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互动学习

2021-02-26黄胜梅

求知导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互动学习问题情境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学生应用能力、核心素养培育为侧重点的教学工作正经历一次变革式的调整与更新。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调整教学思路,运用复合式、一体化教学理念推进教学,实现策略的协同与升级,促进学生数学基础能力与进阶能力的稳步增长。文章运用案例解读、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结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情况,阐述了创设问题情境,推动互动学习的价值、思路和策略,据此提出了个人的思考与见解。研究认为,要综合运用问题情境与互动学习方法,融入信息化思维、生活化思维与游戏化要素等内容,提升六年级数学教学综合价值,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增长。

关键词:问题情境;互动学习;六年级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黄胜梅(1968.7—),女,广西合浦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华侨小学,高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一、问题情境与互动学习的意涵解读

(一)问题情境的概念及特点

问题情境是情境教学的一个分支,指的是通过构设教学问题塑造情境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是通过设计一个或多个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探索和解决的完整過程,也是数学教学深入推进的重要策略。

问题情境具有指向性明确、关联性强、启发价值突出等特点[1]。尤其是数学问题情境,能够直接指向某个知识点、疑难点,同时与教材相关内容形成密切联系,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数学思维,提高思维开放度与灵敏度。

(二)互动学习的概念及特点

互动学习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概念,通常指的是借助某种集体组织、协作、互助形式推进的关联性、帮扶性和参与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毋庸讳言,互动学习是多人参与的集体学习,是由语言、肢体、行为和思维的互动、交流完成的,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分组互动学习模式,可以实现“极致小班化”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自由发言、探究讨论,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入认知与理解。

互动学习具有协作性强、氛围感突出、组织便捷、行动快速等特性。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通过组织互动学习,学生可以在班级或小组互动中开动脑筋、打开思路,在与同学的互动交流和彼此切磋中开展密切协作,提升数学综合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互动学习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其组织与开展十分便捷,日常操作也十分快速灵便。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与互动学习的融合价值

(一)二者融合对数学教学综合质量具有拉抬作用

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向深入发展,将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融合起来使用,业已成为新时期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革新方向。尤其是情境教学与互动教学的交融,能够更好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行动自觉具有激发作用。例如,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以问题情境的建构为引领,综合运用“全班互动+小组互动”的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由浅及深的切分处理,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探究问题解决的思路,在思维交流互鉴中形成全新的认识,显然比老师的单纯授课或学生一个人的苦思冥想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因此,问题情境与互动学习的策略融合是小学数学教学综合质量升级的内在要求,其结果也将朝着教学整体发展、提升的方向演进。教师要发挥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巧妙运用互动策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全情投入,使教学策略发挥作用。可以说,问题情境的设计与互动学习的开展,能够破除单一思维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疏通教学模式间的通道,实现教学的融通与进步。

(二)二者融合利于学生积极性和探究能力的开发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积极性、内在兴趣和探究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认为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进程,科学设计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指向性价值。为此,借助问题情境设计和互动学习策略的融合,小学生能够循着问题的指引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的互动探究学习,这样远比个人单打独斗具有更好的效果,也是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良性调节[2]。

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证明,集体互动环境下的良好气氛可以加快学生学习进度,提升学习效率与实践热情。因此,将问题情境的构建和互动学习深度融合起来,为数学课堂注入互动因子,能够大力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发与培育具有显著价值。

三、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与互动学习的融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深入推进学生互动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探究意识,也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为此,要合理设计融合性策略,确保此类教学策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利用认知规律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互动探索

问题情境的设计是为了构建问题导引模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疑惑感和求知欲,这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个方法。设计问题情境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即通过问题的直接或侧面表达,让学生进入“探秘空间”中,并借助与同学、小组成员的互动合作,开展问题的研判、分析与解答。实际上,小学生尚处于未成年阶段,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缺乏全面性,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干预和引导。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就是制造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也是引起学生互动探索欲望的过程。以某个或多个问题为导引,学生们开展互动探索,针对“问题谜面”开展分析,调动所学的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解答,实际上既是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学深化的应有之义。所以,运用学生的认知特性塑造冲突,搭建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们积极互动探索,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增长具有突出意义。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正比例与反比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构建情境的方法,安排学生们开展互动学习,增强对“比例”的正反认识,形成全面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诸如“正比例与反比例分别有什么含义”“正比例与反比例存在什么差别”“正比例与反比例如何用公式表达”等问题,之后安排学生们分组互动,结合课本提到的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并在15~20分钟内给出统一答案。之后,教师选择小组代表对各自互动探索的答案进行分享,最后由老师讲评、解析,指出不足并给予指导。紧接着,教师结合教材开展针对性讲解,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关联的量”“比值”等概念进行解释,同时结合案例回溯之前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学生的困惑。以此为引,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互动,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也提高了探索能力。

(二)创设信息化问题情境,强化分组互动探究学习

情境教学的重要特性就是对实体环境、技术和方法的改造,其间自然也包括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加持。在包括六年级在内的高年级段数学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建构情境,提升技术措施的吸引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和互动感。通过多媒体技术创建问题情境,对小学生开展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们主动开展互动探究,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数学兴趣和信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符合数学教学次序推进的要求[3]。教师可以灵活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提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改善学生们的思维习惯,使之在生动形象、开放包容的氛围中开展自主互动、积极探索,以“问题解决的决心”培育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构建问题情境,安排学生们针对课件提出的问题开展班级互动,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比如教师在对制作“长方体与正方体”微课时,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代表性物体进行影像对比,引导学生分组互动讨论,探索“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征”“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在生活中的案例”等。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输入,全体学生可以参与到开放性讨论中,形成对知识点与概念的理解,精确把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含义,形成数学联系实际的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微课云班课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将传统的线下问题情境搬到线上,随时随地开展互动学习,增强学生们彼此互动、相互协作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要素的合理配置,确保教学良性发展。

(三)创设游戏化问题情境,推动快乐学习

小学生天性生动活泼、好动好奇,这是其生理特性的直观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寓教于乐、轻松自然的态度设计问题情境,将问题游戏化、娱乐化,将数学知识点嵌入到情境细节中,形成润物无声的积极效果,确保学生们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增强互动意识,吸收数学知识,厚植数学情怀。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快乐学习、愉悦互动业已成为小学数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为小学生减负也成了社会性热点。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融入游戏化场景中,这样便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开展互动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师要加强引导与点拨,确保学生学习娱乐两不误。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竞赛式的小游戏,并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引发学生们的探讨和比拼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活跃度。具体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互动,用火柴摆出圆形,并根据本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拼出不同的扇形图。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根据小组成员生日月份的单双数差进行拼图”“根据小组成员性别差异拼出扇形比例图”,同时要求学生把握扇形图的比例大小,边拼边思考,提升对统计图的认识能力。通过这样简单的拼图游戏,学生们可以在小组互动配合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要点,如百分比、比例差等。

此外,学生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常见的统计图进行对比,感受不同的统计图使用的场景差异,探索其优劣势,等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们在游戏化场景中着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互动协作方式提升认知水平,同时激发出全新的思维火花,增强共同进步意识。

(四)联系生活构建情境,培养学生集体协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知识点、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都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关联,这也是数学生活化的直观体现。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强化生活实践与教学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要成为教学的重要突破方向。为此,问题情境的构建要主动对接日常生活,回归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和氛围中感知数学的妙处和应用价值,不断增强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同时,要合理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导入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模式,安排学生开展集体协作、互动解答,确保学生们不断提升集体协作意识,增强团队互助能力。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构建,学生能够以日常思维开展问题解答,同时也可以在与小伙伴的互动帮助中体味数学的快乐,形成扎实的数学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4]。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教材中,涉及“树叶中的比”“大树有多高”“圆柱与圆锥”“确定位置”等内容时,教师都可以发掘出大量的联系日常生活的元素,并巧妙地将之设计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开展互动探索。将这些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数学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构筑互动情境,对学生们调动生活思维、强化数学联系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同时,以互动为依托,学生集体协作探究,也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与实践能力。因此,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对六年级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水平都具备显著意义,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塑造的重要步骤。

结 语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推进的问题情境创设和互动学习,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突出价值,对數学综合质量提升也有显著拉抬作用。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推动互动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热情,帮助学生在集体协作氛围中培养问题思考和解答的能力,渐进式地提升数学探索和实践能力,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要围绕核心知识点与学生身心需求,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提升互动学习水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深入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单臻.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之我见[J].新课程导学,2013(16):66.

[2]冉永涛.师生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5):98-99.

[3]晏伟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21):67.

[4]关永亮.互动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21(3):69-70.

猜你喜欢

互动学习问题情境核心素养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基于互联网UMU互动学习平台下地理教学——以“我们身边的自行车”一节为例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