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北京折叠》中的科幻现实主义特征

2021-03-03孙连悦孟凡军

牡丹 2021年24期
关键词:老刀现实主义阶层

孙连悦 孟凡军

《北京折叠》是青年作家郝景芳创作的中篇科幻小说,该作品获得第74届雨果奖中短篇小说奖,作者也成为继刘慈欣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作品一度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相较于以往科幻小說的鸿篇巨制和天马行空而言,此小说稍显特立独行,作者让小说披上科幻的外衣,同时用隐喻的笔触反映社会现实,通过“虚”的三重空间来描述“实”的社会现实。本文将从科幻小说的“虚”与“实”两个维度着手,分析小说的空间叙事技巧以及从中体现的科幻现实主义特征。

一、科幻现实主义

国内“科幻现实主义”与国外“魔幻现实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国内鲜有正式的理论叙述及相关研究,而关于此种表达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1981年,中国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在参加文学创作座谈会时首次提出“科幻现实主义”的概念,强调科幻小说无论发生在多么遥远的未来,也应该和当前社会的现实斗争密切相关,他强调科幻小说应观照现实,而科幻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统一。这是国内作家首次提出科幻现实主义概念。此后,学者徐文培在文章中指出,科幻现实主义要依托当今人类背景,同时用今天的问题来预测和警醒人们未来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黄祯钰认为,科幻现实主义在当下可以表述为一种话语策略,以委婉的方式来反映当今社会现实,弥补言语不能直接表达的缺陷,作为现实问题的隐性揭露。

综上而言,笔者认为科幻小说因其夸张的故事情节和虚幻的浪漫元素,可以给予创作人以无限自由的笔触去描述社会,以夸张和隐喻的多重手法放大社会现实,委婉含蓄地反映现实问题,唤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映。因此,科幻现实主义指导下的小说,以社会现实为背景,以科幻剧情为外衣,通过对社会现实进行陌生化处理,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在科幻的背景下反映社会现实,将科幻小说的科学性与现实主义的文艺性紧密结合。

自科幻现实主义概念提出以来,国内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幻现实主义小说。郑文光相继发表了《神翼》《飞向人马座》《命运夜总会》等经典科幻现实主义小说。近年来,著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创作的小说《三体》及郝景芳的作品《北京折叠》相继获得雨果奖。与此同时,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叫好叫座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反思。

曾斩获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堪称科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作者郝景芳从社会小人物即主人公老刀入手,用虚拟笔触将社会割裂为三重平行空间,通过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工作层次及财富多寡划分社会空间(以老刀为代表的第三空间,以秦天为代表的第二空间和以依言为代表的第一空间)。小说讲述了底层人员老刀为给养女赚取学费而铤而走险非法跨越空间完成任务的故事。小说中,老刀冒险跨越空间完成的却是为第二空间秦天给暗恋对象送信的任务,任务看似简单,但过程却风险重重。小说通过对比及隐喻的笔触描述不同空间人们的生活差异,深度揭露了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森严的社会等级。

二、《北京折叠》中的虚拟描绘——三重平行空间

《北京折叠》这部小说之所以成为科幻小说,最科幻的部分莫过于对未来生活空间的划分。学者龙迪勇认为,空间元素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小说家们不仅仅把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是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的场景,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的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通过物理划分三重空间来直观体现阶层隔离和分化的现实,给读者以直观的冲击和思考。

小说运用了虚拟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想象的折叠城市。小说中主人公老刀生活在一个折叠的北京,城市被分为三重空间,空间按照人所属的社会阶层划分。同时,从第一到第三空间,不同人群的生活时间及社会环境依据社会层次递减。第一空间生活人口五百万,生活时间为24小时,生存于此的人大多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享受特权与优越生活;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生活时间为18小时,此空间的居民为中产阶级,享受较为体面的生活;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生活时间为6小时,人群多为底层劳动者,生活艰辛且只能从事低端无技术含量的工作。

空间有严格的时间运行规则与管理机制,彼此隔离,在各空间内生活的人互不打扰。作者用虚拟的笔触描绘了空间的交错以及人们私自穿越空间的过程。用“地面翻转,小块小块土地围绕其轴,一百八十度翻转到另一面,将另一面的建筑楼宇露出地表”描绘了空间的变换,用“老刀转过头,高楼拦腰截断,上半截正从天上倒下,缓慢却不容置疑地压迫过来”来介绍主人公老刀穿越空间的过程。

文中对整个空间的描述美轮美奂,在现实中不可能真实存在,但作者用详尽的空间叙事手法为读者构建了一幅亦真亦假的生活图景,三个独立空间是虚拟的,但人类生活场景又是现实的,在真真假假中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折叠城市图景。

三、《北京折叠》中的现实体现——三层博弈关系

除了虚拟的折叠城市之外,在文中读者亦能感受到科幻之外的真实人生。老刀作为小说的“功能人物”贯穿文章始终,通过他的空间穿越故事及所见所闻,读者也能从中发现现实生活的影子,感受真实现实矛盾。

小说尽管作为科幻小说塑造了虚拟的三重空间,但空间之内的人类生活场景却为真实生活的写照。例如,小说开头老刀下班吃饭的真实场面和他为了女儿糖糖上学而迫不得已穿越空间送信,以及最后收租老太太涨房租,这些无不体现了真实生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此外,在这些真实物理场景之外,我们也感受到了人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面临的真实矛盾与纠结,而这主要通过人物的三层博弈关系来体现。

(一)人与人的博弈

小说中描述了三重空间,居住三层空间的主要人群被划分为了精英、中产和底层三大阶层,小说首先描绘了三重空间的时间分配差异,由此体现阶层差别,而阶层差别进一步表现为生活环境、收入以及资源分配的差别。以依言为代表的第一空间居民生活在宽广的土地之上,他们享受优美的环境、整个社会的最佳资源和财富以及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以秦天为代表的第二空间群体属于奋斗的阶层,他们生活相对体面,生活井然有序,人们通过努力可以来到第一空间;而以老刀为代表的第三空间居住者是人数最广、生活最为艰辛的底层劳动者,他们生活困苦、资源匮乏,拿着低于别人几十倍的薪水却从事最繁重的工作,第三空间人群也是最无力和没有发言权的群体,他们没有跨越空间的机会,对生活充满着认命感与无力感,他们同时遭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威胁,面对机器的替代而无处发声。

可以说三类人群的生活条件从侧面反映了当今收入差距及资源分配的现实,人们奋力去争抢资源,去摆脱社会内卷和阶层固化,目的就是为了在资源稀缺而竞争激烈的社会赢得主动权。人与人的博弈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中对资源和财富的博弈,但在固化的社会,人们难以突破阶级的藩篱实现自我身份跨越。

(二)人与机器的博弈

在任务完成后,老刀误打误撞参加了折叠城市五十周年大会,精英阶层在商量着采用清洁、成本更低的自动化垃圾处理技术来替代人工,而这原本是底层群众赖以维持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经济来源。在缺失其他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同时,第三空間的人甚至要被机器剥夺他们的财富来源和生存的唯一途径,结果让人不寒而栗。从这个角度而言,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深层焦虑,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的变革成为必然趋势,然而技术的革新在带来生产效率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却在将大量劳动密集型工作取而代之,让大量底层工作者失去工作,由此引发失业带来的重重社会压力和不稳定因素。因此,表面上看这是人与机器的博弈,而从深层来看,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阵痛。

(三)人与自我的博弈

小说中,老刀为了给养女糖糖赚取学费选择穿越空间送信赚钱,在此过程中,老刀发现依言已经结婚的秘密,出于人性本能,他想要说出事实,但面对女儿上学的问题,他不得不向金钱低头,于是最终选择隐瞒。这个过程,是老刀与自我博弈的过程,是人性本能与现实无奈博弈的过程。此外,从老刀的出身背景看,老刀父亲费力地寻找工作成为了建筑工,并且成为折叠城市的第一任建设者,从这一角度而言,老刀父亲是奋斗在底层的劳动者。到老刀这一代,他奋力地去摆脱阶层的束缚,他“上了小学、中学。考了三年大学,没考上,最后还是做了垃圾工”,他挣扎过,但最终还是没能改变自己的阶层和处境。这也反映了现实中很多人因家庭的束缚,即便拼尽全力,还是因为缺乏资源最终无法改变阶级固化的现实。

四、结语

陈楸帆认为,“科幻在当下,是最大的现实主义。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书写的现实”。《北京折叠》通过科幻的形式绘制了未来的生活空间,构成了强烈的反乌托邦图景,而与此同时,又用浓重的写实手法在小说中再现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体现了典型的科幻现实主义色彩。任冬梅曾说,“科幻现实主义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对现实的再现与批判”。通过对科幻场景的描述来批评科技发展对底层工作的掠夺进而反映当今人类对智能化社会的焦虑,无疑是一种较为委婉的批判与反思。

小说以超现实技术建构现实世界未来图景,由熟悉的日常生活倏尔跳入奇诡多彩或狰狞阴郁的虚幻空间,符合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的倾向,通过描绘虚拟的“三重空间”直指现实社会阶层矛盾分化,又通过写实手法反复穿插现实场景描绘以及三重博弈关系,让读者深处虚实结合的两重境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回击了相关学者觉得《北京折叠》缺“科”少“幻”、不够“乌托邦”、更谈不上“反”的言论。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孙连悦(1995-),女,河北唐山人,助教,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英语口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老刀现实主义阶层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老刀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新法律现实主义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小黑螺
老刀网:地推“箭已在弦”!
老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