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
——仿真实验室环境下的PBL教学法
2021-02-26蒋才良
■蒋才良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需要为新环境下国内外各行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会计专业教育,必须适应当前会计行业对会计专业的培养需求。会计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非常注重会计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要求优化或者改变固有的一些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专业能力、社会适应力和思考能力。
一、会计实践教学中PBL理念的植入
(一)PBL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教师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基本上是被动的。而PBL教学方法,也就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考核与评价上与“以教师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差别。它鼓励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直到遭遇“问题”而无法独立解决,再采取教师示范、同学间讨论等多种主观能动方式来解决问题,并继续推动自己向更深层次的知识去探索。
(二)PBL理念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植入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对未知的会计技能操作大胆地进行下去,直到因为“问题”的出现,导致学习过程的中断。这个过程就是将“问题”作为基本因素,预测学生在会计技能操作中肯定会遇到“问题”。当这个问题出现的时候,采取下列几个可行的措施(见图1):第一,自行查找文献资料,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第二,建立小组讨论平台,把问题放在小组讨论的框架内讨论解决,鼓励使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办法;第三,由教师做出示范,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告知所有参与人。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非常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单纯地为获取相关知识而学习。这个过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解决会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学生会计学习的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很好地完成了正确的思维训练、会计知识内在逻辑的推理、团队之间更好的合作交流和不同思考方式之间的碰撞,这是会计实践中使用PBL教学方法的根本出发点。当然,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是整个课程的教学方案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只有遵照会计实践教学的独特的教学课程设计,才能让PBL教学方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优。
图1 PBL理念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模型
(三)PBL教学方法的实施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要求学生经过三年学习之后,能够掌握会计多岗位的操作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会计仿真实验室环境下的实践教学,为学生快速融入会计岗位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按照仿真实验室建设要求,标准的会计仿真实验室需要达到这样几个要求,即实验室空间范围集群化,能够将财会类实训项目结合在一起;实验器材现代化,实验设备需要满足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要求,部分会计实训还需要实现“云计算”的要求;实验软件系统化,能够通过自建或者外购实训平台的方式,完成多个实训软件的集成;实验项目全面化,将会计实践相关的知识全部设计成实训项目;实验评价多样化,对学生的实训成果,不仅能够实现结果导向,更加注重过程导向;实验教材前瞻性强,充分结合国内外会计实训项目建设成果,编写贴近会计行业现状的实训教材;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化,完成实验室使用、维护、更新的制度。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类会计教学软件来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实践教学。PBL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就是把未知的知识与真实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设计教学方案,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仿真会计实验室环境下的PBL教学法,可以通过这样几个步骤来设计和实施:首先,依照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对授课对象进行人为分组,一般可以按照3~5人为一个小组一起开展会计实践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需相互熟悉、彼此了解对方的习惯和性格,鼓励异性成员组成小组,确定一名小组负责人;其次,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项目设置,做好相关内容教学设计;接着,把相关学习任务和目标告知各小组,鼓励小组开展相关会计岗位实践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难点,允许小组成员之间讨论或者相互商量解决,直到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由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为解决问题进行示范,并告知问题的内在关联会计知识。学习小组对解决方法进行记录、模仿和总结,形成统一的答案;最后,小组成员需要将学习过程记录在学习笔记中,利用课堂上学习汇报的平台,对在仿真会计实验室内关于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PBL教学理念的植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师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使其成为学习中的思考者,努力链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会计知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情景。教师是整个PBL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设计者和评价者,是教学中的关键人物,要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价,此外,每位学生也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这对帮助学生成长为思考者,大有裨益。
二、会计实践教学中PBL教学方法的效果检验
(一)检验方法
为了对PBL教学方法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以会计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会计多岗位模拟实训为本次试验的课程。以2018级会计专业在校生为对象,对4个班级的161名学生,随机确定两个班级的学生为教学试验组。被确定为试验组的学生以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设置小组组长一名。试验班级的同学事先都进行了PBL教学法的培训,了解了《会计多岗位模拟实训》课程的学习方法。另外两个班级为试验对照组,采用原有的教学方法。本次实践课程教学,按照教学日历安排,集中在学期中间的两周,共计14天,每天授课时间是3课时。
(二)学习效果评价
会计多岗位模拟实训课程结束后,利用多岗位模拟实训软件生成每位学生的实训成果,软件自动按照操作标准,进行实训评价,并统一生成实训报告。本次多岗位模拟实训,以“平均成绩±标准差”(±s)来衡量本次成绩,使用t检验来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实训成绩差异。
表1 会计多岗位模拟实训课程成绩分析表
所有学生期末成绩数据,经整理后,录入到相关统计软件,数值变量经过了t检验,在P<0.05情况下,表明该项统计具有意义。从统计得出的期末成绩分析表可以看出,试验组的成绩为(73.60±11.40)分,比对照组的成绩(71.44±12.55)分,表明试验组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成果。
(三)学习满意度调查
除了完成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还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后,对所有参与的学生进行课后满意度调查,主要的调查维度是学生对本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自我学习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与小组内成员是否进行了有效沟通、对PBL教学方式是否适应、对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和方法是否有新的认知、对问题的归纳和总结能力是否有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提高、对于今后的学习采用PBL教学法接受程度是多少、会不会推荐其他同学使用这种方法等10项指标,要求学生按照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无记名回答,最终收回问卷161份,问卷的有效回答率为100%。
表2 试验组对实施PBL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
对反馈的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得出两组学生的学习反馈,并进行数据比对,结果见表2。
通过学习效果评价和学习满意度调查发现,PBL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更易被学生们接受,学生学习多岗位模拟实训课程的综合能力更容易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更多。此外,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更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更好。通过实践锻炼,对会计岗位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提高了学生未来对会计职业的适应力。
三、会计实践教学中PBL教学方法的不足
会计仿真实验室环境下,应用PBL教学方法来提升学习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整个检验过程中,也发现这种方法应用于会计教学具有一定的不足。
(一)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较大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有差异的是,PBL教学法要求学生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其必须完成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相应任务。在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时,有约33%的学生反馈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查找相关资料上,对个人的学习负担有加重,约20%的学生反映愿意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小组组长的面对面访谈得知,小组组长在本组的学习过程中承担了超过50%的任务,是小组中最“累”的。另外,从调查问卷中得知,传统教学方法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更好,教师的授课节奏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会计实践的教学设计存在不成熟的问题
PBL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加强。但是,这类教学方法在会计教学领域使用的时间不长,采用这种方法的教师也较少,每位教师之间都是按照各自的教学思维来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没有形成合力,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方案统筹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方法的进一步使用。会计实践教学中,PBL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要求指导教师具备高水平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非常丰富的会计岗位从业经验,还需要具有很强的教学经验、教学组织力和业务知识综合能力。对会计学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PBL教学方法掩盖了分层分类教育思想的实施
分层和分类教育是教育学思想的外在体现,也是每一位教育从业者必须践行的思想。因材施教,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历史原因参差不齐。实施分层分类教育可以很好地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是中国传统“因材施教”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实施PBL教学方法过程中,每一位学生被编入一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长在分配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时,会因为分工的差异,导致学习内容相对较少,这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内容偏少,没有全面覆盖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这也是在本次课后问卷调查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即学到的内容不系统、不完整,知识是零散的。所以,在实施这类教学方法过程中,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全部实施项目化,也要求每一位学生对所有的项目进行系统学习。
本次实践证明,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施PBL教学模式是有效的、可行的。相比较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PBL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会计岗位工作做了有益的尝试和铺垫。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也是正向的。但是,PBL教学方法最初创立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升,而是医学诊断学科的实际应用。两门学科之间存在相同的地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完全模仿PBL教学方法在医学教学领域的应用,需要针对会计教学实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更重要的是,PBL教学方法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缺少系统化的教学方案,这是实践教学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不断优化提升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PBL教学方法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需要不断地改进,使之成为适应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的科学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