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2021-02-28蔡运溶吴忠辉李舜瑶
蔡运溶,吴忠辉,李舜瑶
(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 重症医学科,广东 海丰 516600)
0 引言
肺炎是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恶化成重症肺炎,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目前临床治疗重症肺炎通常会采取仰卧位通气联合常规经气管吸痰的方式,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但该法仅可将气道内分泌物清除,对于较深位置的分泌物,其清除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实施吸痰技术,不仅能够避免对患者气管的损伤,还可以改善其气管黏膜状态,缓解气道阻塞,而且吸除彻底,确保患者气道畅通。临床研究表明,与仰卧位通气相比,俯卧位通气更利于痰液引流,可以减少肺泡损伤,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较大影响。在俯卧位通气的基础上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技术,更明显改善患者的氧合,促进其快速康复[2]。为此,我院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本研究就其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 例重症肺炎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62-80岁,平均(75.82±2.14)岁;病程2-15d,平均(6.27±1.83)d。观察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60-80岁,平均(75.96±2.46)岁;病程2-15d,平均(6.73±1.57)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下开展。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中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3];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在发病后6h 内入院;入院前生活自理能力均正常;符合机械通气指征;呼吸频率>30 次/min;PaO2/FiO2≤150mmHg,血尿素氮≥7mmol/L;多肺叶浸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脏器(心、肝、肾)病变、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肠梗阻、急性肠道炎症、严重消化道出血;肺部肿瘤导致的阻塞性肺炎;存在精神障碍、语言障碍;治疗依从性差。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炎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经口气管行有创机械通气,通气模式选择BiLevel 模式,呼吸末正压设置为5-15cmH2O,呼吸压设置为15-30 cmH2O,通气参数设置为40%-50%FiO2;对照组行仰卧位通气;观察组行俯卧位通气,每日俯卧位时间为12h,随后改为仰卧位通气12h,每隔6h 复查1 次血气分析指标,根据复查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内环境的稳定;当患者改仰卧位通气后12h,氧合指数在300 mmHg 及以上,则终止仰卧位,并改为俯卧位;俯卧位通气时,在患者头部、胸部、髋部及腿部垫置水袋,以避免压疮,同时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治疗。
两组机械通气后实施排痰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经气管插管排痰,打开与呼吸机管路相连接的万向接头方孔,选择大小合适的吸痰管经万向接头孔进入气管,随后对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进行吸引。观察组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技术,患者取平卧位,经气管插管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注射液,气道局麻后,经气管插管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对气管、支气管以及各分支的情况进行观察;从健侧肺开始吸引气道分泌物,随后患侧肺粘痰进行吸除,使用温度在37℃左右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灌洗,每次灌洗量在0.5~1mL/kg 之间,回收率超过40%,每次分肺段进行,若局部分泌物较多,可实施反复灌洗;根据复查的胸片或CT 结果,针对可能存在肺不张的患者,则再次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①治疗后7d 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咳嗽、咳痰、缺氧等临床症状消失,肺复张恢复,PaO2提高幅度大于10mmHg,PaCO2降低幅度大于10mmHg;有效:咳嗽、咳痰、缺氧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复张改善,PaO2提高幅度在5~10mmHg 范围内,PaCO2降低幅度在5~10mmHg 范围内;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治疗前与治疗后7d 检测两组动脉分析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③住院期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④治疗前与治疗后7d 使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内容:体温、心率和脉搏、意识、呼吸、收缩压,血常规等,总分5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与氧合指数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的PaCO2、PaO2、SaO2及氧合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SaO2、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与氧合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与氧合指数比较(±s)
2.3 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及lCU 住院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及lCU 住院时间比较(±s,d)
2.4 两组治疗前后的APACHEII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APACHE 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ll 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ll 评分比较(±s,分)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及呼吸衰竭,还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探索重症肺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7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PaO2、SaO2、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俯卧位通气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在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生理呼吸功能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的气道阻力,使其肺通气量增加,纠正其呼吸通气障碍与气道阻塞,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缺氧症状;机械通气还可以纠正患者机体酸碱与电解质紊乱,消除二氧化碳潴留,从而调节患者机体内循环,很大程度促进其肺功能的改善[5]。临床发现,不同的通气体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差异。俯卧位通气即利用翻身床、翻身期或通过人工翻身使患者在俯卧位的状态下接受通气治疗,是一种肺保护通气策略[6]。临床实践证明,与常规仰卧位通气相比,俯卧位通气可以促进肺泡复张,避免在机械通气时肺组织过度膨胀,并减轻高浓度吸氧引起的肺泡损伤,提高肺泡的稳定性,从而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7]。此外,俯卧位通气不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造成过大的影响,可以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有效的痰液引流措施是重症肺炎治疗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常规经气管插管吸痰属于非可视条件下的吸痰治疗方法,护理人员通常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操作,由于其吸痰技术娴熟程度不同,患者极易因反复操作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是一种基于可视条件下的治疗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视野下,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气管、支气管以及各分支的情况,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可直接将呼吸道内的痰液、血凝块等清除,且清除彻底,从而有效减轻患者气道阻力,缓解气道阻塞,确保气道处于畅通的状态[8]。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灌洗操作,有助于坏死分泌物的排出,减轻肺部炎症状态及肺组织损伤,从而使其缺氧症状得到缓解。因俯卧位机械通气更利于痰液引流,在此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能够使患者呼吸道内深处的分泌物得到有效的清除,促进肺内气体再分布,并提高氧摄取及氧输送,从而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与氧合指数,使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缓解[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与ICU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说明俯卧位通气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有利于患者病情快速好转。患者接受治疗后,其气道阻塞、缺氧等情况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而且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也明显改善,可以避免患者脏器功能进一步受损,并促进其机体内循环的恢复,从而促使病情好转[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说明示俯卧位通气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能够减轻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更利于患者的康复。俯卧位机械通气与支气管镜吸痰联合实施,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的炎性状态,减轻肺部感染程度,从而调节其全身状态,减轻其病情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俯卧位通气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调节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促进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