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

2021-02-26石东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创体系院校

■石东龙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100)

面对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日趋严峻的竞争,高职院校只有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可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及产业转型要求。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来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是以高职院校为主导、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离不开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的互动支持,通过政、产、学、研等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仍不甚完善,亟需明晰其困境,探索双创生态体系的构建路径,以促进高职院校实现社会价值与内涵式发展。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面临的瓶颈

(一)价值取向功利化,惯性思维根深蒂固

面对经济新常态,各类新岗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专业技能较以往愈加淡化,企业单位对人才的创新协作等通用能力要求持续提高,这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响应国家号召,将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向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方向调整,这是高职院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的合理性所在。但是现实情况是,多数高职院校惯性思维根深蒂固,一味追求“就业率至上”,未充分意识到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建设对于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助推高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这导致双创教育缺乏科学的思想引领。不仅如此,不少高职院校将竞赛成绩、科研成果、创业数量等作为衡量双创教育质量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而不注重学生双创认知的成熟与双创能力的提升,本末倒置,如此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导致双创教育的真正价值遭到扭曲。

(二)支撑载体薄弱化,育人体系不甚完善

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课程体系与多元实践平台是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体系的重要支撑载体,但应注意的是,当前高职院校存在支撑载体缺位、育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一方面,现有教师普遍缺乏企业生产或创业实践等经历,对行业形势和前沿把握不足,在双创教育指导时常常暴露出能力短板;另一方面,多数学校还未找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点,也未开设符合要求的双创必修、选修课程,课程组织形式仍以大班教学、慕课为主,教学手段虽灵活多样,但受制于有限的学时,无法深入呈现双创教育内容;此外,虽然部分院校已经建立了多功能双创模拟实训室、大学生创业园等实践平台,但由于双创教育模拟软件在案例库时效性、模拟经营操作等思路上均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双创项目技术含量不高、市场份额小、经营困难等,导致实训室、实践平台等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三)体制机制矛盾化,组织沦为增量嫁接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虽开设了创新创业学院,但仍将其视为教辅部门,在组织机制上提出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其他部门协助的模式,但实际运行中创新创业学院只有建议权,并无决策权,权责的失衡导致创新创业学院无法充分发挥其在强化双创教育、深化专业融合方面的价值,致使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建设缓慢。不仅如此,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落实上级文件,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盲目地在专业课程的“主干”上嫁接双创教育的“新枝”,加上传统理念的束缚,导致双创教育改革仅仅体现在原有教学板块上的单纯叠加,双创教育很难走出增量教育这一初级阶段,具体组织也流于形式,无法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四)主体参与层次浅,运行系统未成合力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体系是一个涉及多主体、覆盖多方面的复杂工程,若以高职院校为分界,校外则为外部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校内为内部参与主体,如双创教师、各职能部门等。从外部参与主体来看,很多部门虽已出台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条例,但对于国家政策的宣传与解读仍较为狭窄;行业企业是双创教育的重要引领者,但其参与仅仅停留在讲座、实训、交流等环节,缺乏深层次的指导;科研机构虽表现积极,但更强调精英化教育,对于双创通识教育不甚关注。就内部参与主体而言,不少双创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严重,真正有精力深入指导学生的教师少之又少;各部门虽愿意服务学校双创教育,但受制于繁重的工作压力,无法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持。可见,各参与主体均未深度参与到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建设中来,这导致体系运行难以凝聚合力,无法形成浓郁的双创氛围与健康的生态环境。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路径

高职院校要推动双创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必须全面理解双创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能力导向思维,全面分析地方区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金融环境,优化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探索双创教育生态的运行规律,构建高效、系统的双创育人体系,将专业知识以导、学、做、行的方式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的纽带作用,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架构

(一)澄清内涵,树立能力导向思维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应明确的是,创业并不等同于创业精神,后者是指个体有能力将想法转变为行动,强调能而非做,创业则强调将想法切实落地,并全面参与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也非创业教育,前者强调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素质养成全面结合,属于一种开拓性教育,后者则是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结合所学专业实现更高层次和技术含量的创业过程的教育,可见,从创新到创业,实则是一个逻辑性进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转变功利性价值取向,将创业大赛、创新项目等作为锻炼和验证学生双创能力的平台,切忌将其作为双创教育的唯一考核标准。要全面树立能力导向的教育思路,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其更客观、理性、专业地评价行业形势及项目商业价值,塑造其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立足内涵式发展高度,科学理解双创教育,将其纳入高职教育体系中,贯穿到日常教育中,通过双创理论学习、创业技能实训、线上线下项目辅导等,培养学生双创精神与能力,实现学生自我发展与完善。

(二)巩固载体,完善双创育人体系

针对支撑载体缺位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双创课程体系建设,开发双创实践载体与双创成果转化平台,完善双创育人体系,为双创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持。其一,加强师资建设。高职院校要通过提高双创教育教师准入门槛、优化双创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双创教育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打造一批技能扎实、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以增强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其二,完善课程体系。课程是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也是统整双创全过程的核心。高职院校要基于双创意识、思维和能力“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构建“三阶递进”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大一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导论与创新等通识类课程与竞赛等实践活动,全面唤醒学生双创意识;大二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职业素质训练等双创方法类课程,结合科研、作品竞赛、精英讲座等引导学生掌握双创方法、技能;大三开设SYB创业培训、双创慕课等能力类课程,结合孵化基地等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其三,开发实践载体。高职院校要全面凸显差异化育人方式,依循创新精神、创意设计、创造产品、成功创业的双创人才培养逻辑,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共建创客工厂、科技园、双创孵化器等双创实践载体,使学生体验研究、实验、验证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双创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

(三)优化组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高职院校要始终致力于双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中,构建"深度融入式"双创教育机制体系,同时要加快建立由校领导主抓、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各职能部门协作的双创联动组织体系,并成立双创教育领导小组、专家组与工作组,其中,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专家组由双创教育骨干教师、精英企业家等组成,工作组由创新创业学院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小组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及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建设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要加快健全创新创业学院管理、双创教育生态体系保障等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学院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转变其教辅地位,在创新创业学院的主导下,对双创教育生态体系的建设进行规划,制定完善的双创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并将各项任务细化、分配到各个岗位,确保双创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营造具有激励性的双创教育氛围;另一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将双创教育课程纳入高职院校各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完善各地双创培训补贴政策、双创孵化优惠政策等,制定完善的机制确保其顺利实施。同时,要完善环境保障机制,政府要采取多元激励措施,推进双创各主体、各要素的深度融合,推动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充分发挥长效机制作用,为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协调运行,形成双创教育生态圈

针对多元主体参与层次浅等问题,关键是要在政府的牵头下,构建多元主体协调运行机制,通过联动多方主体,汇聚各领域资源,深化多元主体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创新创业发展、产学研用协同的可行路径,打造双创服务优质生态圈,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在多元主体协调运行机制中,政府负责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支持;高职院校负责双创理论知识与技能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双创比赛等;科研机构负责技术研发,为创业企业提供资源;企业负责对双创空间、双创项目进行投资,推动双创成果的价值转换与孵化。通过各主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交流合作,强化资源、能量、信息等的交换,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促进良性双创教育生态圈的形成。为了推动双创教育生态体系的协调运行,一方面要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构建合作关系,开展创新合作,不断夯实双创基础,通过横向联合,充分发挥资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技术研发、产业变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教育改革、技术创新等生态链的形成;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校企合作、双创项目孵化协议等,实现多元参与主体之间平台的对接,完成优势资源与关键要素的高效整合;此外,还要致力于双创精神与文化建设,以此吸引大批创客群体参与,持续优化双创要素结构,专注打造前沿尖端科技,汇聚各类双创成果,探索一条由政府释放双创需求、开放双创应用场景、拉动行企与院所应用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的逆向协同创新路径,推动双创教育生态圈的良性运转与融通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重要行动,还是全面推动职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举措。应注意的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瓶颈,如价值取向功利化、支撑载体薄弱化、体制机制矛盾化、主体参与层次浅等,亟需集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持续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深层次融合,促进双创教育纵向融合专业需求、横向对接市场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双创体系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