惯,具有共享性和传承性。民俗,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也是文化遗产,通常有悠久的历史。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部分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系列性措施,旨在保护民俗文化,但因老艺人年龄较大、年轻传承人相对较少、传承的方式相对落后等,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关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多以自然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等为主,以乡土社会为主要阵地的民俗文化尚未能够引起重视。岭南民俗文化,就是当地特有乡土文化的总称,涉及的民俗内容相对较多,结合岭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困境,进一步研究民俗文化传承措施,是极为必要的。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价值
(一)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岭南民俗文化传承,能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岭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兼容优秀文化。岭南地区,是首批改革开放试点区,不少岭南人外出经商,使岭南民俗文化得以走向世界。借助特有的岭南民俗文化,能够提高民众的精神共鸣,从而使民俗文化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维系民众的情感交流,提高民众对岭南民俗文化的认同,最终上升至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而此外,对岭南民俗文化的积极传承,能够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并且推广于国际。对于增强全国各地中华儿女的民族文化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岭南民俗文化传承,可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从岭南民俗文化出发,每逢有重大意义的节日时,当地通常都会举办历史感比较强的民俗活动,诸如木鱼歌、舞醒狮等。民俗文化的开展,能够积极调动当地民众的兴趣,使民众自觉参与其中,享受节日带来的幸福感,将中华民俗文化的自信心彰显出来。同时,岭南民俗文化传承,对于岭南地区特色文化的宣传也有积极影响,可以提高岭南民众的精神面貌,为岭南营造出相对和谐的氛围和环境,为促进岭南地区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三)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岭南民俗文化传承,对于当地现代化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文化不仅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岭南地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也是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主要阵地。在对外贸易增加、外来人口增多的影响下,外来文化与岭南民俗文化发生碰撞。在此种复杂的环境中,必须要加强对岭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在岭南民俗文化中,每年都会举办祭祖活动,吸引大量客商和海外华侨寻根祭祖。通过此活动,为岭南地区不同行业的人才,创造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也使岭南政府获得大量捐款,可以将款项应用于岭南区域建设中,带动当地的现代化经济。
三、岭南民俗文化传承困境
(一)外来文化冲击影响岭南民俗文化生存环境
改革开放之初,岭南地区作为先行区,最先接触外来文化。各国互动往来日益密切,外来文化在岭南地区各领域均有所渗入。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岭南地区民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一定变化。
以岭南地区传统的木鱼歌艺术为例,该艺术在岭南民俗文化中属于说唱艺术,是传统艺术的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民众对岭南地区的特色文化关注度有所降低。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青年群体手机中保存的多是摇滚音乐、说唱音乐等,岭南传统木鱼歌艺相对较少。大量西方外来文化涌入国内后,岭南地区传统特色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木鱼歌文化的传承主体呈现出缺失的趋势,使得岭南地区特色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变小。
(二)人才力量缺失阻碍岭南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传承人。就现阶段岭南民俗文化传承困境来说,人才力量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岭南民俗文化传承。岭南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中,年轻的传承主体偏少,且专业性的文化人才不足。从岭南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群体来看,传承人以中老年为主。尤其在进入21世纪至今的二十余年,年龄不超过30岁的传承人数量不断减少。此外,不仅传承人年龄偏高,传承人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人才力量缺失导致岭南地区民俗特色文化有濒临消失的危险。
以岭南地区民俗文化中的客家围龙屋为例,其在当地是代表性建筑物,对该民俗文化传承进行调查,发现该民俗文化的传承人才数量不多,专业性不强。人才力量缺失导致该民俗文化的传承只传“形”而未传“魂”,民俗文化的传承陷入困境。
(三)文化宣传不足导致岭南民俗文化认知度偏低
在民俗文化传承中,文化宣传是尤为必要的。通常来说,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大,民众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度就高,对于文化传承有重要的促进性作用。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群众对岭南民俗文化的认知普遍存在偏低現象。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人文关怀有所缺失,岭南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教育工作、宣传工作不足,社会中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不足。此种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众对岭南地区民俗文化的认知。就文化宣传不足现象的具体表现来看,岭南地区相关部门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对岭南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视不够,而且未以多种符合时代发展的形式将岭南民俗特色文化展现给民众,不可避免地影响民众对岭南民俗文化的认知水平。
粤剧是岭南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就广东某高校关于粤剧了解情况的数据调查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仅有4.5%的学生了解粤剧,喜欢看越剧。高达38.4%的学生并不了解粤剧,也没有看过粤剧。通过以上数据能够看出,当前年轻人文化观念薄弱,对岭南民俗文化认知度偏低,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岭南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路径
(一)大力挖掘岭南民俗文化資源
传承岭南民俗文化时,要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力挖掘岭南民俗文化资源,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以岭南大鹏古村落民俗文化为主,大鹏古村落位于大鹏半岛一带,在岭南地区现存的古村落资源中,大鹏新区是古村落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该地区民俗文化资源较多,在传承时要以当地文化作为基础,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首先,挖掘优秀的民俗资源。具体来说,相关部门可组织专门的民俗文化传承团队,深入岭南各地区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包括大鹏山歌、南澳舞草龙、客家嫁歌等。围绕时代大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大鹏地区优秀的民俗资源挖掘出来。其次,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相关部门所成立的民俗文化团队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整理大鹏古村落民俗文化。同时,对大鹏古村落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归档,构建与大鹏古村落民俗文化相关的特色博物馆、展览馆等,为大鹏古村落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保障。再次,重视对大鹏古村落区域民俗文化的保护。举例来说,相关部门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对危屋建筑进行修缮,或是结合建筑周围特征,将其改建成展览馆,并由当地文化管理部门制定与文化建筑保护相关的条例。
(二)培养岭南民俗文化人才队伍
在岭南民俗文化传承期间,民俗文化人才队伍是十分重要的。要培养岭南民俗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传承助力。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出发,结合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土壤,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
一方面,引进优秀的民俗文化人才。岭南地区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民俗文化人才的重视,通过公告的方式,面向社会招揽民俗文化人才,应招者不仅要具备岭南民俗文化相关知识,对岭南民俗文化有所了解,也要有民俗文化传承的意识,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扩充岭南民俗文化人才队伍。深入挖掘大鹏古村落民俗文化艺术能人,创新人才选拔的活动形式,举办“大鹏民俗文艺”为主题的竞赛活动,要求参赛的艺术能人掌握大鹏古村落民俗相关文化,将竞赛活动的前五名纳入岭南民俗文化人才队伍,以此扩充岭南民俗文化人才队伍,为大鹏古村落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民俗文化宣传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岭南民俗文化的传承要加强民俗文化宣传,提高民俗文化认知水平。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传播速度加快,网络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大鹏古村落民俗文化的传承可充分借助网络媒体,以其作为宣传平台,不断优化当地民俗文化传播体系,通过新媒体技术,以3D动画的形式,向民众展示岭南地区民俗文化,提高人们对大鹏古村落民俗文化的认知水平。
举例来说,将大鹏古村落中的南澳渔民娶亲礼俗这一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拍摄成短视频。渔民订婚时,经人介绍后会送给女方订金,获得女方生辰八字后会放在船上神台中,烧三炷香。此后三天内若没有将碗碟打烂,将算成功订婚。通过以上民俗文化宣传的案例,借助网络新媒体实现对大鹏古村落嫁娶文化的宣传。在民俗文化宣传过程中,要充分加强对如上宣传案例经验的借鉴,利用西瓜视频、抖音短视频和快手短视频等多种新兴短视频媒体,向社会普及大鹏古村落民俗文化,使更多民众了解大鹏民俗文化。
五、结语
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各地区都开始重视民俗文化发展。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独树一帜,特点鲜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重视对岭南民俗地区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尤为必要的。分析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岭南民俗文化传承,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岭南民俗文化的价值。本文在探讨岭南民俗文化传承困境的前提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岭南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路径,希望可以为日后促进岭南民俗文化的发展、提高岭南民俗文化传承水平带来启发。
(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作者简介:侃卓措(1982-),女,青海西宁人,硕士研究生,中级,研究方向为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