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思维培养在审计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02水会莉副教授博士黄莹燕湖南工商大学湖南长沙410205
水会莉(副教授/博士) 黄莹燕(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5)
一、引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鼓励我国高等学校完善创新创业相关教育课程体系。《“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审计学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简称“专创融合”)发展是高校培养服务社会所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需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为学生搭建有利于其“跨界能力”培养的平台。当前,“专创融合”在高等教育阶段融合的必要性、融合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审计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的研究还不成熟,创新创业教育与审计专业教育的融入研究还比较薄弱。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审计实验课程体系对培养高质量创新型审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业思维培养融入审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动因
(一)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推动
教育部在2010年提出在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2015]36号)提出,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鼓励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提出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 [2019]22号)进一步明确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专创融合”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夯实其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基础。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专创融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二)实施流程的相似性助推创新创业教育与审计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审计实验教学是引导学生从审计理论知识学习到审计实务应用的过渡环节,也是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初级阶段。审计实验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从实务案例着手,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识别、评估和有效应对审计风险。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需运用创业思维,基于所学审计理论知识,进行职业判断,创新性地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创业思维培养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客观面对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市场,利用当下资源,识别、评估各种可能的风险,整合现有资源,创造价值。并且二者在实施流程方面也具有相似性(见表1)。对创业思维的共同需求以及实施流程的相似性能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审计专业教育有效融合。
表1 审计流程与创业流程比较
三、创业思维培养融入审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方案设计
(一)创业思维培养融入审计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
将创业思维培养融入审计实验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教学理念上的融合,其次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注重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审计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审计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笔者借鉴朱燕空等(2018)设计实施的创业思维培养思路,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审计实验教学体系,具体思路见图1。
图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审计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1.连接。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审计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审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抓取目标公司审计实务信息,再现审计实务流程全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创设审计对象信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审计基础理论知识讨论抓取的现时案例审计信息,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将抓取的审计实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出相关审计实务问题。
3.体验。成立审计项目小组,根据授课内容或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挖掘一切可能的资源,组织小组成员间实时互动,分环节、分角色计划审计工作,设计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整理相应的审计证据,撰写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体验学生自己创设的审计实务流程,从中感知审计专业判断的场景以及相应后果。
4.反思。将案例分析过程进行复盘,鼓励学生理性质疑所取得或所依据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分小组讨论所抓取案例公司相关信息的全面性、提出审计问题的针对性、计划审计工作的合理性、设计并执行审计程序的科学性与审计程序执行的效果、可能的优化方案等,和实际审计结果对比,讨论出现差异的原因以及现行法律背景下的相关责任归集,实现对审计理论及相关实务的有效掌握。
5.应用。引导学生将上述过程中掌握的审计理论及有限的审计实务技能迁移至新的审计实务案例分析,根据需要多轮循环,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创业思维,不断提升其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最终迁移至真实审计实务。
(二)创业思维培养融入审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组织
1.课前。组织学生分组,教师把审计实验项目用到的理论知识、审计准则的要求、可能的信息通道列表提前发给学生。根据前文“连接”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审计网络学习空间,观看相关专业知识点的微视频或微课自主温习,熟悉审计实验项目可能需要用到的信息通道(比如证券交易所网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证监会网站、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的常用媒体、业内较为知名的专业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由学生自行组织组内讨论,提出与审计实验项目相关的真实公司审计项目立项,并报给教师。学生在线学习、讨论过程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实时交流工具或实训平台在线留言等方式向教师求助。一门课程应有一个教师团队,保障及时回复学生问题。
2.课中。首先,由各小组进行项目立项PPT讲解。主要内容包括选择案例公司的方式、原因、小组分工、确定案例公司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等。然后,由教师根据审计专项实验要求进行点评,引导各小组完善、确认审计项目。确认审计实验项目后,引导各小组熟悉实验室中审计虚拟仿真实验软件,提出与实验项目相关阶段或流程的实验要求,由各小组上机操作,进一步加深对项目审计流程及操作细节的掌握。上机操作完毕后,引导各小组根据所学审计理论知识、准则要求以及审计实训软件中的相关流程的操作,对小组确定的案例公司审计项目按照前文“呈现”和“体验”环节的相关思路进行实验。根据预设程序实施完毕后,各小组进行实验小结,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优化本小组审计程序设计,改进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完善项目审计结论。最后,教师对项目实验进行总结,并对各小组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课后。依据前文“应用”思路,组织学生走出去,通过共享审计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实习基地、创客空间、审计实时资讯、课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既利于移动课堂的开展,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体系与审计实务有效衔接,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协同培养。
(三)创业思维培养融入审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评价
根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参与过程,建立健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良性循环。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既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审计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业思维,提升其专业学习能力与审计判断能力,又能增添课堂活力,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经验、督促其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换代,实现自身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具体实验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课程开展阶段由学习平台评价、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评价、小组汇报与组间互评等课堂综合评价、实验报告评价四个部分,各部分权重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配。学习平台的考核数据主要来自审计实践教学平台的相关记录,包括在线学习时间、练习完成情况、在线提问或发言的次数等。实验室仿真实验的考核数据主要来自实验软件相关项目完成情况、所用时间等。课堂综合评价数据主要来自学生PPT讲解、小组讨论、组间互评及学生提问情况的课堂记录。实验报告评价主要包括校内项目审计实验报告的评价与校外实习报告的综合评价两部分。校内报告主要从规范性,实施审计程序的合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审计结论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考核。校外报告则主要从规范性、工作量大小、专业性以及校外企业导师的反馈等方面进行考核。
四、创业思维培养融入审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应用路径
(一)完善顶层设计,促进“专创融合”常态化发展
学校要在顶层设计层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通过机构设置、制度规范、“专创融合”师资培训等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供体制、机制性保障,避免政策朝令夕改而导致“专创融合”短期化、口号化。在完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学校要督促联合相关部门与各二级学院通过采取修改专业培养方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等措施协同推进“专创融合”,促进其实现常态化发展。
(二)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创融合”教学改革
一方面,学校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向“专创融合”教育改革项目倾斜,激励专业教师结合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积极参与“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常规的专业教学实践之中,打造“专创融合”示范课程群。另一方面,组织对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帮助教师实现“专创融合”教育观念融合,强化“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专业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思维,为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质量培养夯实基础,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推进助力。
(三)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提高审计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
分析思路固化、案例陈旧是当前审计案例课堂教学的痛点。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获取即时审计信息提供了可能。根据教育部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的指导思想,加强审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完善基于信息技术的审计教育教学环境,将信息化技术与审计实验课堂深入融合,提高审计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及时抓取即时审计、会计以及相关法规信息,创设审计案例情景,提高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主动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构建集微信平台、MOOC、云课堂、网络直播、APP、精品课程建设、留言板块等于一体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分享“审计微案例”及审计、会计、财税法规等相关资讯,采取实时互动与线下答疑结合的教学形式,展现多维立体化课堂。
(四)搭建共享型审计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科交叉融合
以现有审计专业实验室以及审计实习、实践基地为基础,搭建共享型审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开展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基础。一方面,审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既分享了专业实验室的设备资源优势,又整合了实训、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创新空间等平台的创新创业资源,为跨学科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创新创业沙龙论坛的组织打通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信息障碍,便于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另一方面,专业的审计实训、实习安排,能够使学生将在学校期间学到的审计理论知识及实务应用技能用于真正的审计实践操作。共享型审计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便于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实时吸收创新创业的相关资讯与成果,让学生得以实践用创业思维挑战解决未知审计实务问题,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效果,提升学生审计专业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