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弈论视角下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机制研究
——以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为例

2021-02-26沈佳丽杨卓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闽江青春学院

■沈佳丽,杨卓然

(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完善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勤奋有为、立志成才,就要回归到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依靠各种培养机制来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实力上。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就是一种创新的培育机制,依托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及本校独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这一创新的教研模式共同完成。闽江学院主要通过面试召集青年学生加入,接受系列的培训和指导,组成一支信念坚定、素质全面的志愿宣讲团,再根据学校需求,设置不同的少先队活动课与共青团团课等特色课程,去往福建省各中小学进行志愿宣讲。此模式让青年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

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的实质就是高校、中小学生、青年学生三方之间的博弈过程,三个主体之间相辅相成,进而达成培育的目的。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机制现状,找出难点及问题,并基于博弈论的视角以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为例,进一步讨论各方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培育成效,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一、文献综述

目前,针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的文献主要有:张涛、李函书认为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1];周宏、黄琼霞提出要树立“全员教育”的观念,建立高素质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观念[2];李瑛指出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能够提高大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大学生实践锻炼的自觉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郑艳华认为大学生积极进行此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让红色文化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4]。

综上所述,目前针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鲜有从博弈论角度出发来探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的文献。因此,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开展进一步研究。

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机制的发展现状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方面的学习还很不成熟,因此大学阶段属于思政领域学习的黄金时期。恰恰因为大学学习阶段的关键性,因此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普遍存在

将国外的教育与我国的教育相比,大部分人都能够感受到我国的教育体制给青年学生施加了很大的升学压力,大多数的中小学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毕业率,常常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多方面共同发展的理念。因此,多数学校的教学理念本质上仍为“重智轻德”的思想,多数学校衡量学生的标准也更倾向于分数,而不是思想品德。尽管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大中城市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培养学生的“智”与“德”两方面的失调状况仍然很严峻。所以当学生步入高校时,学校与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将“德”立于学习内容的首位,在大学期间弥补这一部分教育的缺失。

(二)对学生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较为单一,许多培育机制不够完善

从当前我国主要的教育方式来看,绝大多数都是灌输式的教育,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其他学科,学生们在课堂当中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老师对学生采取的也都是问答式的教学。除此之外,一些中小学甚至高校的教学模式僵化且途径单一,无法有效整合所掌握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互联网设备等),造成学生在思想政治层面的学习没有积极性,在课堂上和现实生活中进行主动学习的心态更是少之又少。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法仅仅通过课堂上的说教产生很大影响的。

综上所述,现阶段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够形成较为系统且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比较少,仅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团校培训、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等机制能够起到教育的实效性,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培育机制来满足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的需求。

三、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机制存在的难点及问题

(一)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机制存在的难点

青年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素养培训时表现不够积极,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阶段,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未能将理论学习得到的知识有效融入,所以就出现了“知行不合一”的现象。因此高校在完善思政教育培育机制时的重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把被动转化为主动,如何让思政课堂充满青春活力,如何将枯燥乏味的各种理论融入生活、融入快乐。

(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1.培训时间短,教育成效低

大多数高校的思政培养机制是以培训班为主,开设阶段性的培训,学习周期大概为3~4周,受众学生大多为学生干部或者班级骨干成员,所以当培训结束以后,学习成果很容易被遗忘,且只能服务于小部分的学生,造成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教育成效比较低,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2.以理论课为主,课程枯燥不易理解

从中小学到高校的课程安排中不难发现,多数都是延续传统的理论课,以老师上课、学生听讲为主要形式,课程内容比较有深度且不易理解。而当代青年学生对课程的需求越来越趋于活力有趣的方向,他们希望有多样的课堂表达形式,例如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或者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和音频,让课堂更有凝聚力和吸引力。

四、以博弈论的视角来看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培育机制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在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就存在博弈三方:高校、中小学生以及青年学生。

首先是高校方面,第一,优化学校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培训优良的辅导员以及思政老师团队,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进而给予学生以专业的指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二,完善青年学生培育机制,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从2016年创立以来,一直在不断优化自身,打破传统的培育模式,将培训形成系列化、标准化、持续化和科学化,并于2019年建立了领航导师制度,聘任了多位专业的优秀导师,分组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第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倡学生全方位共同发展,坚持科学化和可持续化培养,进一步深化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第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平台学习,青春薪课堂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习平台,以大学生读书社为主要载体,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同时,与各中小学合作形成志愿宣讲基地,让学生们有发挥和展示的实践平台,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不断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见附图1)。

图1 博弈论视角下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培育机制中高校的博弈过程

其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当青年学生走进校园,双方的年龄差距比较小,更容易产生共鸣,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再加上年轻化、口语化的语言表达,采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大道理转化成小故事,为他们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始终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汲取新思想和新知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所以,青春薪课堂的模式满足了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满足了学生渴望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求,满足了学生在队课团课方面对规范化、课程化模式的需求(见附图2)。

图2 博弈论视角下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培育机制中中小学生的博弈过程

最后,青年学生通过青春薪课堂的模式,以宣讲员的身份外出进行志愿宣讲,在这样的过程中,收益也很大。第一,前期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了思想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筑牢了坚定的思想基础。中期,进行自主备课,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授课内容中去,强化了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让青年学生在备课的同时提升个人技能。后期,外出宣讲,能够实际加强他们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坚定自我的思想理念,升华思想境界。第二,参与到其他的实践活动中去,通过交流研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累积实践经验,完善自我,实现培育目标(见附图3)。

图3 博弈论视角下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培育机制中青年学生的博弈过程

通过青春薪课堂这一培育机制,将高校、中小学生、青年学生三方利益相关联,在这个博弈过程中,三方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另外,他们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高校开通青春薪课堂的学习实践平台,青年学生能够得到科学的培训和指导,并在自主备课的过程中,自己探索实践,为中小学生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加强,完成“成己达人”的目标(见附图4)。

图4 博弈论视角下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培育机制中三方利益的博弈过程

青年学生授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奖励方法就是教师的策略集,而中小学生上课的学习兴趣和所获知识就是学生的策略集。青年学生和中小学生在课堂结束后都能获得相应的收益:青年学生的收益包括志愿时长、情感收入、个人能力提升等,而中小学生的收益就是能够学习和接触到一些课本以外的新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坚定自己的党团基础。

五、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相应措施,以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为例

当代青年学生步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而大学正是最好的培养阵地。大学所给予的教育至关重要,其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更是重中之重。育人先育德,所以在基础的思政课上,应该重点培养思想政治素养这一模块,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青年学生在大学时期就筑牢坚硬的思想基础。以下是依据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这一培养机制总结出的五点措施。

(一)形成系列培养流程,标准化、持续化培养

首先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是以一个宣讲团的形式运行,是面向广大少先队员、团员进行志愿宣讲的队伍。在宣讲团发展的过程中,为更好地达到培养的目标,在选拔宣讲员时,以青春薪课堂作为发起人,面向全校青年学生公开招募宣讲员,邀请各学院团委书记作为面试官,经过选拔,收纳一批能说会道的优秀大学生宣讲员。他们从加入到平时的考核,以及从宣讲课程的编写到实地授课,都拥有标准化的流程,就此保证宣讲内容不跑题、不走样;且从2016年创立至今青春薪课堂已经招募了宣讲志愿者516人,经历四年的发展,队伍不断庞大,对宣讲员们的培养也没有间断,做到持续化地发展。

(二)建立领航导师制度,完善培养机制

为更好地科学化管理宣讲团,充实学习成果,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通过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课说课大赛,选拔了优质潜力宣讲员补充到青春薪课堂队伍,举办青春薪课堂UP宣讲训练营,并采用“领航导师”制度,聘任了多位优秀导师为宣讲员们分组指导,其中聘任了荣获全国思政课比赛特等奖的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东以及团中央特聘研究员、闽江学院思政副教授邹文通等有着良好政治素养、信念坚定的领航导师,且领航导师们学历均在研究生及以上。他们的加入可以为宣讲员们提供更专业、更细致的指导,以分组的形式一对多进行点对点地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破架势,以平等的身份对话交流,让教育如沐春风,让培养深入人心。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多平台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病就是普遍采用单一的、被动的灌输和说教形式。而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选择打破以往的传统课堂学习环境,为青年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平台,营造不枯燥的、不无聊的学习生活,在各方面为青年学生补充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以大学生读书社为主要学习载体,宣讲员们定期参加读书社的特色活动,即读书会,通过老师引导,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学生上台分享讨论的新形式,进行理论研究,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引领青年学生研究新思想、传播新思想,在这种主动学习、乐观向上的环境中,让青年学生主动接收优良的新知识和新经验,点燃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知欲。

2.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共建学习平台。宣讲员们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响应“青年大学习”的号召,以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交流研讨、能力训练、红色教育等方式,帮助青年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以青马工程和青春薪课堂两种机制的互动,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为青年学生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学习环境。

(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倡多方位发展

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为营造青春活力的教育氛围,以及加强宣讲员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宣讲员们提供了专属工作证,配套统一的宣讲服,设计独特的logo以及教学周边,通过这种方式加强青年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到位,为后续的培养工作打下基础。另外,为保障宣讲员们的授课能力,形成了统一的教材体系:依托《福州市少先队活动》校本教材,宣讲团成员们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自主编写了标准化的、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团课指导手册》《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少先队课指导手册》教辅材料。让青年学生通过编写的形式,自主消化大道理和新知识,将他们系统地转化,达到提升自我的效果。同时,宣讲员会依据教辅材料进行备课,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思想,通过备课的方式,让青年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厚植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深化当代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五)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培养青年学生实践能力

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将脚步落向福建省内各中小学,与福州市群众路小学、福州市鼓楼区茶园山中心小学、福州市第三十九中学、福州市仓山第四十中学、鼓楼区共青团、仓山区共青团等40多所中小学、地区团委合作形成志愿宣讲基地,并长期定期地前往开展志愿宣讲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示和实践的平台。同时,青春薪课堂还结合了暑期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让更多的优秀青年学生都参与到青春薪课堂,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刻体会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方法,让青年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依靠基地共建的优势,为青年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闽江青春学院
闽江雨情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罗汉滩上打票船 威震闽江破敌胆——闽浙赣游击纵队截击敌运输船纪实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海盗学院(12)
青春不打烊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闽江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