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影响研究*
2021-03-02苏敏艳王紫红官翠玲陈阳高山
苏敏艳,王紫红,官翠玲,陈阳,高山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2.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430065)
中医药不仅仅是医学文化的象征,还是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1]。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医药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1年发布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切实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让中医药走向全世界。中医药想要走出去,就必须要提升中医药文化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更要提高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中医药文化已被国际熟知并逐渐认可,然而想进一步广泛传播较为困难。而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的载体,承担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任务,在提高大众中医药文化认同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要注重在校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感,通过开设中医药相关课程,弘扬中医药文化并逐步提升其中医药文化认同。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学者研究中医药文化认同时间较短、数量较少,且多数是从我国居民、大学生、人才培养视角研究中医药文化认同,鲜有学者从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角度研究其中医药文化认同。而来华留学生是传播、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通过研究影响中医药院校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引导其养成中医药整体思维模式,并构建中医药文化认同作用机制,提高整体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化的发展。
1 理论综述与模型假设
认同(identity)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认同是个人或群体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程度。认同理论广泛运用于人文社科领域,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中生活,因此认同更多地表现为对其所属文化的认同。对于文化认同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文化认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学者潘小毅在研究中认为人们对中医药文化认同体现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对中医药文化特征内容和形式的认知、情感和行为[3]。其中,中医药文化的认知是指对其内容和形式的了解程度和知晓程度;中医药文化的态度是指对其内容和形式的态度和价值判断;中医药文化行为是指对其内容和形式的行为倾向和行动指南。因此,本文将中医药文化认同是由中医药文化认知、中医药文化情感、中医药文化行为三个维度构成。
文化认同主要包括个人认同和群体认同两个阶段,个人认同是文化认同的基础,而群体认同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个人文化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群体文化认同。因此,只有注重个人文化认同引导群体文化认同,目标文化才能可持续发展[4]。并且根据“认知说服理论”可知,如果某人对某种文化的认同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受个人原有态度以及当时环境状况的制约,又受传播者可信度和专业性的影响[5]。该模型揭示了个人对某种文化因子从认知到形成认同心理的机理,基于此可将影响个人文化认同心理的因素划分为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影响个人文化认同的内部因素,主要指个人因素,而影响个人文化认同的外部因素主要指个人受到外界生活环境的影响,个人因素也会影响个人对于外部因素的接受度,且正向积极的内外部因素对提高个人文化认同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来华留学生内部众多因素中中医药文化背景和外部众多因素中中医药课程学习对中医药文化认同均有正向影响作用,同时来华留学生拥有医药文化背景对中医药文化有所了解,更能接受中医药课程学习。基于上述综述,本文提出以下H1-H3c假设。
H1:医药文化背景(BMC)对中医药课程学习(CLTCM)产生直接正向影响
H2:医药文化背景(BMC)对中医药文化认同(CITCM)产生直接正向影响
H2a:医药文化背景(BMC)对中医药文化认知(CCTCM)产生直接正向影响
H2b:医药文化背景(BMC)对中医药文化情感(CETCM)产生直接正向影响
H2c:医药文化背景(BMC)对中医药文化行为(CBTCM)产生直接正向影响
H3:中医药课程学习(CLTCM)对中医药文化认同(CITCM)产生直接正向影响
H3a:中医药课程学习(CLTCM)对中医药文化认知(CCTCM)产生直接正向影响
H3b:中医药课程学习(CLTCM)对中医药文化情感(CETCM)产生直接正向影响
H3c:中医药课程学习(CLTCM)对中医药文化行为(CBTCM)产生直接正向影响
Gesten(1990)曾在文章中指出跨文化胜任力结构具有认知、情感和交际行为这三个维度分别为,各维度间互相影响[6]。Hammer(2003)将个体从不同文化间迁移所经历的时期一共概括为拒绝、防御、贬低、接受、适应以及融合这六个阶段,由表及里个人从认知到心理再到行为上逐步认可他国文化[7]。因此,本文提出以下H4a-H4c假设并构建研究假设理论模型见图1。
H4a:中医药文化认知(CCTCM)对中医药文化情感(CETCM)产生直接正向影响
H4b:中医药文化认知(CCTCM)对中医药文化行为(CBTCM)产生直接正向影响
H4c:中医药文化情感(CETCM)对中医药文化行为(CBTCM)产生直接正向影响
图1 研究假设理论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与测量
中医药院校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调查问卷的测量题项主要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研究,根据专家访谈的意见,并结合目前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实际现状进行修改。主要参考了关于民族认同的EIS量表[8]、MEIM量表[9]、MEIM-R量表[10]以及关于文化认同的SL-ASIA量表[11],依据标准量表编制规范,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经由多轮专家访谈与讨论,设计并开发了中医药文化认同的量表。本文选取其中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医药文化背景、中医药课程学习两个维度,探究其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其中,潜变量的测量条目均采用李克特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来测量被调研者的不同态度。医药文化背景(BMC)、中医药课程学习(CLTCM)、中医药文化认知(CCTCM)、中医药文化情感(CETCM)、中医药文化行为(CBTCM)具体测量题项详见表1。
表1 模型潜变量与具体测量题项
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在正式调研之前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两所学校在校留学生于2018年10月进行预调研,共发放问卷345份,其中有效问卷257份,本文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验证问卷的信度,结果显示问卷的总体信度为0.970,问卷的信度理想。为了使抽样具有代表性,得到的数据具有科学性,2018年10月-11月正式调研选取位于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的9所基础建设完善、留学生量较大的中医药院校,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此外,为了提高问卷的质量和差异性,随机抽取了9所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留学生并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750份,剔除有关键漏项或有明显逻辑错误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5份,有效率为82%。
2.2 数据检验
2.2.1 测量模型的检验
本文用Cronbach′s Alpha和组合信度CR来检验测量模型的信度,根据表2可知,除了中医药课程学习和中医药文化认知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与其他变量指标相比较小,但仍大于0.7,处于可接受范围内。此外,各变量指标的组合信度CR均大于0.7。因此,该测量模型的信度较好,内部一致性比较高。本文用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来检验测量模型的效度,各条目除了中医药课程学习、中医药文化认知的个别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小于0.7,其余各条目各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大于0.7,且AVE值均大于0.5。因此,该量表聚合效度优良。同时所有测量题项相应因子的载荷大于其在其他因子的载荷,且每个构念AVE的平方根大于潜变量的相关系数,已符合区分效度的要求。
表2 测量模型信度和收敛效度检验
2.2.2 结构模型检验
本文使用AMOS21.0对整个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通过卡方/自由度、比较拟合指数、拟合优度指数等多个指标来检验结构模型的整体拟合度是否达到拟合标准,以判断其拟合效度情况。由表3可知,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在参考数值以内,拟合效度良好。
表3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检验
2.2.3 研究假设检验
本文通过AMOS21.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检验研究模型的假设。结果如表4所示:假设H1、H2a、H2c、H3a、H4a、H4b成立。其中,医药文化背景BMC对中医药文化认知CCTCM(p=0.004)、中医药文化情感CETCM对中医药文化行为CBTCM(P=0.005)的路径P值小于0.01,其余4条路径的P值均小于0.001,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此,除假设H2b、H3b、H3c、H4b外,余下假设均得到支持与验证,这也表明本文所建立理论模型是较为理想的。
表4 模型假设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
3 实证结果分析
在上述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基础上,调整相关假设路径,将不成立的假设路径标为虚线,其余支持路径均为实线,形成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影响模型。如图2显示,首先,医药文化背景对中医药课程学习产生正向影响,其效应值为0.516,说明来华留学生拥有一定医药文化背景更容易接受中医药课程学习。
其次,中医药课程学习是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前置变量,对中医药文化认知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作用,其效应值为0.414。因此,中医药院校要注重为来华留学生合理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帮助其对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有一步认知与了解,进而提高其中医药文化认同。
再者,医药文化背景对中医药文化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效应值为0.261,同时,医药文化背景也可间接对中医药文化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效应值为0.211,直接影响作用略大于间接影响作用,说明医药文化背景是来华留学生个人受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拥有医药文化背景的来华留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知晓率较高,对中医药文化认同度也较高。来华留学生是否具有医药文化背景是具有客观性的,取决于个人所在的家庭情况,但是中医药院校可以在留学生来华前和来华后通过必要的宣传等方式让其更深层次了解与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最后,医药文化背景、中医药课程学习对中医药文化行为的影响均可先通过影响中医药文化认知再影响中医药文化情感的路径来影响中医药文化行为,符合“知性行”理论,先影响认识进而再影响情感最后影响行为。
图2 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结构方程模型图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中医药院校不仅仅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了医学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操作的机会,更让留学生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提高了中医药文化认同感。然而,正如上述实证结果表明医药文化背景和中医药文化课程学习对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留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医药文化背景无法改变,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纠正留学生一些片面的中医药文化观从而建立全方面正确的中医药文化观。其次,学校通过开设中医药相关课程,让留学生系统学习并充分感知从而提高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因此,各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传统、管理风格、课程安排等,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式,确定不同的发展模式,努力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医药专业,在中医药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培养和提升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感[12]。
4.1 增添中医药文化元素,加快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
中医药院校应加快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医药文化元素融入留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之中,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的载体使中医药文化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化,让留学生在校园的每一隅都能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13]。首先,在教育教学区内,学校可以将古代中医药名人如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励志生平经历以展板的形式向留学生展示;在图书馆内,可以专门设置单独的中医药古籍期刊阅览室,成列《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名著,留学生自行挑选书籍阅读并讨论发表读书心得;在中医药临床实验室内,摆放人体模型、穴位挂图等物品。再者,中医药院校在自身发展条件、经费支持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学校独一无二的药用植物园,园内包括中草药苑、中医药文化长廊、中药材培育基地等。一方面,留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去感悟书本中的知识,给留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医药提供实地素材;另一方面,药用植物园也是留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探讨的重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播、传承、创新的基地。加快中医药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了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还进一步弘扬了中医药文化。
4.2 加强中医药师资培养,完善中医药课程体系
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教授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从事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老师不仅要掌握全面的中医药知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语言沟通交流能力,这样才能克服在讲解时与留学生的语言沟通障碍,将中医药相关专业知识高效地传授给留学生。因此,负责留学生教学工作的老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关注世界各国中医药国际发展、中医药相关政策法规的培训,及时了解中医药发展的新动态,以便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此外,中医药院校应与时俱进,在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文化有关课程教材的编写。在课程安排上,根据留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设置符合其发展的中医药课程,打造专属于个人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医药课程体系,培养其中医药文化整体思维,提高中医药文化认同感。
4.3 拓宽中医药教育渠道,培养中医药文化观
目前中医药教育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在开设传统中医药课程培养模式外,可以借助新兴媒介来拓宽中医药对外传播途径。可以尝试将中药本草、中医经典、中医故事等由文字转换成图像传播,也可以将中医药文化以记录片的形式播放,全方位展示中医药文化的起源、发展,给刚来华的留学生一种更全面、更直观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机会,培养正确的中医药文化观。另外,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关注“一带一路”沿线有志向来华访学的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各国热爱中医药学子进行视频互动。利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中医药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相关问题的交流,帮助他们提前熟悉了解中医药文化,以便来华之后更好地适应中医药课程的学习[14]。在此期间,充分感受中医药文化独到的内涵,也用辩证的思维正确对待中医文化,促进国际中医药教育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