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影像艺术发展现状研究
2021-03-03景晨蝶
景晨蝶
舞蹈影像艺术是舞蹈艺术与影像艺术交织后的产物,它是以舞蹈肢体语言为主体,借助现代化镜头、拍摄角度及剪辑等摄像技术来帮助舞者拓展肢体的空间,促使舞蹈艺术与影像艺术交织形成的舞蹈艺术作品更加完美,给观赏者带来审美体验。在舞蹈影像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意识到舞蹈艺术已渐渐从舞台的演出形式中脱离,成为独立的舞蹈影像作品,走进大众生活视野中,进而提升了舞蹈艺术表达、传播的效果。本文借助抖音、慕课中舞蹈视频举例辨别何为舞蹈影像作品,并进行案例分析舞蹈影像作品,以免混淆概念,进一步分析研究舞蹈影像艺术的发展现状及价值,希望对舞蹈影像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舞蹈影像艺术
影像,包裹着人们周遭的世界,最常见的便是人们日常用眼睛记录下来的事物。它在大脑中形成相应影像,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视之物”。舞蹈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与影像不谋而合。影像也包括计算机软件、影视剪辑等处理后得到的影像,影像艺术正是艺术家为影像赋予了一个艺术的身份。它是艺术家将客观现实事物与意识形象相融合后创作出的艺术,使其具有审美的本质,使观众得以在此影像中获得相应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产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总而言之,舞蹈影像艺术是舞蹈艺术借用镜头艺术的不同视觉角度,加之导演的创作思维,传达出编创者想表达的内容,而这需要舞者与导演密切合作,尝试用不同的视角方式及镜头的运用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并结合科学媒体技术,將舞蹈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非常具有挑战性。
二、舞蹈影像艺术的发展
早期,人们以肢体语言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在最初没有影像记录工具的情况下,舞蹈艺术只能作为“一次性的”表演,人们只能现场欣赏舞蹈作品无法借助其他媒介间接性或再次欣赏舞蹈作品。同时,观赏者观赏的方位不同,观赏视角不同,观赏者无法一次性从各个方位欣赏舞蹈的全景,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舞蹈的美及其宣传。后来,人们借助“舞谱”,以文字语言的方式记录舞蹈,这种记录方式复杂且落后,并且文字语言无法记录舞蹈的肢体美感、情感特征及动态形象,不能完整复原舞蹈作品,无法传达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后来,人们用图画舞谱,以简单的线条较为清晰地记录舞蹈动作的过程。图画的方式便于观赏者进一步欣赏舞蹈,知晓舞蹈动作、体态、律动等,但依旧无法直面舞者所表达的情绪特征,不能够看到舞者的面部表情,舞者也无法与观赏者达到心灵的沟通。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借助影像记录工具观看舞蹈艺术。此时,舞蹈艺术已不再局限于剧场、舞台,而是可以依靠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影像媒介反复欣赏,大大增强了舞蹈艺术的影响力与传播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舞蹈影像的记录方式随之丰富。
但舞蹈艺术毕竟是一种现场表演艺术,当摄像机把一部完整的舞剧或课程通过镜头记录下来时,屏幕有一定局限性,人们所欣赏到的舞蹈是以拍摄者的镜头角度记录下来的,并没有观赏到舞蹈原本的全貌。观赏者观看时的侧重点不同,则会注意到不同的细节,这些细节会影响观赏者的观赏体验。因此,摄像技术的介入,对于舞蹈的宣传与欣赏具有一定的优势,会一定程度上修饰舞蹈原本的美,同时掩盖舞蹈原本的面貌。随着科技的发展、录像设备的增多,普通的非专业民众把兴趣爱好放在影像制作上,特别是从事舞蹈专业的实践者,他们把长期以来舞蹈生涯中形成的动觉经验带进了影像中,把剧场中的舞蹈创作思维融入镜头运用的设计中,为镜头而编舞,影像的镜头与舞者的舞蹈动作产生了联系,并对影像素材做后期剪辑,呈现舞蹈影像作品。
三、舞蹈影像技术的介入
舞蹈影像创作的早期阶段,人们更多是为了体现舞蹈的专业性,只是单纯记录舞蹈,在舞蹈的正前方录制舞蹈视频。舞蹈画面的单一性给人一种摄像单纯为舞蹈服务的感觉,而不是舞蹈艺术与影像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被吐槽摄像师没有体会舞蹈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难以将自己的技术与舞蹈有效结合并有效传达。又有一部分人更加倾向于摄像技术的运用,过多的运镜导致人们无法完整欣赏舞蹈作品,会给人摄像掩盖舞蹈本体美的感觉,而不是舞蹈艺术与影像艺术的结合,会被吐槽摄像师的拍摄没有体会舞蹈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随着舞蹈影像技术的普及,很多舞蹈摄像爱好者意识到记录舞蹈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摄影技巧的运用、舞蹈的拍摄方法也随着拍摄水平的提高而丰富。例如,拍摄角度不是单一的在前方拍摄,而是利用多角度、长镜头、蒙太奇等手法彰显肢体语言的魅力,于是,有许多艺术家开始“为镜头编舞”。因此,艺术家开始打破舞蹈本体语言,思考如何巧妙运用镜头与舞蹈肢体语言进行交流,进入更深层次的对话,进行创新性发展。
舞蹈影像艺术借助摄像技术,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带给观赏者不同的审美欣赏。从剧场观众的直观视角变为有多方位镜头的拍摄,增加了观众的欣赏范围。此外,利用航拍拍摄出的画面感是观众直观很难体会到的。通过拍摄镜头不同的拍摄角度,观赏者会欣赏到多方位的舞蹈影像作品,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现在各个App上都有的短视频及抖音上的舞蹈视频,聚集各种类型的热门舞蹈,还有舞蹈教学,极易学会且传播范围极为广泛,各行人士或多或少接触了舞蹈,扩大了舞蹈艺术的传播范围。舞蹈影像艺术将舞蹈肢体语言与镜头艺术共舞,舞者跳舞的同时,镜头随之共舞,对摄像师有极高的要求,摄像师要体会舞蹈的思想情感,思考摄像的角度及镜头的运用。而舞者也不只为了舞蹈而跳舞,同时要为镜头而舞,要有镜头感。舞者与摄像师共同舞动,会使观赏者产生与之前不同的
艺术感受。
假设有一场大型群舞的舞者在舞动,当镜头向舞者席卷时,会带给观众一种紧张感、压迫感;当镜头向舞者逐步拉远时,会带给观众一种分离感;当镜头从舞者上空俯拍时,会有一种震慑感。因此,运用不同的拍摄技巧,会给观赏者不同的感受,为观赏者带来视觉体验的多元性,这就需要导演与舞者的共同创作。
如今,很多人认为利用镜头简单拍摄舞蹈就可以被称为“舞蹈影像作品”,其实不然,是利用镜头进行“舞蹈录像”,混淆概念的大有人在。随着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人们利用摄影开展舞蹈教学、舞蹈交流等,客观记载舞蹈演绎的过程。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平台收集了各个民族舞蹈种类,聚集舞蹈届的艺术家及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及学习者,他们通过平台学习与对话交流,共同探讨舞蹈艺术。慕课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而且通过摄像机,能够较为便捷地带领人们深入了解舞蹈艺术,揭开舞蹈艺术神秘的面纱,加以创新。慕课利用摄像功能在自然客观状态下记录舞蹈并传播舞蹈,摄像机只是单纯的技术运用并记录储存资料,没有加入导演思维,因此不能称为舞蹈影像作品。真正的舞蹈影像作品,是加入导演思维的创作,与舞者的肢体语言合而为一进行叙事表达。
例如韩国国家舞蹈团舞者崔昊钟的舞蹈影像作品《Go Back》。舞者在一个非常清新简洁的房间中,借助镂空正方体的道具形成多元化的静态舞蹈造型,似照片一张张切换,给人一种想回到过去的沉思感;舞者向后退至摄像机,再利用黑屏瞬间转身,似从相机中被推出来,又给观赏者回到过去的错觉感;作品中推开门的瞬间变模糊,似乎穿越至过去;多次探头从某个空间钻出并追寻镜头的运用,一幕幕利用拼贴、快切等摄像技术及后期剪辑技巧的创造应用,把原本没有关联的舞蹈动作一个个拼接起来,舞者动作的张力及情感在摄像机技术的加持下定格或放大或叠加,给予观赏者视觉上的冲击力。舞蹈影像作品像電影一样,根据视觉、听觉语言传达主题思想,巧妙地让观赏者透过镜头看舞蹈的美。它融入导演与舞者的共同创编,需要双方相互合作、相互融合,已不是擅长舞蹈或镜头艺术单一知识与技能的人驾驭,需要不停探索各个方位的镜头拍摄,以满足编创者传达给观众的意蕴。
四、舞蹈影像艺术的价值
(一)提高审美体验
在当下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渗透性强,传播速度快,同时媒介的宣传成本低,利用摄像机甚至手机更加方便快捷,可以使创作者有想法时立即创作,创作思维更加发散,基本达到即刻创作。同时,舞蹈影像艺术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舞蹈跳出了传统的剧场和舞台,除了在剧场观看舞蹈艺术外,还可以通过电视栏目及一些视频软件欣赏世界各地的艺术。短视频的出现也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对观赏者形成相应的审美观照,通过剪辑等艺术效果干预与诱导观赏者的审美,进而衍化为情感体验,进入相应的情境及审美状态,产生意象联想及审美情感的交融,获取审美体验。同时,受众可以在短视频下方留言、评论等,交流观看体验,进而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品位和修养,舞蹈艺术传播效果更佳。
(二)舞蹈艺术多元发展
舞蹈影像艺术以拍摄和剪辑重塑舞蹈动作、提升舞蹈的肢体魅力。同时,通过拍摄背景场地的选择及摄像角度的变化,配合不同的镜头表达方式,再通过剪辑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进一步营造舞蹈作品所体现的意境,增强肢体语言的表现力。
舞蹈艺术和影像艺术的结合极大促进了舞蹈艺术的发展,也为舞蹈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舞蹈影像艺术能促进舞蹈的传播及延展,是舞蹈艺术与舞蹈影像交叉后的产物,跟随时代的发展进步,又结合了艺术家与科学家的智慧,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身为一名舞蹈演员与舞蹈艺术工作者,我们应该对舞蹈影像艺术给予重视,并不是跻身于创作热潮中,获得一时的愉悦,而是对舞蹈影像艺术进行作品分析、实践与理论研究,并总结舞蹈影像技术的应用对舞蹈艺术的发展所提供的帮助,以及何种拍摄视角的选择更有利于提升舞蹈艺术的美感,如何将舞蹈艺术与影像艺术更好融合并利于其发展。同时,不能过多强调影像技术的运用,而是要平衡舞蹈艺术与影像技术,思考如何使影像艺术与舞蹈艺术的结合呈现出更完美的艺术作品。
(太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