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性论看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与禅境
2021-03-03唐霈霈
王维山水田园诗在历史长河中是不可忽略的,他的山水田园诗在文字、图画等方面具有独特而突出的成就,这一切都与他的佛教信仰不可分离。他的诗不仅仅单纯描绘世间大好风光,更是将禅意和佛趣以及自己的人生志向融入其中,创造出真正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是一位诗人,是一位与佛禅有着密切联系的诗人,他能以佛禅寓意通之于诗,使诗歌营造一种充满禅意的意境,他在李白和杜甫之外,自成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王维与他的山水田园诗蕴含的禅意和禅境。
一、佛学空性论对王维诗歌禅意的影响
王维一生向佛信禅,其很多诗歌包含佛学禅宗的理念,而其中禅宗的空性论在王维诗中有较为显著的体现。
许多佛教的经典理论都以佛法禅宗为上乘者,禅宗所说的“空性”,全称“闻思空性”,这里所说的“空”并不是不存在,而是处于“成、住、坏、空”中依因缘而流转,因此整个世界是非有非无的,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虚无的,事物因因缘而流转,就如《金刚经》里所说的,一切表面的事物所展示给人们的都是主观意识的作用,不能反映其本质和真实性,还有如来所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意思是世界上根本没有这样东西,如来不过是借用了这个概念。
佛學里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依赖因缘而存在的,事物不能决定自己的存在,即“物无自性”,僧肇将其称为“万物之自虚”,当因缘既尽,事物将不复存在,就像太阳出来了露珠就不见了。
因缘散尽,故五蕴皆空。《金刚经》中写到“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因而“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所以“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五蕴皆空,“空”并非空无一物,事物在瞬间是存在的,所以说“非空”,但又是刹那生灭的,是人们的意识觉得事物好像真实持续地存在,包括事物的运动,人们的意识自动将事物的前后位置连续起来,好像事物在运动一样,所以六祖慧能说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人们的心在动。
僧肇做《物不迁论》也是阐述这个思想,所以万事万物都是“非空非有”。释迦牟尼反复告诫的就是切不可执著于这些,包括自己的感官和意识,即所谓的空间是没有形状和外象的,也就没有五蕴,没有六根,没有六尘,是不能为眼睛所示的边界。
王维的许多诗句都体现了他对于事物本身存在的无力的个人感受,但王维恬静的诗意又冲淡了这种虚无感,从而升华出一种事物自有而人自观的态度,升华为了禅意,如《辛夷坞》中描写芙蓉花自在开落的场景,不受他人或事物本身影响,自然规律如此,花生花落如此,物无自性,随缘生灭。王维将禅宗的空性论融入所作诗歌中,在诗歌中体现了佛教的禅意,并将禅意升华为了禅境。
二、从《山居秋暝》和《鹿柴》看王维诗歌中的“空”与禅意
王维的名与字合起来就是“维摩诘”,维摩诘是印度大乘佛教里面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也是佛教《维摩经》的主人公。王维最喜爱的佛经就是《维摩经》,而最喜爱的佛教人物也就是维摩诘。盛唐时兴盛一种思想,就是把佛教思想融入诗中,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和他的佛教思想。关于王维佛禅思想的评价,最早的当属其诗友苑咸的“当代诗匠,又精禅理”之推崇。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最能体现佛教思想的就是“有”“无”,即“虽无而有,虽有而无,非有非无”,这句话出自僧肇的《不真空论》。那么什么是“有”和“无”呢?
古代高僧龙树《中论·观四谛品》: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意思就是世间的一切有为法(佛家认为法代表事物特有的性质和相状)都是因缘所生,笔者认为他的本质是空的。但是这个空不是假空,空作为一个概念,可以说还是有的,不过不是实有,而是假有(人为实施的一种概念),只是概念中的假定的存在。所以空是“离两边”的,即非有非无,就是中道。举一些例子,比如盛唐书法家、诗人张旭《山中留客》一诗中的“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两句,意思是虽然天气晴朗,没有阴雨迷蒙,但是走入山中云雾密集的地方也会将衣裳弄湿,前一句是“非有”,后一句是“非无”。又比如王梵志的《四九》一诗中的第三句“纵使天无雨”表示“非有”,第四句“云阴自润衣”表示“非无”。这两首诗,在环境描写、天气现象、自然界现象中体现“非有、非无”。王维的《山中》一诗中的后两句,前一句“山路元无雨”描写“非有”,后一句“空翠湿人衣”描写“非无”,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大乘佛教对“空”的理解。同样还有《汉江临泛》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这个山和水离开了“有”离开了“无”,在“有”“无”之中。又如《终南山》一诗中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看不见。这种朦胧的、虚幻的、若即若离的、若有若无的景象,是王维最喜欢描写的景象。
体现王维禅境的诗歌作品有很多,但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山居秋暝》。对于这首诗,人们历来都认为王维意在写秋日山间之“静”,所用手法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即突出雨后的山泉水量足够大,从石头上流过,发出“淙淙”的声音。这样的解释没有问题,因为作者就是如此表达,但是笔者作为分析者,往往会忽视其中的因果关系链而不加细究。如果读者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整首诗几乎是由因果关系串联在一起的:秋来才会空山新雨,夜静更显明月清光照射,泉水在石头上滑过的声音才能听清,洗衣服的姑娘归来竹林才会喧闹,所以才会“莲动下渔舟”。因此,秋来之感受新雨来袭,夜静之体验山谷空旷,竹喧之反映人归,便是所谓的“缘起性空”,一切都是因缘和会所存在、所关联。世间万物并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要有另一半因缘来依靠,而当这个因缘消失的时候,这个事物也将不复存在。而这个禅境最终指向的就是那个无处不在的“空”,这个“空”不是一般意义上讲的“空”,而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会显示自身本体性的“空”,因为“空”的缘出现了,所以“空”也就出现了,它主要体现了禅宗的中心——“顿悟见性”。
王维此诗中的诉求目标是能够达到悟,又或者说是能和永恒存在的“空”一样,超越悟,能够包容世间万事万物,才能从有到无,最后达到大无,从而达到大彻大悟。这也就是禅宗文中提到的“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所蕴含的精神。“空山新雨后”之“空”,正是一个永恒、持久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境界。《山居秋暝》追求的正是一种“空”的禅境。
在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研究中,人们大都认为《鹿柴》典型地体现了大乘佛教的中观思想。鹿柴是个景点,就在辋川的正西部,这个地方有个特点,因为它是在山的东面,所以下午三四点钟这里就已经是太阳落山的场景了。王维登上山顶向下望去,清幽的山谷里不见人的踪影,只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落日的余晖照射入深林中,又照在山间幽绿的青苔上。在整首诗中,“空山不见人”是“非有”,“但闻人语响”是“非无”,最后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对非有非无的进一步的渲染,通过图画展示给人们看,两部分达成高度统一,体现一种新颖的构思,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王维诗中的整体审美系统——“禅境”
意境也是艺术辩证法和美学的基本范畴与研究方向,指的是作者在其作品中所描绘出来的生活景象和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所谓意象,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内心的感情和所见所描绘的外物相结合,即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
古典诗歌离不开意象,诗歌一般会选取一些意象进行组合,描绘出一幅或多幅生活的景象,而这些饱含诗人情感和审美志趣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王维诗歌深受佛禅影响,最能体现王维诗歌充满禅意的意象便是空山和寂林。本文着重讲一下空山,其实准确来说应该是“空”字和其他自然景物相组成的词,比如空林、空谷等,但是王维使用空山的频率较高,下文主要探讨空山
意象中的禅意。
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到“空山新雨后”,结合全诗意境,从环境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来分析,空山这个意象有四层内涵:第一层指的是没有尘埃的空山,一场秋雨过后,山中万物因为雨水的冲刷而变得清明干净,山中的自然万物的气味清新怡人,诗人倍感空山的宁静清幽;第二层指的是没有人迹的空山,空山中郁郁葱葱,古树参天,草木茂盛,这样茂密的树林使人们的活动痕迹变得难以寻找,举目四眺皆是一片茂密森林,整座山里都很难找到一丝人味;第三层指的是远离世俗喧嚣的空山,空山没有嘈杂的俗音,没有繁杂的琐事,只有一片空旷的山,使人们感到轻松;第四层指的是可以感悟佛禅深意的空山,此时的空山在一场秋雨过后幽静舒适,秋日薄暮,空气宜人,皓月当空,山泉清冽,浣女归舟,诗人不免沉醉其中,怡然自得,将世俗杂事抛之脑后,将内心尘埃洗净,因为心空所以山空,禅意只在一念之间。
《山居秋暝》这首诗虽然没有明确点出禅宗的旨意,但在王维所营造的美妙意境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其对于淳朴美好山居生活的喜爱,能够感受到山村的自然美,能够跟随王维一起摒弃污浊世俗,缓解生活给人们施加的压力,感受他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向往舒适的隐居生活,可以说这与禅宗的归旨有一定的相似性。
空山和诗中其他的意象,如“新雨”“明月”“清泉”等共同造就了恬静而又幽美的意境,这时的空山,是一座充满禅意之山,空山最初是安静无声的,流动的溪水、归家的浣女的出现只是更加衬托它的静,正如“空性”所强调的万事万物都在刹那间不断变化着,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此时的空山体现了王维对于佛禅空性的追求,此刻的寂静山空只有一颗沉静的心才能感味,他在这“空山”中悟禅,此时他所营造的充满禅意的意境就是禅境。
谈到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人们大多用“空灵明净”形容,但基本上都是表面意境上的描述,缺少对其“空灵明净”独特性所在的深入研究。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的特征是“空灵明净”,这也是王维和其他山水田园诗人作品意境最大的不同。比如,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意境虽然也具有“空灵明净”的外在特点,但他的意境中包含的是另一思想——玄学,以玄学眼光来观览、描绘山水,是诗学与玄学的相结合;谢朓的作品清新圆融,创作风格和王维也有相近之处,但他的诗却不像王维诗那样拥有浓郁的禅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兼有宁静之美和空明境界,意境空灵醇雅,风格清新宁静,在一众山水田园诗中脱颖而出,蕴含浓郁
的禅意。
毫无疑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和禅意相互关联,而禅意中的“空性”在意境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对于“空”字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这并不是因为语汇的贫乏,而是有意在写景时点化“空”字,营造一个洁净无尘、清高淡远的禅境,比如《鸟鸣涧》中的“桂花落”“春山空”“驚山鸟”等意象描绘了大自然很常见的景象,却是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的意境,动静虚实无异,在这种真假虚实之中一切都是空的,即亦空亦有、非空非有,这也是王维所营造的禅境。
四、结语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除了描绘自然的景物,也流露出王维当时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中年以后的王维把精神寄托在佛理和山水之间,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王维诗作的美学价值,不仅仅是引导人们描绘丰富多彩的画面,更重要的是传达了更深层次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意义,读这样的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唐霈霈(2001-),女,瑶族,广西河池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