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议题式教学促科学精神的培养
——以《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为例
2021-02-28黄美容
黄美容
(霞浦县第七中学,福建 霞浦 355100)
《普通高中课程思想政治标准(2017 年版)》对科学精神界定如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1]由此可见,科学精神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对事物的规律进行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解释。在教学中就是使学生拥有深刻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的思维品质,教会学生运用辩证的、全面的、联系的思维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能力。
议题式教学,强调思维品质、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是以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概括,形成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判断,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事物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过程,[2]也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多角度的发散,多方面的思考、分析和判断、选择,培养深刻的、独创的、灵活的、系统的高阶思维品质,用理性的、辩证的、全面的科学思维方法形成的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道德定力增长的过程。
如何设计议题、设置问题,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呢?现以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自由平等的追求”,借助时政系列素材“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注:笔者将其冠名为“疫情回忆录”)创设情境,用三个议题组织教学,探索议题式课堂教学培养科学精神的路径。
一、利用正反矛盾的问题培养思维的辩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无以思维。在议题一“怎样珍视自由”中,笔者用“抗疫”的两段视频设计情境并提出相互冲突的问题,形成学生思维的冲突和情感的冲突,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并通过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定力。
[情境一]“抗疫”视频:“我家承诺”(疫情回忆录一)
问题1为什么我们要承诺遵守规定做到上报行程、测量体温、佩戴口罩、拒吃野味等规定?
问题2有没有人不愿遵守这样的规定,其结果如何?请举例。
在此处的“珍视自由应珍视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教学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依托于充满正能量的视频素材,分析其行为的必要性,再要求学生从反面举出事例,通过这两个正反方面问题形成思维的冲突,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最终归纳和概括出结论。这种通过从不同的角度举例、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实事求是对事物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判断并正确合理地解决矛盾。在这一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辩证思维、全面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增长了道德定力。
[情境二]视频“许可馨辱国辱民”(疫情回忆录二)
问题1许可馨何许人,有哪些身份,在疫情鉴于这些“特殊”的身份,你对她有何期待?
问题2 许可馨有没有活出你期待的样子?她的哪些言行国人失望甚至愤怒?
问题3 拥有高学历、高智商、高颜值的许可馨本应有似锦的前程,但现在等待她的却是法律的制裁,这告诉我们什么?
本处问题1 和问题2 形成了学生在思维上产生冲突。学生通过思考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难认识到许可馨作为一个药学专业的高材生,理应在抗击疫情的特特殊时期做出自己的贡献而非以这种负面丑陋的形象为国人所认识;认识到“任何人都应该珍惜权利并正确的行使权利学会”这一教学内容;并提升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干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正反问题的分析使学生的质疑能力、求是精神、辩证思维的能力、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则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释、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合理的行为选择,在判断和选择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二、讨论式教学,培养思维的全面性
在议题二怎样践行平等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天宫招聘会”始末和相关的问题链加以讨论。
[情境三]“天宫招聘会”(疫情故事会)
故事梗概:新冠肺炎疫情渐趋于稳定,天宫决定成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特向全社会招聘一位具有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素养的人才。哪吒、嫦娥、孙悟空……均投了简历。以下是他们的求职宣言。
1 号求职者哪吒。求职宣言:面试官托塔天王是我爸!
2 号求职者嫦娥。求职宣言:因长期豢养野兔较了解野生动物及传染疾病。
3 号求职者悟空。求职宣言:花果山盛产中草药,能推动中西医结合,预防疾病。
根据这一情境设计问题:
问题1 如果你是招聘主管,你会录用谁?请陈述你的理由。(分组讨论)
交流完毕,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做点评,然后公布“故事后续——看应聘书花落谁家”。身为面试官儿子的哪吒获得录用,而美丽又有相关知识的嫦娥和有望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孙悟空却落聘了。理由分别是“天宫不招聘女员工”“孙悟空来自花果山,顶多算是自学成才,非名牌大学毕业。”
针对教师出示的“故事后续”设计问题2。
问题2 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从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线索来讨论。
(1)这是什么现象或什么行为?
(2)这种现象(或行为)在生活中有何表现?
(3)这种现象有何危害?
(4)这些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种现象?
(6)用人单位是否有对应聘者进行择优录用的权利?
这里设计的两个段落的两个讨论式教学的6 个问题形成一个环环相扣、不断递进、层层深化的问题链,对学生进行不断地追问,并不断向更深层次更高层级的阶梯式提高,来培养学生深刻性、敏捷性和系统性的思维品质,其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问题1”和“问题2”“问题5”和“问题6”两对形成冲突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思维方法来分析“平等”这一社会问题;其次,“问题6 用人单位是否有择优录用的权利”这一问题,把学生的思维视角从个体公民的权利拉到企业法人的权利,使学生的思维空间从应聘者到招聘者,思维空间的拓展更强化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和高度分析问题。再次,“问题3”和“问题4”的分析必须基于“问题1”和“问题2”的分析,同时能够引出“问题5”和“问题6”,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就使得思维有一个连续的整体。虽然问题链总计有6 个问题,但却不显得拖沓,而呈现出层次阶梯式向上攀升,带领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刻和全面,培养了辩证的、联系的、全面的思维能力。整个过程都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事物的规律加以科学地解释和正确地判断。6 个问题解决的路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的路径,通过这个路径归纳总结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最终走向,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三、思考社会问题,培养思维品质的时代性
“文章合为时而做”。正确认识当下的社会问题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正确看待当下社会问题,是我们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议题三“平等的社会如何形成”的教学中,笔者选用了最新的时政素材,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当前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用正确思维方法思考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议题三]平等的社会如何形成
材料一自湖北全省解除封城以来,全省上下正在有序逐步复工复产。但近来有不少湖北籍劳动者都表示自己在用人市场上受到歧视,更有不少湖北籍劳动者曾患新冠肺炎病愈后被原有单位无故辞退,有些地方明确表示不招录身份证为42 开头的湖北籍员工。
材料二日前,针对湖北籍员工遭受歧视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回应:不得歧视湖北员工。
问题1 镜头一是什么行为,有什么危害?
问题2 最高人民法院保障何种权利,有什么意义?
问题3 你知道我国当前为促进公民平等享有权利所采取的措施吗?请罗列一二。
本议题直指当前“对湖北籍员工的就业‘特殊优待’”这一敏感的社会现象,把对学生思维的方向从公民层面提升到国家层面的公平正义,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的公民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下社会问题并最终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使命。如何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时俱进,打上鲜明的时代要求,并使其成为稳定的思维的方法和能力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学素材选择的时政性。引进最新的时政素材,即时代的“热点”“聚焦点”“敏感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培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奠定基础。所以,不论是议题式的课堂教学,还是其他形式的课堂教学,对于思政课而言,时政性是必须具备的共同特性,是化枯燥的理论为鲜活的生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本节课例是以“疫情回忆录”这一主题性的情境为背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甚至不同的领域设计三个议题,并以议题为中心设计相互对立的、矛盾的具体问题形成思维困惑和冲突,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分析、比较、探究、归纳、概括,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思维碰撞的平台,使学生的思维在情境背景下的议题中不断深入发展、发散拓展、演进升华,使思维品质走向深刻、灵活、敏捷、系统,逐步掌握理性的、辩证的、全面的科学思维方法,并运用于对现实生活的现实问题加以分析,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科学精神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三个素养的基本条件,并最终协同其他的素养促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步形成。青少年的价值趋向和价值选择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价值走向,把学生培养成拥有“深刻的、系统的、时代的”思维品质和“有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建设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政治认同的贡献者,是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学科属性所在,也是思政教师的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