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校长作为
2021-02-28陈利灯
陈利灯
(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尤溪 365100)
针对中小学缺乏办学自主权、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校际协同发展机制不畅通、保障机制不完善、干扰因素过多等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问题,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健全办学管理机制”和“强化组织实施”五个方面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保障有方。面对如此好的政策,作为校长该有哪些作为呢?
一、校长在提升学校办学活力上需要“用好权”
学校办学没有活力,归因之一就是没有自主权,可是真的将自主权交给校长时,校长就能让办学有活力起来吗?《意见》给出三大自主权,即教育教学自主权、人事工作自主权和经费使用自主权。逐条对照,可以发现,有些自主权毋需外部赋予,校长可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有所作为。
(一)教育教学自主权。《意见》中的“鼓励”“强化”“可自主”等向来就是一种要求,没有做好,不是自主权的问题,而是自主能力的问题。能“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一种能力;能担当起“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也是一种能力;能“在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自主安排教学计划、自主运用教学方式、自主组织研训活动、自主实施教学评价”更是一种能力。这些都是考验校长的领导力,包括办学思想力、课程领导力、教学改革力等。
(二)人事工作自主权。《意见》在人事工作赋权上最大,也说明原先校长在学校办学上人事权力最小,校长没有选择自己副手的权利,没有设置内部机构的权利,也没有选择教师的权利等,这些都极大制约着校长领导力的发挥。事实上,在校长没有这些权利时,也还是可以在“给我什么原料”就“加工什么产品”上下功夫。比如,自主择优选聘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岗位竞聘上岗、奖励性绩效工资差别化发放等,关键是要依法、依规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制定相关制度,同时确保制度执行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今天,校长有了这些权利,就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学校人力资源的发挥,更加全面地制定与完善相关制度,并抓好落实。
(三)经费使用自主权。没有钱办不好学校,有钱了就一定能办好学校吗?真的有钱时,就要考验校长的“自主提出年度预算建议”能力、“自主执行批准的预算项目”能力及对“预算资金进行全过程绩效管理”的能力。能力的背后是思想、是理念、是行动,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理念和行动。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就会把钱用在师生身上;有教师第一的思想,就会把钱用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有学生第一的思想,就会把钱用在课程建设上。
当然,给校长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权责相当,就意味着校长的责任更多、更大,至少意味着要把办学活力提升起来,要把办学质量提升上去。
二、校长在增强办学内生动力上需要“激好力”
《意见》给出四条措施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其中“强化评价导向作用”“强化校内激励作用”“强化学校文化引领作用”都直接指向校长的办学领导力。
(一)强化评价导向作用。针对以中高考成绩或升学率片面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做法,《意见》强调“各地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不得以……”,对此,作为校长应当思考到底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在校长可自主的范围内,能够用什么样的质量观来评价自己的教师和学生呢?能否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自己学校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此,校长首先要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自主性、过程性和发展性。
(二)强化校内激励作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质量决定教育质量,这都是公认的事实。《意见》强调“学校要构建完善的教师激励体系,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并提出“注重精神荣誉激励”“完善岗位晋升激励”“健全绩效工资激励”和“突出关心爱护激励”等措施。这些激励措施校长都可为,关键是怎么为,为的是否有作用,为的是否有可持续性,对此,校长应当思考什么是教师真正的需要,且是持久的需要,只有从这种需要出发设计激励办法,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三)强化学校文化引领作用。校长接手一所学校,首先就应当思考,要把学校引向何方?怎么引?怎么知道是否抵达那方?这就是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也是校长对办学思想构建的思考。《意见》在学校文化建设上给出了明晰的方向和具体的做法。比如,应当构建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构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注重创建学校党建工作品牌”。
三、校长在优化学校内部治理中需要“修好身”
“内部治理”顾名思义就是校长分内职责,因此,完善内部治理,校长理当全心、全力为之,而且还要不断提升为之的能力。《意见》从怎么决策、怎么把关、怎么协同等方面给出完善内部治理的具体意见,能否落实这些意见,正是对校长专业能力的考验。
(一)全面领会校长专业标准。校长提升专业能力,首先要全面领会校长的专业标准是什么,进而用标准引领专业能力的提升。[1]2013 年,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2015 年,普通高中校长、中等职业中专校长、幼儿园园长的专业标准同时发布。在三类校长和一个园长的专业标准中,基本理念都是“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理念突出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强调了校长需要坚持成长和提升能力。基本内容的六个一级指标和十八个二级指标也是一样的,六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环境、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每一个一级指标底下都有三个二级指标也是一样的,分别是“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三级指标也都是60 条,有所区别的就是在这其中的某些条目。
(二)全面把握学校管理标准。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该如何治理一所学校,其管理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位合格校长必须全面思考并给出答案的问题。2014 年,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并启动实验区工作。2017 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其基本理念是:“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和谐美丽,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理念同样突出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强调了全面性、全体性的质量导向以及和美、活力、依法、科学的管理导向。基本内容包括: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6 大管理职责、22 项管理任务、88 条具体内容。校长要对标研判,把标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让自己的学校成为标准化管理学校。
(三)全面提升校长核心素养。关于校长的核心素养的论述较多,可谓见仁见智。笔者综观他们的表述,结合自己十多年校长岗位的实践反思,认为校长最应当关注三个方面的素养:一是教育情怀。要做好教育,首先必须要有教育情怀;要做好校长,就要有更为高尚的教育情怀,要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那样拥有“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并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去诠释他的教育情怀。[2]二是学习力。校长的学习力本身就是一种影响力。校长有学习力,还能坚持学习,就可以让校长越来越明白该做什么样的教育、该怎么做教育、为什么要这样做教育。有学习力,还能坚持学习。三是有行动力。“力行近乎仁”,校长行动力本身也是一种影响力。陶行知先生在《三代诗》中就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还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个知行合一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实践观是完全一致的。有行动就会有收获,能坚持就会有奇迹,有奇迹就必定会进一步厚植教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