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城喇叭戏中司鼓的作用与重要性
2021-03-03杨君
杨君
海城喇叭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着三百年历史。乐队是海城喇叭戏舞台表演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乐队中的司鼓为总指挥,是喇叭戏艺术表演中的核心,是乐队的灵魂,通过节奏的控制来贯穿全剧,运用锣鼓经来衔接音乐、烘托气氛,使演员的唱、念、做、打等表演得以展现,配合演员的情绪,使剧目完美呈现,从而使演员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现结合笔者长期的工作实践,谈谈海城喇叭戏中司鼓的作用与重要性。
一、指挥喇叭戏乐队
司鼓是乐队的指挥,同时是演奏员,通过手势、动作、锣鼓经的运用,实现演员与乐队的交流,通过边鼓、鼓、手板指挥文武场,达到配合演员、渲染情绪的目的。鼓师不但要有规范熟练的指挥动作,还要有良好的洞察力,充分了解每一位演员的动作习惯与唱腔风格,能够感受到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表达的目的,以及演员细微动作的目的。此外,司鼓要熟悉乐队演奏员对锣鼓经与乐曲的演奏习惯及节奏感的把握,一旦失去节奏的统一性,就会破坏乐曲,进而破坏喇叭戏的表演。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鼓师,要与乐手长期配合、磨合。最后,鼓师要领悟导演、编剧、作曲的意图,与演员密切配合,更准确地运用板式与锣鼓经进行二度创作。
二、锣鼓经的运用
首先要了解锣鼓经在戏曲中的作用,了解每个乐器,如大锣、铙钹、小钹、小锣等几种主要乐器。要了解每种乐器的特点及技巧,根据剧情的走向发展,演奏出不同的音效与不同的尺寸节奏。戏曲乐队中的锣鼓经有上百种,如“冲头”“长锤”“四击头”“急急风”等,鼓师要熟练掌握锣鼓经并了解特点及运用方法,而且要有好的记忆力。不同人物出场运用不同锣鼓经,如果运用的尺寸与调门不正确,就会对演员情绪有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要将复杂多变的板式牢记于心,同时要了解剧情的走向,准确运用锣鼓经与多变的板式,协助演员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演员的身段及艺术技能。鼓师在掌握锣鼓经中要变化不同的节奏,使每一锣、每一板都打出演员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变化,要打出音色以及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效果。在演出时,不但要有演奏技巧,还要用心去演奏,这样才能奏出好的作品。
例如,在海城喇叭戏《杜鹃花开》第一场中,老丫头与瞿三因意见不合大打出手,首先运用“冬不动|仓 冬不冬|仓 巴大大|仓”来表示人物气愤的情绪,之后用“乱锤”“夺头”“四击头”来展示人物身段及艺术技能,从而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人物身段。再如,海城喇叭戏《墙头记》中,李老好不愿去二儿子家过年,但又拗不过大儿媳妇,被大儿媳妇推上墙头中,此时运用锣鼓经“巴大巴|仓仓|另仓| 大巴拉巴|仓仓|另仓”来展示两人的内心冲突,再运用“嘟——巴大仓”来展示李老好被推上墙头的身段,从而诠释人物内心世界及展示演员身段技法,使观众产生共鸣。打击乐锣鼓经的合理运用是一名合格鼓师的基本素养之一,戏曲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打击乐锣鼓经,每个人物的身段、语气、舞蹈、表情都可以用打击乐锣鼓经来使其鲜明、有力、富有节奏感,打击乐锣鼓经的运用是塑造鲜活的舞台形象、剧情完美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控制喇叭戏的节奏
唱腔节奏、板式的變化是由鼓师来引领的,演员的大部分唱腔都是通过强弱的对比、节奏、板式的变化来呈现的,节奏强弱的对比取决于演员的情感表达与剧情的发展走向,戏曲乐队的演奏起着烘托演员情感的作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饱满。
例如,海城喇叭戏《杜鹃花开》剧中刘娟的中心唱段,刘娟依偎在丈夫光波身旁娓娓道来,开始回忆起在社区主任工作岗位上二十几年来的点点滴滴,这些都离不开丈夫光波的支持与付出。此时的音乐节奏是优美舒缓的,表现出刘娟和光波夫妻之间的感情是深厚的,回忆是美好的。之后刘娟回忆起自从嫁给丈夫后,丈夫光波抚养自己的弟弟、妹妹上学,给自己的爷爷养老送终,音乐节奏由慢渐快到激昂,表现刘娟内心非常激动,对丈夫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此时的音乐节奏又从慷慨激昂到优美舒缓,表现出刘娟内心想早些退休弥补丈夫,退休后与丈夫光波美好生活的画面仿佛出现在眼前。最后唱到“我让你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此时节奏由慢突快,由弱到强,表现刘娟的内心坚定,情感充沛。
鼓师要引领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激发人物内心情感,让演员的演唱技能得以充分展现。此外,鼓师需要充分了解剧情走向及人物情感,要与演员形成默契,如此才能将演员的演唱技巧及感染力最大化,将剧情推向高潮。鼓师要结合演员的身法及唱腔,处理文武场的速度、力度与节奏,才能更好地渲染气氛,从而达到准确表现人物内心及演员的艺术技能的目的。
四、司鼓在舞台表演中的综合能力
(一)学习能力及协调能力
戏曲在不断发展,各剧种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来提高完善自身,因此戏曲艺术工作者须不断提高自身艺术素养来满足戏曲的发展需求。司鼓对于新鲜事物及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控学习十分重要,司鼓要从整体上理解与把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剧情的发展走向,一名合格的司鼓不但需要有很好的基本功与艺术素养,而且要对剧本有着深刻的理解。此外,司鼓要具备良好的大局观。司鼓指挥着整个舞台,在演出之前,司鼓需要和演员有着很好的沟通与协调,以便在演出期间出现意外的时候及时补救。
(二)应变能力
一名合格的鼓师需要有着良好的记忆力与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够牢记剧情、处理好演出期间的意外情况。在海城喇叭戏的舞台表演期间,司鼓需要精力高度集中观察舞台,对人物的情感及剧情的发展走向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更高水平地完成演出。如果演员在舞台表演期间的动作出现偏差,鼓师需要灵活补救,并且需要冷静地指挥乐队,合理运用锣鼓经,弥补演员在舞台表演中的不足之处,以此来保证海城喇叭戏的观赏性与整体性。
(三)对于静态节奏的把控能力
司鼓通过对剧情发展走向的理解把控海城喇叭戏舞台的整体节奏,起到烘托人物的效果。喇叭戏的演出过程中,并不是只有音乐才有节奏,念白的语调与语速控制也是一种节奏,演员的身段展示也有其节奏的变化,因此,司鼓在戏曲演出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鼓师要全面了解剧目风格、剧中人物关系及剧情的发展走向,对于不同的剧目,节奏上也需要有变化。人物不同,情感表达与舞台身段的展示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锣鼓经去处理,注重静态节奏的变化。
五、结语
戏曲是综合艺术,鼓师是戏曲乐队中的灵魂,是指挥也是桥梁,在海城喇叭戏的舞台表演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作为司鼓,必须了解戏曲、懂戏曲,才能更准确地把控好人物关系与剧情发展走向。司鼓要充分发挥在海城喇叭戏表演过程中的重要性、表现力,并且要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不能停留在传统司鼓的技巧上,要根据不同的剧目创作出风格不同、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把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及喇叭戏的风格特点全面展示出来,从而更好地展现剧目。海城喇叭戏在不断发展与创新,戏曲乐队也要与时俱进,剧种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才能促进不同剧种的发展和提高。海城喇叭戏的历史是悠久的,身为海城喇叭戏的鼓师,要不断学习,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呈现喇叭戏。鼓师是舞台表演中的大脑中枢,是决定演出成败的关键,了解海城喇叭戏司鼓的作用与重要性,对于喇叭戏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鞍山市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