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宗教壁画中代表性装饰纹样的运用

2021-03-03陈怡舟

牡丹 2021年24期
关键词:龟背永乐宫宝相花

壁画作为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壁画以宫殿壁画、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居多,其中宫殿壁画、墓室壁画历史久远,遗存较少,而宗教壁画保存相对较好。最能代表我国古代宗教壁画艺术特色的是山西永乐宫壁画和敦煌莫高窟壁画,其壁画场面宏大、色彩艳丽、气势磅礴,人物造型、风格技艺、设色敷彩和装饰纹样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装饰纹样不仅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宗教仪式符号,也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道教壁画艺术——永乐宫壁画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的本土宗教。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开始形成和确立,隋唐至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社会影响极大。为了让更多的人皈依道教,道教壁画成为宣扬自己教义的艺术语言,其中以元代永乐宫壁画最具代表性。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原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因1959至1964年间建设三门峡水库,旧址恰巧在库区淹没区,所以永乐宫以异地原样搬迁的方式整体搬迁至芮城县北郊的龙泉村附近,距离原址三十多千米。永乐宫始建于元朝,由元代全真道士潘德冲负责,1240年开始修建,他四处化缘集资,历尽艰苦,历经一百二十余年后正式完工。

现存的永乐宫共有四座大殿: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这四座大殿墙壁上均分布着壁画。其中,三清殿内的《朝元图》最为有名。《朝元图》描绘了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画面中以八个帝后主像为中心,周围有金童、玉女、星宿、力士等共286尊,构图恢宏,大气磅礴,人物造型饱满,面貌各异,神情生动,服饰冠帽五彩缤纷,服饰上的纹样更是精美至极,这些装饰纹样大多继承了唐、宋两个历史时期的风格。

以玉皇大帝为代表的男性主神像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穿帝王冕服,冕服的前后衣襟上均匀地分布着“十二章纹”。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身穿有“十二章纹”的冕服。“十二章纹”即十二种纹样,分别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粉米、藻、火、黻、黼,“十二章纹”中的每一章都有其取义。绘制于南极长生大帝冕服左肩的日、星、辰取其三光照耀的含义,象征光明。位于冕服左肩下部的山纹,取其庄重之意,意味着帝王处理政务沉稳,能使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勾陈星宫天皇大帝冕服右肩下部的华虫由花朵和虫羽构成,它们色彩多样,寓意才华横溢;中宫紫微北极大帝冕服袖口上端的龙纹,取其神秘莫测、善于变化之意,寓意帝王能够分析时势,统观全局处理社稷事务。位于冕服袖口下端的宗彝,以虎﹑蜼为图饰,取其忠孝、威猛有德之意。太上昊天玉皇上帝冕服下裳处的黻,呈黑蓝相次的“亚”形,象征着帝王明察秋毫、背恶向善。黻旁边的黼为黑白相次的斧形,刃白身黑,寓意帝王做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以几何纹样、几何图形为框架填充花草的花草纹饰也出现在服饰纹样中。这些几何纹样以龟背纹为要样式,多出现于服饰水袖处。例如群神水袖处的绿地龟背纹、白地龟背纹、淡绿地龟背纹以及奉宝玉女披肩处的金地龟背纹等。这些龟背纹均以明显的六边形连续几何纹样为基本型,样式简单大方、舒展匀称,通过或大或小以及线条疏密和颜色的对比,呈现出样式各异的图案比例和鲜明的节奏感。绿地龟背纹以简单直线线条划分两层龟背纹纹样,白地龟背纹在龟背六边形顶角处有圆形图案装饰,淡绿地龟背纹以两层龟背纹中间穿插回字纹样为主要形式,奉宝玉女披肩上的金地龟背纹以简单的龟背六边形反复勾连延续铺排,使纹样产生一种整齐划一、条理清晰的节奏美感。

花草纹样则以曲线为基本骨架,在骨架之上填充花草而成,以唐草纹、牡丹纹、宝相花纹最为典型。永乐宫壁画中的唐草纹多出现于人物衣领及袍袖边的位置,这些唐草纹不同以往,纹样样式愈发流畅自然、饱满华丽。例如群神袍袖及领边装饰的白地唐草图案、青地卷草石榴图案、银灰地卷草石榴图案等,纹样基本骨架以卷曲变化的曲线为主,以繁复华丽的花朵为填充样式,叶片新鲜富有弹性,充满生机,如流水一般,呈现出旋转翻滚的姿态。

牡丹纹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之一。元代之时,牡丹纹因其丰满壮硕的外形和美好的寓意被当作主要的装饰图案,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纹样形式有独枝、串枝、缠枝等。在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中,画师创造性地将如意纹和牡丹纹两种纹样组合,形成了赤地如意牡丹纹,被装饰在人物服饰上,这种组合的纹樣给人一种柔和的美感和富于变化的自由感。赤地如意牡丹纹构图方式为对称式,造型以两两相隔的牡丹纹为主,如意纹点缀其间,画师对牡丹花进行了大胆的简化,牡丹纹整体造型呈圆形,以牡丹的花枝和叶子为原型,花朵层次丰富,富有浓浓的生机。如意纹造型上以如意头、灵芝为来源,呈现出独特的云朵形状。

永乐宫作为道教壁画,道教的纹饰是必不可少的装饰纹样,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八卦纹和山岳纹。八卦纹是以八组各不相同的,由短线符号组成代表《周易》中的乾、坤、巽、震、坎、离、艮、兑的八种图形,道教道袍上通常是以八种图案组合成八卦图成组出现。永乐宫壁画中人物服饰或器物上的八卦纹则以单个卦图纹样出现,三清殿内《朝元图》中金母元君和八卦诸神的头冠上都装饰着单个的八卦纹饰。《朝元图》中,有的人物身穿绘有山岳纹的服饰,山岳纹两边低中间高,以山的形象为基本形,是道教传统的装饰纹样。道教认为,大地上有令人极其向往的七十二个洞天福地,海外还有十洲三岛这样的仙山福地,于是根据这些洞天福地的传说,衍生出了山岳纹,常被装饰在道袍之上。

永乐宫壁画的器物之上也存在着独具特色的装饰性纹样,例如座椅椅披上的龟背镜花图案,这是在龟背纹中穿插镜花纹饰,中间有较大的缝隙,最内层是圆形的吉祥纹饰。另一种是赤地万字狮球团花纹饰,整个纹样以赤色为底色,以大小两种圆形为基本样式,大圆内为团寿纹,小圆内为狮子纹,周围为菱形图案,菱形之中点缀着万字纹,整个样式有如龟背纹一样匀称、井然有序地排列在椅披之上。

二、佛教壁画艺术——莫高窟壁画

我国古代的佛教壁画遗迹要数敦煌莫高窟最为有名,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省敦煌市,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规模巨大,共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2 415尊泥质彩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壁画内容大致分为七类:经变画、故事画、尊像画、神怪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和装饰图案。这些壁画中的装饰图案早期主要为莲花、忍冬、云气、飞天等,隋唐之后加进了三兔莲花藻井、圆环连珠纹以及兽头鸟身、兽头忍冬身等变形纹样,尤其入唐之后纹样逐渐转变为以植物纹、规矩纹为主要形式。

石窟中的各类装饰图案中,宝相花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花卉纹样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宝相花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盛行出现的流行图案,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宝相花纹一般为对称形,以莲花等花卉为主体,用圆珠的形状作花芯,周围加以大小不一、粗细有别、形状各异的其他花瓣组成。宝相花纹多出现于藻井、佛像及供养人的衣着服饰之上,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隋代407窟藻井中央的莲花纹绘有四层莲花花瓣,花瓣形态饱满、曲线生动。隋代401窟中藻井中心为八瓣双层大莲花,视觉上规整对称,这一时期的宝相花是其雏形,莲花花瓣多为复瓣且多层。初唐331窟藻井中的宝相花纹以莲花为花心,周围饰以七层团花,每层由独立的石榴花纹或菊花构成。初唐321窟藻井中的宝相花中心为四瓣小花,外围花瓣呈对勾瓣的形状向外层层展开,结构对称层次分明。盛唐320窟藻井的宝相花造型层次细密且呈辐射状结构向外散开,藻井井心大团花自内而外分为两个大的层次:内部中心为六瓣结构的小团花,外部由如意、牡丹、侧卷瓣莲花共同构成多层次的主体花瓣,形态饱满,五层结构层层叠加,既有莲花的精美之感,又有牡丹的富贵之风。这一时期的宝相花造型圆浑,结构细密,庄重严整,色彩华丽,整体样式复杂抽象。中唐201窟藻井中,纹饰融合了宝相花与茶花纹,顶部以橙红色为底绘制了环枝茶花纹宝相花,外侧则是一圈团花图案,左右对称的八瓣茶花纹周围以环形枝干缠绕,色彩鲜艳明亮,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别有韵味。第144窟藻井内的宝相花以莲花和茶花为组合,莲花分为两重,中心有三兔首尾相接,旋转追逐,外面一层为卷云叶形莲瓣,花形简洁。

此外,壁画中佛龛彩塑佛像及供养人的服饰上也绘有宝相花纹,主要集中在服饰领子、袖口等位置。每朵花纹之间间距相等,以二方连续的形式排列。也有服饰胸前的宝相花纹在方块形或圆形的轮廓中,轮廓内的纹样或大或小,错落有致,极富装饰性。佛像袈裟上的宝相花纹通常以四方连续的组合方式排列,即一朵单独适合的宝相花纹作为主元素向四周拓展延续。

石窟中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纹样是凤鸟纹。壁画中各时期都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凤鸟纹饰,隋唐时期相对较多,并颇有特色,纹样造型繁复,配色多样,多出现于藻井、龛楣以及故事画、供养人画像中。凤鸟纹饰以写意、具象、再创造三种不同风格绘制,赋予凤鸟纹样独特的形式美感。

如隋代第401窟的莲花飞天藻井,藻井中心为八瓣大莲花,四周绘飞天和凤鸟,凤鸟头呈黑色,嘴尖利,白色高冠,展翅欲飞,尾巴上翘,凤鸟与飞天围绕着莲花飞奔、巡视。初唐第321窟西壁墙上绘制的凤鸟缠枝莲花纹饰,画师以写意的方式用白色线描勾勒出欲展翅高飞的凤鸟纹,凤鸟形象简单大气,极富装饰性。又如中唐第116窟的茶花藻井中,繪有飞凤卷草纹饰,凤鸟为鸡嘴雁身,羽冠竖起,伸颈展翅劲飞,尾羽形成卷草纹图案。晚唐第147窟西壁佛龛边饰图案中,凤鸟站立于圆形花朵之上,凤鸟形象为经过再创造的鸡头样式,细颈挺胸,纤细的脖颈上戴有一颗宝珠,双翅呈扇形展开,动感十足。晚唐第17窟北壁有一双凤团扇,扇面上有左右对称的凤鸟纹饰,凤鸟相对而立,均挺胸站在莲花上,口衔花枝,尾羽高翘。

凤鸟纹饰也出现于供养人画像中,晚唐第9窟东壁的女供养人肩披饰有凤鸟纹样的淡色披帛,淡红色的凤鸟们正展翅作飞翔状。乐器之上也有凤鸟纹饰的身影,如榆林窟中唐第15窟窟顶描绘有一飞天手持凤首弯琴,琴头以凤鸟为形,飞天身披长巾,一手握琴,一手拨弦,动作自然。壁画中的这些凤鸟纹样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装点着莫高窟壁画艺术。

三、结语

古代宗教壁画中出现的这些装饰纹样都来源于社会生活,纹样最初的形态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元素或外来文化,经过历代画师主观表现与客观再现的巧妙构思,将自然元素本来就有的美经过变形、夸张、组合等手法,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纹样样式,这些壁画中的装饰纹样在今天看来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和应用价值。

(兰州文理学院)

作者简介:陈怡舟(1990-),

男,甘肃通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理论、艺术史。

猜你喜欢

龟背永乐宫宝相花
运城学院与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签约并挂牌
中国大型永乐宫壁画要被AI修复?
A NEW“5W+1”COMMUNICATION MODEL TO TRANSLATE CHINESE KEYWORDS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宝相花纹载体展现及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探析
唐代敦煌莫高窟藻井中宝相花纹样的秩序感
宝相花纹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一部感天动地的新中国文物搬迁保护故事——评舞台剧《永乐宫纪事》
福兮?祸兮? 永乐宫九年搬“家”路
唐代宝相花纹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乌龟背上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