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苗族文化浅析

2021-03-03严倩

牡丹 2021年24期
关键词:松桃民俗文化苗族

苗族文化是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贵州省作为一个多民族发展型省份的民俗和民间文化的重点和特色。苗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由古以来留存着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贵州省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和人口民间文化聚集最多的省份,保留了部分具有完整的贵州苗族民俗民间文化的渊源和传统。

本文着重对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雷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苗族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做了一些具有重点的标注。

一、苗族文化的内涵阐释

贵州苗族文化是应对自然环境考验后得以繁衍生息的宝贵经验与思想传承,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宝贵的财富。

(一)民俗特色与居住地的自然因素息息相关

苗族聚居地多在山中,可获取的生存资源十分有限,受到气候和地势的影响,苗族的祖先依靠开辟梯田、种植水稻,从山中获取植物和肉类。当地气候湿热,饮食中多加酸辣提升口感,排除體内湿气。为了防止木质建筑被腐蚀和虫蚁啃咬,建筑表面涂上一层桐油,这都是自然选择下衍生出的民俗特色。正如中原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米饭一样,在长久的历史选择下苗族人有了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格,体现天人合一的

自然观。

(二)民俗特色体现着苗族人的精神信仰

苗族服饰是最能体现这一内涵的。苗族的民族服饰做工精美,纹饰复杂,其中包含了富有苗族特色的巫文化、图腾文化等。苗族没有文字,服饰上的植物和动物图纹就是一种用以记载先人文化的符号,不仅美观,更代表着来自祖先的庇佑,保佑着衣服的主人。苗族服饰的原始美感也象征着苗族巫文化对于传统汉族儒家文化禁锢的突破,不是循规蹈矩而是敢于大胆创新,不同于含蓄表达而倾向于直面追求,很好地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品格。同时,信仰又对苗族人民起着道德规范的作用,如倡导尊重自然、善待动物等,于是苗族人民能够做到与自然长久和谐。

(三)优秀民俗文化与我国社会发展可以与时俱进

贵州苗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是在对自然环境和地区优秀民俗文化不断适应的过程中产生和成长的,这也就意味着贵州苗族优秀民俗文化的发展蕴涵着极大的文化包容性和极强的适应性,同时又没有被其他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继承和同化,这种“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理念正是贵州苗族优秀民俗文化得以发展和保存的重要基础。这在与全球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可以给我们一定的思考启发,在面对新鲜外来文化的传播和涌入时,一定要正确摆好自己的姿态,不能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忘记了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就是不能一味地抵制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学会正确分辨其中的文化精华和糟粕,对本民族文化作出合理的适应性发展,对于特色传统文化有意识地传承,这才是民族文化不被外来强势文化淹没的正确之道。

二、苗族文化的分类与提取

(一)苗族传统文化的分类

1.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特色服饰呈现地域性的明显特点:服饰的布料多为丝织、棉织或者混织品,男性的服饰以灰蓝等深色的布料为主,头上裹一条红色的头帕。值得一提的是,松桃当地有一个苗族传统民俗,若苗族的男子已经定下了亲事,就要在苗族女子腰间露出一条红色的花带。

苗族女性的服饰较男性的服饰更为繁华,多用刺绣,图案一般为花鸟,佩戴的多为银饰,在贵州省松桃县,除了“凤凰松桃式”这种较为简便的苗族传统服饰。还有更为华丽隆重的“古装式”。苗族的服饰主要有便装和盛装之分,盛装的男子需要随身佩戴红色云肩和大片的银饰,其刺绣工艺之精湛、银饰之精美,足以让人们叹为观止。

苗族女性服饰品类多样,地区差异明显,松桃县女子传统苗族服饰多为裤装,而雷山县女子下身多着百褶裙,除此之外,在面料、刺绣、织造、染色等工艺上也多有差别。

2.苗族饮食文化

当地的苗族主要是以农耕和畜牧为业,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自己种植的水稻及野生的食物,引水种稻很普遍,主要是因为受地理气候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直接影响。苗族人大多居住于山中,自然能充分地发掘自然界赋予的各种美味。食物的制作的方式多样,十分讲究以不同的制法充分挖掘口感和食材味道。苗族人多喜爱酸辣的口感,一道酸辣味的汤菜是当地的苗族普遍喜食的,这与他们十分擅长制作酸菜有直接关系。

将白菜等蔬菜清洗晒干,切细,放入盐水、米汤、辣子、糯米粉、辣面等各种调料,拌匀之后腌制于坛内,冬季时可直接开坛就食,夏季时可作为一种下饭菜,方便而又美味,对于身体也大有益处。除了吃还有喝,饮酒文化也是当地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苗族无论男女都特别喜欢饮酒,且特别善于制酒。苗族客家人秉性豪爽,好客热情,逢年过节,对于宾客都更多地以苗族祝酒的形式接待,苗族还有一套独特的祝酒习俗和礼节。

3.苗族人居住的建筑习俗

因地形和气候的独特性,苗族人在民居住房的设计和建造上有自己独特的经济管理智慧和建筑艺术风格。在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苗族人民创造和发展出了一系列既适合苗族人居住又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和公共的民居建筑艺术形式,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和文化艺术宝库。

松桃苗族的民居传统建筑形式主要为瓜柱“人”型结构。主要又分为吊脚楼和黑瓦房,黑瓦房通常有五柱六瓜(“柱”和“瓜”分别指长柱、瓜柱)、五柱七瓜、五柱九瓜、七柱七瓜等,少则有四柱三瓜。板壁的外面用桐油涂抹,一般一年涂一次。位于松桃县的民居经多年的使用后,木质越发乌黑亮丽,就是涂抹了一层桐油的缘故。雷山苗族的建筑中最具有艺术性和民族特色的建筑就是西江苗族吊脚楼,这其中以位于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最为著名,西江苗寨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吊脚楼的工艺复杂,集合了西江苗族能工巧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传承于苗族先辈的聪明智慧和工艺,建筑以杉木为主要材料,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一般不用任何钉扣连,全靠木尖和锁眼紧紧架牢,建筑物的结构具有整体别致的美观,能经长年使用而不坏,风吹雨打不容易变形。2006年,雷山县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足以保证、足以充分彰显西江苗族政府和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参与非物质文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

4.苗族精神文明方面的风俗

苗族的民俗节日丰富,比较著名的有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苗年是苗族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苗族人民比较注重传统仪式感,所以无论是婚嫁丧葬仪式还是其他传统节日,他们都有相当数量的具备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仪式和风俗活动流程,这与苗族人民的民族传统精神和风俗活动特色的文化有关,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松桃地区苗族的巴兑巫文化。苗族人基于“万物有灵”的传统文化认知,认为自己的灵魂本身具有善恶的区分,且需要指引方能使灵魂回归正身,这就成為苗族巫性宗教思想的主要文化来源,巫师可以通过帮助他们在死中找到自己的灵魂,在死后通过指引其灵魂找到自己的宗族,与其祖先一同祭祀保佑家人平安。在松桃县,从事各种巫事活动的苗族人被传统地称为“巴兑熊”,充当将上天的一切旨意直接传达或者送到人间的一种媒介。“巴兑熊”长老通常是一人,有弟子若干。苗族人在从事“巴兑熊”的巫事时,用的词很长,由长篇的诗句和歌词组成,诗句美轮美奂,精妙绝伦,其中甚至有很多具备了穿越时空、超越阶级的传统文化属性和价值,“巴兑熊”文化是我国松桃地区苗族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二)特点提取

1.苗族文化具有极高的工艺性

苗族文化中包含着十分精致的民俗工艺,苗族的刺绣工艺、建筑工艺、蜡染工艺、银饰制作工艺等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是苗族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艺术文明中值得收藏和探讨传承的文明。

2.苗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松桃县和雷山县都是苗族聚居地,在民俗文化中大同小异。苗族作为迁徙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分支的文化特色是不尽相同的,这与两方面有关:一是在迁徙中与当地文化的相互融合,二是地域环境的差异使不同地区的苗族人民转变了生活方式。

3.苗族文化具有自然和谐的统一性

实际上苗族的民俗文化传统是直接建立在苗族对于神灵和自然的信仰崇拜以及对于神灵的敬畏上而来的。由于苗族人十分相信“万物有灵”,于是经常举办各种宗教节日和其他祭祀神灵的活动,祈求他们保护苗族祖辈人度过安稳幸福的一生,不仅向人们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也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苗族人民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生活。对于神灵和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是为了让这些依山而居的苗族和祖辈人不过度索取,尊重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不滥用生态资源为自己谋求福利,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

三、苗族文化在社会的普及

早在20世纪50年代,贵州已故著名的芦笙表演艺人、舞蹈家张文友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以粗犷的舞姿、灵活轻巧的步伐、激烈快速的旋转(他跳的芦笙舞,脚跟能够在地上旋出一个坑,舞蹈时能急速旋转二十六圈)及出色的脚下功夫赢得了各国朋友的赞叹,被称为“不可思议的民族艺术家”“民间创作的天才大师”。直到今天,只要是中国贵州民间艺术团赴国外参加民间艺术节,他们所带去的各种苗族歌舞节目都能吸引无数各国观众,苗族文化像一朵盛开的奇葩,已经走向世界。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2019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基于多彩苗族文化的儿童绘本资源开发与利用”。

作者简介:严倩(1986-),女,贵州铜仁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儿童语言发展、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松桃民俗文化苗族
苗族蜡染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松桃:男子如松 女如桃
Туристиче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 культуры народности мяо в уезде Сунтао
苗族民歌
铜仁市委离退局调研员罗用娉一行到松桃调研指导工作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