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2-28詹帅云崔玉梅

智慧健康 2021年34期
关键词:吸入性胃管康复训练

詹帅云,崔玉梅

(东莞市石排医院,广东 东莞 523330)

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是临床中目前较严重的并发症,常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但改善不明显,且给精神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患者后期会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甚至无法进食[1]。既往多采用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饮食,虽确保了患者的营养状态,但长期留置胃管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胃管对粘膜刺激引起溃疡出血、黏膜增生引起消化道狭窄,最常见的是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2]。间歇性鼻饲可以很好地替代留置胃管鼻饲,弥补上诉缺点,但对于是否能够更好地改善营养情况存在疑问[3],基于此,探讨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以下为详细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8年4月-2020年2月收集的80 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其中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为17:23,年龄62~82岁,平均(71.34±6.37)岁,病史2~7 个月,平均(3.25±0.63)个月。观察组男女人数比为25:15,年龄61~83岁,平均(71.82±6.53)岁,病史2~8 个月,平均(3.21±0.56)个月。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得到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确诊,且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版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4];②明确诊断,具有吞咽功能障碍;③年龄至少61岁。排除标准:①因消化道疾病,无法吞咽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无法进行配合者;③采用其余治疗,对结果会进行干扰。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对照组予留置胃管鼻饲+常规吞咽训练,留置鼻饲管,定期置换,予流食饮食,经鼻饲管注射时,注意抽出未消化食物,每日4~5 次,每次250~350mL。常规吞咽训练包含电刺激等。观察组予间歇性鼻饲+吞咽康复训练,同样进行鼻饲饮食,结束后拔出鼻饲管。吞咽康复训练包含口唇闭锁训练,闭口唇发“en”“a”“yi”“wu”等音,每次5 秒,做20 次;下颌康复训练指张口,左右最大限度移动下颌,反复重复10分钟;舌康复训练指尽量伸舌持续5 秒,进行5分钟,3 个月为一疗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治疗效果、营养情况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吞咽功能:进行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价。1 级是能够1 次将水咽下的患者;2级是不呛咳地分2 次以上咽下的患者;3 级是呛咳,但可以1 次咽下的患者;4 级是呛咳,但需分2 次以上咽下的患者;5 级是不能全部咽下,且频繁呛咳的患者。

治疗效果:1 级为显效;2 级为有效;3 级及以上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营养情况:分别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值。其中体重指数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以千克为单位,身高以米为单位。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由护士抽取空腹静脉血,送至检验科检测。

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并记录吸入性肺炎的例数。总发生率=吸入性肺炎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 对手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吞咽功能资料用率(n%)表示,并且运用秩和检验,营养情况资料采用(±s)表示,并且运用t检验,治疗效果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资料用率(n%)表示,并且运用χ2检验,P <0.05 表明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比较

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45.00%(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2.3 两组患者营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营养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营养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8 例(20.00%),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1 例(2.50%)。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χ2=6.135,P<0.05)。

3 讨论

目前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问题是医学上的巨大难题,只能通过采用吞咽训练来慢慢修复受损的神经和细胞,改善吞咽功能,但效果相对不足,且需要漫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如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临床医生多采用留置胃管鼻饲饮食,加强患者的营养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出现多种并发症,遂提出间歇性鼻饲饮食,具体是指鼻饲后拔出胃管[5-7],但不知是否能够更好的改善营养情况和降低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间歇性鼻饲可以通过插管刺激咽部肌肉群,加强咽部反射,提高吞咽功能,且长期刺激会使舌根部反射加强,诱发吞咽功能,同时,因患者无需进食时,不需留置胃管,不影响患者生活,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还可以加强神经和细胞的恢复,避免了肌肉萎缩[8-10],具有推广价值。

本研究中,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45.00%(P <0.05)。说明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能够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与周玉妹等人[7]的观点相符合,支持本研究。

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是反应营养情况的指标,其值越高,则患者的营养情况越好。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提高了营养情况。分析原因:间歇性鼻饲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在心里更容易接受,食欲更好,且因为和正常人的饮食时间相同,避免胃内持续存在未消化物质,减少了胃部的负担,符合正常人体的生理规律[11-13]。

本研究中,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 <0.05)。说明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杨红英等人[8]的研究表明,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原因为保证了食管括约肌的完整性,避免了食物反流引起的误吸[14]。

综上所述,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能够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营养情况,且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吸入性胃管康复训练
二次试水法在难置胃管患者胃管位置判定中的应用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留置胃管”真的那么恐怖吗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