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字理识字法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2021-02-27李爱芳
李爱芳
(仙游县鲤南中心小学,福建 仙游 351200)
针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识字编排特点及识字教学实践,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需解决三个矛盾:学段目标与教学课时数的矛盾;学生年龄特点与识字内容的矛盾;教学方法与教学效能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低年级识字任务重,完成任务力不从心;识字内容机械呆板,识记难度大。字理识字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适用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袁晓园在《汉语具有简短明确的特点》文中说道:“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文字学家殷焕先也说过:“汉字是有‘理性’的文字。所谓‘理性’,即是合乎‘六书’。”[1]汉字具有一定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也就是汉字的字理。汉字属于语素文字,是音、形、义的有机结合体,大部分汉字结构都是有理据可循的。“字理识字法”是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通过对汉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联想、直观等手段来突破汉字字形这个关键,从字源入手,以达到认字的目的。[2]这种识字法是依据汉字的构造规律进行识字,具有科学性,也符合汉字的认知和记忆规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中,教师通过形象的古今汉字的对比,引导学生辨析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减低识字难度,把趣味性和知识性融合一起,[3]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一、解析汉字构形,直观理解识记
(一)挖掘形义关系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构字原理,挖掘汉字的形义关系,对汉字进行形象理解和识记。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打破传统“先拼音后识字”的编排特点,从学生熟悉的汉字入手,安排“识字”单元。刚步入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学生,可能大多会认读这些汉字。教学时,教师要依据汉字的构形特点,挖掘汉字所蕴含的字理,通过形象的字形,直观展示汉字的形义关系,降低汉字的识记坡度。例如,学习识字1“天地人”,在学生拼读的基础上,教师课件出示这三个汉字的古文字的字形,引导学生观察:“”是一个甩着双手走路的人的形状,这个字本来的意思是“人的头顶”;“”是远古埋葬私人的简单墓穴;“”。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到每个汉字的来历,了解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产生探究汉字的乐趣,激发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二)把握形声特征
汉字中最多的是形声字,教学时,可借助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形旁揣摩字义,根据声旁猜测字音。[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常用的形旁及其组字的规律,对形声字的组合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逐渐掌握汉字的构字方法,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中,对“钱”的识记教学,可结合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的货币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用金属铸造的,所以“钱”带“钅”。按照相同的构字原理,可引出相似字形的“线”跟丝线有关,“浅”跟水有关等,使抽象枯燥的汉字形象有趣、简单易学。通过比较延伸,促进学生汉字知识的积累。学生明白常见偏旁所蕴含的意思,自主地析形索义,因义记形,从而达到系统地学习识字的功效。
(三)了解构字理据
字理识字的目的在于识记字形,在字音、字形、字义之间构建联系的桥梁,为学生识记生字提供更多的途径。例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教师展示“作”字的古文字,通过形象的字形,引导学生猜测字义,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学生通过观察汉字的古文字字形,了解构字理据,学得快、记得牢。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字像什么?
生1:像一个坐在地上伸出双手的人。
生2:像一个人手托着什么工具。
师:现在谁来猜猜“作”字最初表示什么?
(生猜测)
师:“作”字最初表示兴起、起立,引申为进行,又引申为充当、当作;由人为的制作引申为装作、做作。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一部分汉字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形状描画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直观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汉字的直观属性,让学生不仅知道这个字的字形,还要知道这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写,在形象化的教学中,了解到汉字构字特点和由来。
二、遵循构字规律,系统巩固迁移
(一)形近易混巧辨析
汉字具有系统性强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汉字的构字系统规律,引导学生识写汉字。运用字理识字进行易混字辨析,掌握部首在构字中的作用,加深记忆,突破识字难点。例如,“辨、辩、辫”,学生经常混淆。通过在具体的语境中比较辨析,学生明白三个字的不同之处,并理解它们各自的意思:“刂”是“刀”的变体,一刀下去,两边分得清清楚楚;“讠”就是语言的“言”,说明跟语言有关;“纟”一般跟丝织品有关,表示跟丝有关的名称、动作、形状、颜色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字义组词,巩固识记这三个汉字。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易混字的不同,深化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把握。
(二)比较归类巧识记
归类识字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可以弥补随文识字的不足,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字簇归类法。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课堂导入时,教师先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吃的菜肴,顺势揭示课题。接着,说说制作食物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引出两组生字:“煎、煮、蒸”“烧、烤、爆、炖、炸、炒”。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读准带有这些生字的美食名称,再仔细观察,发现这两组生字都跟“火”有关。然后相机复习学过的带火字旁、四点底的字,特别是带火字旁的上下结构的字,同时展示炊具架在火上的场景。利用字簇的特点,建立生字与熟字之间的联系,使生字在归类识字中得到巩固,熟字得以复现。在识字时,培养学生对汉字进行归类的习惯,有助于对汉字的联想记忆和运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汉字的形旁归类进行识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身体部位的想象体验,掌握汉字的构字的规律及其蕴含的意思。例如,教师把同一部首的一组字集中归类,形成对比。如“跑、跳、踢”三个字都是足字旁,“足”字的本意是脚,足字旁的字是跟脚有关的名称或动作。“跑”字右边的“包”字,像一个人正准备起跑的动作;“跳”字右边的“兆”,像一个正在翩翩起舞的演员;“踢”字右边的“易”,像一个人正在用两条腿踢东西。让学生模仿相应的动作,通过比较、分析,掌握理解字形、字音、字义。比较归类法帮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解决汉字同音多、形异多等识字难题。
(三)字形变换巧拆字
拆字法是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采用分析生字的结构来帮助记忆。例如,加一加,“日+月=明、禾+乃=秀”;变一变,“口”字加一笔,变成“日”“中”;减一减,村-木=寸、时-日=寸;换一换,明-日+月=朋、林-木+兆=桃。学生学会一些偏旁部首的含义和汉字构字方法,实现学习迁移,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加强学生对所学汉字的记忆,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