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2021-03-02于伟宣戴云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模式

于伟宣 戴云

摘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大局。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在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营模式上具有较大差异。文章聚焦中西部地区边远贫困村落,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与机遇,指出当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遇到的困难和瓶颈,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村级集体经济;边远贫困村落;发展模式

经历了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呈现出分化性发展的特点,从宏观区域上来讲,可以分为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城市群辐射地带的农村和广大的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的农村,前者已成功地实现了乡村工业化,带动了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发展,而后者还大都停留在传统的第一产业上。至此,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在村级集体经济运营模式上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新时代下,关注中西部地区边远村落和贫困群众的发展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通过实地调研赣北地区部分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发现这些行政村虽然都已实现了脱贫摘帽,但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仍然停留在初始阶段,各类资源要素的潜能尚未得到有效激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如何探索一条适宜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当前乡村基层工作者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途径与机遇

(一)“二十字”方针的分析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的总要求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产业兴旺的题中之义是立足于乡村这一主体的产业体系化发展和繁荣,既涵盖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制度化和集约化,也包含不同产业结构类型和要素的有机融合和全面发展,兴旺发达的乡村本土产业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和关键途径。生态宜居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对乡村环境的具体要求,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风文明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最终呈现,通过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进一步发掘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构建公共文体服务系统,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治理有效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表现,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善治体系。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通过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提高基层民生保障水平,让农民过上富足宽裕的小康生活,这也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最终归宿。

(二)战略实施的长期性与差异性带来的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人、地、钱”为主线的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着眼于乡村全面发展和城乡关系协调重构的长远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性是基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而言的,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七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分为三个阶段: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現。

在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有差异的,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适合所有的情况。正如前文所言,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呈现出分化发展的状态,资源和资本决定了不同地域农村发展的方向。东南沿海城市群周边的农村在上个世纪末抓住了乡村工业化的浪潮,通过农业用地非农使用实现了财产性收益的积累,中西部地区中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的农村,通过借助区位条件发展旅游资源迎来了一次跨越式发展,但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农村依然处在小农经营的格局中。

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性与差异性决定着在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雪中送炭”和“细水长流”,这也为中西部地区边远贫困村落的发展带来机遇。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还能帮助贫困村庄在已有产业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

二、中西部地区边远贫困村落发展集体经济的困难和瓶颈

(一)人口结构与人才资源

随着中青年劳动力的外流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常住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人”,缺少劳动力便缺乏生产力,发展要素也就受到了制约。与此同时,乡村的发展依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而笔者所调研的行政村中大部分的村“两委”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上较为传统和保守,多以完成上级任务为主,形式主义严重,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且村内缺乏年轻的乡土人才和致富能人,这些都制约着村级集体经济的稳健发展。

(二)产业结构与土地资源

当前的中西部边远贫困村落,虽然在扶贫政策的带动下发展了产业项目,但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管理,大多数的产业项目结构单一,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水漫灌”式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导致了扶贫资金的不必要浪费,还带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虎头蛇尾”的弊病。土地资源作为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发展产业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受制于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建设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偏远乡村依然存在大量的荒山荒地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开发,而已整合的土地资源又存在过度消耗和低效利用的问题,这些都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瓶颈。

(三)组织架构与市场风险

当前的中西部边远贫困村落,虽然已经陆续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但在组织架构上依然存在形式化,大多数没有真正运行起来,而成了“空壳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少数运转的组织又囿于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村民的参与热情也不高,使得集体经济的发展处在了“卡脖子”的状态。与此同时,由于村级集体组织前期运营时缺少资金资产和信用抵押,在金融部门办理涉农货款时手续复杂,且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初级或粗加工的农副产品,进入市场后面临着优胜劣汰的竞争风险,诸多因素使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及对策

(一)坚持党建引领,吸纳优秀乡土人才发展壮大产业

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根本,只有让农民群众吃上“产业饭”,才能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可能,进而扭转村庄“空心化”、“老年化”的趋势。发展和壮大村集体产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通过抓基层党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协调和攻坚克难作用。同时,要重视吸纳有能力、有想法、有干劲的乡土人才,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把返乡大学生和社会能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正所谓“筑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把干事创业的舞台搭建好,注重培养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对致富能人的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带动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及时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当条件成熟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二)推动资源整合,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建设

2020年1月1日,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耕地保护制度更加严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需要盘活各类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具体而言,要建立一种以均衡利益为原则、持久公平为根本的土地流转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对交通较为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块,要加快流转速度,进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选择项目进行运作,既要防止大面积抛荒,又要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土地退化。同时要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窗口,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章程制定、组织建立等工作,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和可盘活的资源性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建立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政经分离”模式,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道,以制度化约束为前提,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有序合规发展。

(三)拓宽工作思路,引进优质技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传统的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运作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转变工作模式、拓宽工作思路,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农产品输出换取微薄利润的旧模式,通过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谋划品牌打造事宜,进行科学合理包装,实现从粗放式到集约式的转变,进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空间。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传统线下销售模式受到冲击,网络直播带货迎来了井喷式发展,要用好网络电商平台新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走好线上线下展览销售相结合的新路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必由之路,而当前的中西部边远贫困村落,在发展中依然面临着“人、地、钱”等诸多方面的困难。随着中青年劳动力的外流,人口结构变得不均衡,人才资源明显短缺,同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土地资源整合不合理的状况,加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架构尚不完善、抵御市场风险明显乏力等实际问题,使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困难重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单单是“锦上添花”,更多的是“雪中送炭”,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农村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适应所有村庄的发展,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共性与特性问题上找准结合点。

总的来说,中西部边远贫困村落需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已有的政策红利和当前的发展机遇,以村级集体产业为纽带,提前谋划,稳扎稳打。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吸纳优秀乡土人才,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干事创业的舞台搭建起来;二是推动资源整合,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制度化约束为前提,探索“政经分离”模式;三是拓宽工作思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从粗放式到集约式转变,用好网络电商平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内容,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大局,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群策群力,才能更快更好实现新时代村兴民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雪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9-26.

[2]冯道杰,程恩富.从“塘约经验”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实施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01):22-32.

[3]朱启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连续性、继起性的县域实践[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123(03):97-106.

[4]张坤.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现状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0(04):4-5.

[5]张旭,隋筱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脉络与改革方向[J].当代经济研究,2018(02):26-36.

[6]高鸣,芦千文.中国农村集体经济:70年发展历程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19(10):19-39.

(作者单位:于伟宣,九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都昌县西源乡南邹村村民委员会;戴云,九江市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巾口乡上畈村村民委员会)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模式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