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2-27王德军
王德军
近年来,抑郁症发生率较高,患者以持续心境低落的情感障碍表现为主要症状,且属于无脑器质性疾病,多数的抑郁症患者主诉躯体疼痛伴随失眠。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一般采取抗抑郁药物和心理疗法等。而目前,在抗抑郁药物的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药物对于抑郁症患者躯体疼痛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本研究选择本院2017 年2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联合治疗,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2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和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各50 例。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年龄24~56 岁,平均年龄(36.11±6.63)岁;男31 例、女19例;病程3.0~8.0个月,平均病程(6.44±1.15)个月。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年龄24~58 岁,平均年龄(36.55±7.15)岁;男32 例、女18 例;病程3.0~8.2 个月,平均病程(6.36±1.1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可配合本次治疗,患者可接受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排除标准:存在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禁忌、合并意识障碍等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存在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过敏史的患者;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药物依赖、严重自杀倾向;其他功能性精神疾病引起的抑郁症。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联合治疗:米氮平剂量为15 mg/次,1 次/d,睡前服用;艾司西酞普兰10 mg/次,1 次/d,治疗10 周。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联合治疗:米氮平剂量为30 mg/次,1 次/d,睡前服用;艾司西酞普兰10 mg/次,1 次/d,治疗10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HAMD 评分、蒙哥马利抑郁定量评分、QOL 评分、副作用发生情况及药物开始起效时间。副作用包括头晕、嗜睡、乏力、口干、体重增加。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HAMD 量表、蒙哥马利抑郁定量评分降低>50%;有效:HAMD 量表、蒙哥马利抑郁定量评分降低25%~5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 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QO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D 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 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QOL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HAMD 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QOL 评分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 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QOL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 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QOL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副作用发生情况及药物开始起效时间比较 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药物开始起效时间(5.41±0.53)d 短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7.21±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发生头晕3 例,嗜睡3 例,乏力4 例,口干3 例,体重增加10 例。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发生头晕2例,嗜睡3例,乏力3 例,口干2 例,体重增加2 例。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副作用发生率为46.00%(23/50),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9,P<0.05)。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是常见精神科疾病,患者伴有情绪低落,言语运动减少等症状,是主要心境障碍类型之一。患病后,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能力降低,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心理、社会、大脑解剖结构、基因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研究显示,抑郁症容易和其他精神疾病同时发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以避免自伤和自杀等发生。抑郁症在生物学上被认为是由脑中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传递物的减少引起的。因此,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采取抗抑郁药物,增强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5-羟色胺的控制[3,4]。艾司西酞普兰是5-羟色胺摄取抑制剂的一种,其具有较高的活性,可对神经元摄取5-羟色胺进行阻滞,发挥抗抑郁的作用。艾司西酞普兰无论是单一用药还是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其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米氮平主要通过阻断突触前α2肾上腺素受体,并刺激甲状腺素释放,发挥拮抗抑制作用,可促使甲状腺素和受体功能降低,且米氮平可刺激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上α1受体,促进5-羟色胺的释放[5]。而米氮平作用机制为上调机体5-羟色胺水平,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促使突触间隙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米氮平还可抑制神经末梢α1受体,促使5-羟色胺含量增加和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并刺激神经末梢的α2受体,从而促使更多5-羟色胺产生。米氮平属于一种双效调节的药物,其可和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而有效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促进机体5-羟色胺水平上调,另外,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还可弥补单一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存在的缺陷。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HAMD 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QOL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HAMD 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QOL 评分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因为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联合应用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抑郁症状,而抑郁症的改善则间接促进了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幅度更大,而HAMD量表、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的降低幅度更大。
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药物开始起效时间(5.41±0.53)d 短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7.21±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的时间之所以缩短,和大剂量米氮平的应用更好发挥了米氮平的抗抑郁作用有关。其中,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副作用发生率为46.00%,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用药的副作用更多,这可能和米氮平的自身反应特点有关,且其中以体重增加为主要表现。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治疗的效果确切,但是副作用也相应增多,需要加强对患者副作用的监测并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