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近五年畜禽粪尿土地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
2021-02-26陈广银曹海南黄从欣余香芬
陈广银, 曹海南, 马 楠, 黄从欣, 余香芬
(安徽师范大学 生态与环境学院,安徽省水土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实验室,安徽 芜湖 241002)
据估算,全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约38亿吨[1],如果处置不当,将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主要来源[2]。在畜禽粪污的诸多处理方式中,还田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畜禽粪尿含有丰富的N、P、K等植物营养元素,畜禽粪污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且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符合循环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但是,不合理的畜禽粪污还田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4]。畜禽粪污还田是利用农作物吸收畜禽粪污中的氮磷等养分,转化为农产品或农业秸秆。但由于不同作物对氮磷养分的需求量不同、产量不同以及不同地块土壤提供氮磷养分的能力差异等,造成不同地区不同地块对畜禽粪污的消纳能力差异很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1月22日颁布了《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的发布,对规范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指导地方畜禽养殖产业分布,控制畜禽养殖规模,促进农牧结合和循环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据2018年安徽省统计年鉴,2018年末常住人口6324万人,GDP 34010.91亿元。安徽省农业生产在全国有着较高地位,2018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609万吨,位居全国第11位。全省畜牧业产值13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28.2%[5]。畜禽养殖业在保障畜禽产品供给、增加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给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将畜禽养殖粪污还田可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6]。科学有效的评价一定区域的畜禽粪尿土地承载力对指导当地畜禽养殖产业分布、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闫波杰等[7]基于2004—2013年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对安徽省县域畜禽养殖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发现安徽省各县市区的耕地畜禽粪便氮、磷负荷结果相互之间差异较大,2004—2013年安徽省大部分区域都属于无环境风险区域,高环境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合肥市的市辖区、肥西县、长丰县等县市区,低环境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灵璧县、全椒县等县市区;孙力等[8]以2012年安徽省畜禽养殖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安徽省畜禽养殖污染现状,结果表明,阜阳市产生的粪便及各类污染物居全省首位,合肥市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最高,合肥、宿州、蚌埠和黄山畜禽粪污超过环境预警值,属污染威胁最严重区;刘雪刚[9]调查了2012年前安徽省畜禽养殖污染状况,在分析了安徽省畜禽养殖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并总结出不同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适用的技术措施。从文献调研来看,目前的大多基于2013年前的统计数据,由于近年来安徽省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行政区划和农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种类、规模、分布以及耕地负荷均可能有较大变化。此外,现有的研究并未探讨安徽省畜禽养殖业发展潜力,且已有的研究均在《指南》颁布之前。为解决以上问题,开展本研究工作。
本研究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在查阅2015—2019年统计年鉴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农产品产量及单位质量农产品氮磷养分需求量,结合区域内畜禽养殖粪污中氮、磷养分含量,分析近5年安徽省畜禽养殖量的变化情况,评估安徽省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风险,并估算了安徽省畜禽养殖土地承载力,为优化区域内畜禽养殖业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安徽省位于华东地区,下辖16个省辖市,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全省土地面积13.9万km2,其中耕地占49%,林地占39%,水面占12%。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淡水水产品居全国第4位,粮食产量和油料居第6,其中全省出口额的40%以上是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总产值的70%左右属于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纺总产值。安徽省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平原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6%,丘陵面积占14.0%,山地和台地面积占28.3%(其余8.1%为大水面)[10]。安徽省位于114°54′~119°37′E与29°41′~34°38′N之间,地处长江下游,是中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过渡地带。气候属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冬季平均气温为-1~4℃,夏季平均气温为27~29℃,年平均降水量在750~1700 mm之间,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安徽地貌自北向南依次为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区。土壤类型多样,共有13个土类,33个亚类,101个土属,主要分布有潮土、棕壤、黄褐土、黄棕壤、粗骨土等土类[11]。
1.2 研究方法
1.2.1 安徽省各地市畜禽粪尿及氮磷产量估算 本文选取猪、牛、羊和家禽为研究对象,依据畜禽年饲养量、饲养周期和日排泄系数,计算畜禽粪尿和氮磷污染物产量:
(1)
式中,Y为畜禽粪尿、氮、磷产量,万吨;m为畜禽饲养量,万只(羽);T为饲养周期,d;δ为日排泄系数,kg·d-1;κ为单位换算系数;i为第几种畜禽,n为畜禽种类数量。不同畜禽的饲养周期、排污系数差别较大。文中畜禽饲养周期参照王方浩等[12]及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3]的方法,猪饲养周期199d,以年出栏量为饲养量;牛饲养周期365d,以年末存栏量为饲养量;羊饲养周期365d,以年末存栏量为饲养量;肉禽饲养周期55d,以年出栏量为饲养量;蛋禽饲养周期365d,以年末存栏量为饲养量。畜禽日排污系数参照《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并进行了适当改进[14]。具体如下:猪产污系数=1/3保育期产污系数+2/3育肥期产污系数;奶牛产污系数以产奶阶段产污系数计;肉牛产污系数以育成牛阶段产污系数计;家禽产污系数以肉鸡的产污系数计。其中,羊产污系数见参考文献[15]。考虑到部分地区未将奶牛、肉牛和蛋禽、肉禽分开统计,故这些地区牛产排污系数按照肉牛计,家禽产排污系数以肉鸡计。各类畜禽日产污系数见表1。
1.2.2 安徽省各地市种植业生产对畜禽粪尿需求量估算 安徽省各地市种植业生产对畜禽粪尿需求量的估算参考《指南》中的方法。在估算区域作物粪肥养分需求量前,需估算区域作物养分需求量,计算公式如下:
(2)
式中,M为区域作物养分需求量,t;A为某种作物的年产量,t;β为单位产量养分需求量,kg/100kg;i为第几种作物,n为作物种类数量。区域作物粪肥养分需求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3)
表1 畜禽粪便日排泄系数
式中,W为区域作物粪肥养分需求量,t;M为区域作物养分需求量,t;α粪肥供给养分占比,%;θ为粪肥占施肥比例,%;ω为粪肥当季利用率。
本文选取小麦、水稻、玉米、豆类、油类、蔬菜、瓜果、棉花、薯类、茶叶等10类作物来测算区域作物养分需求量,其单位产量养分需求量见表2。为便于计算,本文假设该区域土壤氮磷养分为Ⅱ级,施肥供给养分占比45%,粪肥占施肥比例50%,粪肥中氮素当季利用率取28.5%,磷素当季利用率取32.5%。
1.2.3 安徽省各地市耕地畜禽粪尿负荷估算 以1.2.1中计算出的安徽省各地市畜禽粪尿及氮磷产量为基础,结合统计年鉴获得的耕地面积数据,计算安徽省各地市畜禽粪尿及氮磷污染负荷:
(4)
表2 不同植物形成100千克产量需要吸收氮磷量[5]
式中,η为安徽省各地市单位面积耕地畜禽粪尿(或氮磷)负荷,t/hm2(或kg/hm2);A为安徽省各地市畜禽粪尿(或氮磷)年产量,万吨;B为安徽省各地市耕地面积,hm2;κ为单位换算系数。
1.2.4 基于氮磷平衡的畜禽粪尿环境承载力评价 基于1.2.2计算出的安徽省各地市畜禽粪肥氮磷需求量和论文1.2.1计算出的安徽省各地市畜禽粪尿氮磷产量,计算出安徽省各地市基于植物氮磷需求的畜禽粪尿承载情况:
(5)
式中,ω为安徽省各地市单位面积耕地畜禽粪尿氮(磷)承载比例;Y为安徽省各地市畜禽粪尿中氮(磷)产量,t;W为安徽省各地级市植物粪肥(氮或磷)需求量,t。
为更直观地反映安徽省各地市畜禽环境容量,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禽养殖分布提供科学依据,将2018年安徽省各地市作物生长对粪肥氮、磷素的需求量结合现有畜禽养殖粪尿氮、磷素提供量,将二者差值折算成猪当量,作为评价不同地区畜禽养殖的环境承载潜力,计算公式如下:
(6)
式中,λ为安徽省各地市可进一步扩容的畜禽养殖量,万头猪当量;W为安徽省各地市植物粪肥(氮/磷)需求量,t;P为安徽省各地级市畜禽粪尿中氮/磷产量,t;δ为猪粪氮/磷折算为猪当量的换算系数,氮折算系数为11kg N/头,磷折算系数为1.65kg P/头;κ为单位换算系数。
1.3 数据来源
文中所有基础数据均来自官方统计数据。安徽省各地市的耕地面积和畜禽养殖数据均来自各地市2015—2019年的统计年鉴;收集的数据包括生猪、牛、羊、家禽等主要畜禽年末存栏量、出栏量以及区域内耕地面积、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茶叶产量等。
1.4 数据处理与图像绘制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Office 2010进行处理,采用Origin 2017软件绘制图像。
2 结果与分析
2.1 近5年安徽省各地市畜禽养殖业现状及粪污产量
安徽省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也是畜禽养殖大省,猪、牛、羊和家禽的养殖规模均较大。2018年全省生猪出栏2862.76万头,牛存栏82.23万头,羊存栏512.82万只,家禽出栏91518.65万只。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洲猪瘟、禽流感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推进,畜禽养殖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从生猪价格暴涨也可侧面反映畜禽养殖规模的变化。
图1 2014—2018年安徽省各类畜禽养殖规模变化Figure 1 Changes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amount in Anhui province during 2014—2018
图1是2014—2018年安徽省各类畜禽养殖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2014—2017年,安徽省各类畜禽养殖虽有一定变化,如牛存栏量逐渐减少、羊存栏逐渐增加,但变化幅度总体上均较小;2019年受非洲猪瘟和畜禽养殖结构调整的影响,生猪出栏量大幅减少了516.21万头,牛、羊存栏量分别减少81.88和334.10万头,降低幅度分别达到15.28%、49.90%和39.45%,而家禽出栏量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对牲畜养殖业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
2.2 近5年安徽省各地市耕地畜禽养殖粪尿负荷
图2是安徽省各地市2014—2018年畜禽粪尿产量及负荷量的变化图。可以看出,安徽省畜禽粪尿的分布极不均衡,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畜禽粪尿产量前三位的城市分别为阜阳、宿州和亳州,均位于皖北地区,三者之和占整个安徽省的近50%;畜禽粪尿产量后三位的城市分别为铜陵、马鞍山和池州,均为皖南地区,这与皖北地区工业较弱、农业占比较大有关,而皖南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较好,农业占比较低,畜禽养殖的占比相对较低。各地市2014—2018年畜禽粪尿产量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如阜阳市在2014—2017年畜禽粪尿量持续增长,在2018年大幅降低;合肥、滁州、安庆在2014—2018年畜禽粪尿量持续减少;马鞍山在2014—2017年粪尿产量基本稳定,在2018年略有增加。通过查询统计数据可知,与2017年相比,阜阳和宿州市生猪出栏量、牛存栏量、羊存栏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生猪出栏量分别减少155.08和439.95万头,而马鞍山生猪出栏量增加13.09万头,这是马鞍山畜禽粪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安徽省各地市畜禽粪尿产氮磷总量及氮磷负荷量的结果见图3。2014—2018年安徽省畜禽氮总量分别为24.10、24.11、23.85、23.79和16.81万吨,磷总量分别为3.13、3.13、3.10、3.09和2.17万吨;2018年畜禽氮和磷产量较2017年分别下降了32.03%和29.77%,各地市畜禽粪尿产氮和磷量的变化与粪尿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
图2 安徽省各地市在2014—2018年畜禽粪尿产量及粪尿耕地负荷变化
图3 安徽省各地畜禽氮磷产量及耕地负荷量变化
安徽省各地市单位面积耕地畜禽粪尿负荷结果见图2和图3。各地市耕地畜禽粪尿以及氮磷负荷受畜禽粪尿产量和耕地面积的双重影响。从图2和图3的结果来看,各地市耕地畜禽粪尿、氮和磷的负荷变化趋势相似,负荷最高的4个城市分别为阜阳、宿州、蚌埠和黄山,无论是畜禽粪尿负荷还是氮磷负荷均为阜阳最高,宿州、蚌埠和黄山的排序虽随年份略有变化,但均排在前四。需要说明的是,黄山市地处皖南地区,其畜禽养殖规模并不大,但由于耕地面积较小,导致畜禽粪尿和氮磷耕地负荷偏高。安徽省大部分地市畜禽粪尿和氮磷耕地负荷均较低。同一年份各地市畜禽粪尿耕地负荷以及氮磷耕地负荷差异均较大,2014年黄山市粪污负荷、全氮、全磷负荷均最高,分别为11.84t·hm-2、80.41kg·hm-2、10.24kg·hm-2,马鞍山市均最低,分别为2.55t·hm-2、15.11kg·hm-2、1.95kg·hm-2;2018年阜阳市粪污负荷、全氮、全磷负荷均最高,芜湖均最低。5年来,黄山市耕地负荷和全氮、全磷负荷在省内均处于前列,这与黄山市耕地面积最小有关。
综合图2、图3可以看出安徽省不同年份各地区畜禽粪尿负荷、全氮全磷负荷情况。近5年,合肥市、滁州市、铜陵市、池州市以及黄山市畜禽粪尿负荷、全氮全磷负荷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淮北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六安市以及安庆市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他地市在2014—2017年负荷波动不明显。2017—2018年除马鞍山市外,其他地市畜禽粪尿负荷,全氮全磷负荷均大幅降低,这与2018年各地市畜禽养殖量减少,马鞍山市生猪出栏量增加有关。近5年,各地市全氮负荷最高为80.44kg·hm-2,全磷负荷最高为10.24kg·hm-2,所有地区畜禽氮、磷负荷均未超过欧盟粪肥年施氮、磷量标准(氮磷分别为170和35kg·hm-2)。以上结果表明,近5年安徽省内绝大部分地市畜禽养殖粪尿的负荷均处于较低水平。
2.3 安徽省各地市畜禽养殖粪尿农田利用环境风险评估
2.3.1 近5年安徽省各地市作物生长对氮磷养分需求 安徽省地域面积较大,各地区的作物种类及产量不同,对氮磷养分的需求量亦不同。根据安徽省各地市作物种类、产量及单位质量农产品对氮磷的需求量,估算了近5年各地市农作物生产的氮磷需求量,并参考《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中的方法,估算了安徽省各地市粪肥养分需求量,结果见图4。可以看出同一年份不同地市对氮磷需求量以及粪肥氮磷需求量差异较大,2018年阜阳市农业生产对氮、磷需求量以及粪肥氮、磷需求量分别为14.73、4.84、13.76、3.35万吨,远高于黄山市的1.26、0.31、1.00、0.21万吨。而同一地市不同年份之间差别不大。
图4 安徽省各地市作物生长氮磷需求量
为突出地域间的差异,将安徽省16个地级市划分为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区域,其中淮河以北为皖北,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6市,耕地面积为2710.99千公顷;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为皖中,包括合肥、滁州、六安、安庆4市,耕地面积2183.20千公顷;长江以南为皖南,包括黄山、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池州6市,耕地面积为991.76千公顷。皖北地区耕地面积远远大于皖南地区,且皖北地区主要以小麦、玉米、瓜果蔬菜为主,皖南地区主要以水稻、油料作物、茶叶为主。从图5可以看出,不同年份皖北地区粪肥氮磷需求量均远高于皖南地区。受耕地面积以及作物种类的影响,皖北、皖南地区对氮磷养分需求量差异较大。皖南、皖中、皖北地区不同年份之间各自作物养分需求量变化不大。
2.3.2 安徽省各地市畜禽养殖环境风险评估 为更直观地评价不同年份安徽省各地市耕地畜禽粪尿氮、磷承载情况,以安徽省各地市畜禽粪尿氮、磷产量与作物生长对粪肥氮、磷需求量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当比值小于0.2时,表明该地区实际畜禽粪尿氮磷产量不到环境容量的20%,发展潜力极大;当比值为0.2~0.5时,表明该地区尚有较大发展潜力;当比值为0.5~1.0时,表明该地区需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存在环境污染风险;当比值大于1.0时,表明该地区养殖规模已超过环境容量,需严格控制养殖规模,环境污染风险大。以此为基础,将近5年安徽省不同地市畜禽养殖粪尿氮磷环境风险进行统计(见表3)。可以看出,2014—2017年各地市畜禽氮、磷负荷率波动不大,说明近几年安徽省养殖结构较稳定。2018年大部分地市氮、磷负荷率均下降,其中黄山市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0.17和0.09。
表3 安徽省近5年各地市氮、磷承载力
年份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磷承载力2014年0.100.060.090.150.120.150.070.110.120.040.070.090.070.090.120.272015年0.100.060.090.140.120.150.090.100.120.040.070.090.060.090.130.272016年0.090.060.090.140.130.150.090.100.120.040.070.090.060.090.140.272017年0.090.060.090.140.120.150.090.100.120.040.050.090.060.090.140.272018年0.080.060.070.110.110.110.050.060.080.040.040.080.050.080.11
图6是安徽省各地市近5年畜禽氮、磷负荷率的柱状堆积图。可以看出,黄山市累计氮、磷负荷率均最高,马鞍山均最低;淮北市氮、磷负荷率相对较低,其他地市差别不大。从基于氮平衡的安徽省各地市畜禽养殖环境风险指数来看,近5年各地市比值均在0.5以下,且基于磷的环境风险明显低于氮,充分表明安徽省各地市畜禽养殖规模整体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尤其是淮北、马鞍山、芜湖、铜陵市等地市。
2.4 2018年安徽省各地市畜禽养殖发展潜力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安徽省各地市畜禽养殖发展潜力值,以2018年各地市作物生长对粪肥氮磷的需求量为基础,扣除现有畜禽养殖粪尿可提供的氮磷量,按照一定系数折算成各地区可进一步扩大的畜禽养殖量。考虑到农业生产中畜禽粪尿并不是有机肥的唯一来源,如秸秆还田、菌渣制作有机肥等,本文估算作物对粪肥需求量为理论需求量的70%。表4是基于氮和磷估算出的畜禽养殖潜力结果。可以看出,安徽省各地市畜禽养殖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整个安徽省畜禽养殖发展潜力为5014.79万头猪单位(基于氮)和9789.16万头猪单位(基于磷),取小值,即整个安徽省畜禽养殖发展潜力为5014.79万头猪单位。从地区分布看,各地市间的分布极不平衡,亳州、阜阳、宿州和滁州市畜禽发展潜力分别为660.52、609.85、548.40和527.89万头猪单位,是安徽省畜禽养殖进一步扩容的主体,而铜陵、池州和黄山市的发展潜力较低,分别仅为80.55、88.37和35.99万头猪单位。
图6 安徽省各地市2014—1018年氮、磷累计负荷率
3 促进畜禽养殖业发展策略
3.1 合理规划,促进种养结合协同发展
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主要来源。2015年农业农村部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来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工作,其中“两减”即“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为落实“两减”工作,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每年安排资金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2020年6月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农办牧〔2020〕23号),指出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为达到预定目标,合理规划与布局畜禽养殖业分布,避免与种植业脱节,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畜禽养殖业发展的指导准则。从本研究的数据看,近5年安徽省畜禽养殖业总体平稳,但受多方影响有一定波动,且从种植业生产角度,畜禽养殖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畜禽养殖分布来看,安徽省畜禽养殖业总体上较合理,皖北地区耕地面积大,畜禽养殖规模大、种类多,如阜阳市、宿州市;皖南地区耕地面积少,畜禽养殖规模小,如铜陵市和黄山市。
3.2 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形成有区域特色的畜禽养殖业
安徽省横跨长江、淮河两条水系,但皖南地区雨量充沛,皖北地区干旱少雨。由于养殖业对水量的消耗量较大,且还会产生大量畜禽粪污(水),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布局不同种类畜禽养殖分布对减少当地人水矛盾、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有重要意义。如皖北地区建议减少用水量较大的奶牛养殖量,适当增加用水量较小的家禽养殖量,而皖南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奶牛等牲畜养殖量。对于牲畜养殖产生的污水处理,鉴于皖南地区茶叶、果树种植较多的特点,建议将养殖污水用于茶树和果树等种植。
表4 2018年安徽省各地市畜禽养殖发展潜力
此外,根据各地区畜禽养殖特点,适当增加畜禽养殖规模,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畜禽养殖业,如扩大程岭黑山猪、皖北黄牛等地方特色养殖规模。从目前的调研数据看,安徽省各地区间畜禽养殖结构雷同度较高,单体规模相对较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和地方品牌,这就需要政府的适当引导和政策支持。
3.3 从源头减少畜禽粪污产量,规范畜禽粪污处理工艺
2018年安徽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81.1%,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6和18.1个百分点。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中小型畜禽养殖场的粪污收集、处理不规范,畜禽粪污收集率偏低,部分养殖场(户)产生的畜禽粪污甚至未经任何处理直排入附近沟河,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对于大型养殖场,应严格按照“三分离”的要求进行粪污收集和预处理,并规范粪污处理流程,加强对粪污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管力度;对于中小型养殖场(户),应加强畜禽粪污收集和贮存设施建设,提高粪污收集率,并加强畜禽粪污处理第三方建设工作。同时,应制定地方性法规,规范畜禽养殖用饲料、养殖方式和粪污收集方式等,从源头减少畜禽粪污产量。
3.4 加大对畜禽养殖业扶持力度,确保畜禽养殖业平稳发展
畜禽养殖业是我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养殖业的波动直接影响农村稳定、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工作,也直接影响畜禽粪污处理工作。因此,建议从土地、财政、环保等多方面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地方畜牧和兽医部门积极为畜禽养殖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环保部门为畜禽粪污安全处理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政策支持,国土部门为畜禽养殖场建设和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用地提供支持,财政部门为畜禽养殖场(户)提供小额银行贷款保障,并在财政允许范围内与保险公司合作,提高养殖场(户)抗风险能力。
4 结论
(1)安徽省畜禽养殖总体平稳,2014—2017年全省畜禽粪污总量分别为4182.59、4226.62、4216.65、4224.14万吨,但受外部环境影响,2018年安徽省畜禽养殖规模大幅降低,畜禽粪污产量较上一年大幅减少31.58%,且各地市间差异较大,总体为皖南地区少皖北地区多。
(2)各地市间畜禽粪尿、氮、磷耕地负荷差异均较大,2014年黄山市粪污负荷、氮磷负荷均最高,分别为11.84t·hm-2、80.41kg·hm-2、10.24kg·hm-2,马鞍山市均最低,分别为2.55t·hm-2、15.11kg·hm-2、1.95kg·hm-2,而2018年阜阳市粪污、氮、磷负荷均最高,芜湖市均最低。
(3)从畜禽养殖环境风险看,近5年各地市畜禽粪尿氮、磷产量与作物生长对粪肥氮、磷需求量的比值均在0.5以下,安徽省各地市畜禽粪污耕地负荷总体较低,畜禽养殖规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尤其是淮北、马鞍山、芜湖、铜陵市等地。
(4)从农业生产对粪肥氮磷需求的角度看,至2018年末,安徽省畜禽养殖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整个安徽省畜禽养殖发展潜力为5014.79万头猪单位,但各地区间分布极不平衡,亳州、阜阳、宿州和滁州是区内畜禽养殖进一步扩容的主体,铜陵、池州和黄山的发展潜力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