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发展铸名牌,教研引领育英才
2021-02-26陈嵩
摘 要:“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时代的要求呼唤着高中学校的特色建设与发展。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株洲市一中)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丰厚底蕴的老校。一直以来,学校大力开展特色品牌高中的创建研究,积极探索实施特色发展的战略。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建立学科基地、培养名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通过开发学校特色课程,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校特色建设;核心素养;课程文化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7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程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XJK011BJJ020)。
作者简介:陈嵩(1967.3—),男,湖南桃源人,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本科,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校长,研究方向:学校管理、物理教学。
教育部颁布并施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明确地提出了学校特色发展与品牌建设的基本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什么是特色?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认为特色学校就是在办学方面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思想与理念,并采取特殊的举措,而且能够被全校师生认同,从而形成传统。株洲市一中大力实施特色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特色教学的改革,学校明确特色发展方向、秉持特色发展新理念,在特色发展体系的建构与办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株洲市一中紧抓时代的脉搏、深化课程改革,积极研究学校特色发展与品牌建设的新路径,努力建设“双一流”高中,不断加快学校高品质建设的步伐,以期尽快实现“一中归来梦”!
一、明确特色发展与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信息爆炸时代,信息处理、问题解决的能力对个人发展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以来株洲市一中更多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种过硬的本领体现在优秀品德的塑造上,体现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体现在良好体能的锻炼上,体现在美育和劳动能力的培养上。从株洲市一中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层面上看,在新高考背景下,需要加强教育改革,深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校的特色建设与发展有利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校的特色建设,创建高品质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二、学校特色发展与品牌建设的策略
株洲市一中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丰厚底蕴的老校。一直以来,学校大力开展特色品牌高中的创建研究,积极探索实施特色发展的战略。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建立学科基地、培养名师队伍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
(一)打造校园文化
株洲市一中在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环境的育人价值和文化的育人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引导。学校深入挖掘本校历史文化资源,以“敬信诚毅”为核心理念,以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人,以高雅的人文环境启迪人。学校的多功能活动中心2021年也开始投入使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非常美好的成长环境,达到了极佳的育人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建立学科基地
学校成立建宁国韵民乐团,建立民乐教学教师培训基地。为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建设特色学校的精品课程,株洲市一中在“十三五”期间成立了建宁国韵民乐团。自成立以来,民乐团得到了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建立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曾赴新加坡和我国上海、广州、深圳、郑州、长沙等地学习、参赛和交流,师生视野不断拓展,演奏水平不断提升。民乐团连续多年成功承办了由株洲市教育局主办的“咱们教育有力量”民族音乐会,多次为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教育交流的国际友人进行演奏,促进文化交流。建宁国韵民乐团的快速成长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为株洲市一中“双一流”学校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助力。2020年株洲市民乐教学教师培训基地正式落户株洲市一中,充分发挥学校在株洲市民乐教学教师培训中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目前学校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成为株洲市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教学研讨中心、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研发与集散中心,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的活动中心。基地通过整合市直高中信息技術教师队伍,吸纳省内外信息技术知名专家、学者,组建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学科团队。通过有效整合现有资源,为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到学科融合,减负提质,从而实现一流的信息化数字校园的建设,推动株洲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学校是株洲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总站。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身心健康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学校成立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总站以来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研发和运用了心理健康量表。学校注重心理校本课程建设,例如主题案例式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辅助课程建设。学校心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办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班,并且经常开展心理健康的线上教育培训和线下教育活动。根据各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精神鼓舞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真正做到用心育人。这种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打造名师队伍
打造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名师是学校特色发展和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株洲市一中在创建特色品牌高中的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名师队伍建设。
第一,名家引领。学校拥有名校长工作室1个,名师工作室3个。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教育名家在学校名师培养中的重要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的方面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技能、课程与教学、教育教研等。学校为了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信任的教师队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名师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促进学校师资力量的整体提升,从而推动学校发展。
第二,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即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作为人民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株洲市一中在培养名师队伍时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学校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三,以研促教。新时代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以教研促教改,以教研促教学,最终将成为教育教研的受益者。株洲市一中意识到教研对于一所学校的重要性,倡导学校教师依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自身优势,做一个敢于探索、精于教研、勇于担当的好老师。要知道一位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深受学生喜爱及家长信任的老师对学校的发展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株洲市一中通过开展多项教师技能比赛活动,如青年教师素养大赛等,旨在提高教师的育人实践能力和课堂变革能力,力促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学校创建特色品牌高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开展学科教学竞赛、教案撰写评比等一系列活动;经常带领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研讨;十分重视备课组集体备课,无时无刻不教研,各学科教师在交流中碰撞智慧火花;经常开展“同课异构”、六种课型展示课,尤其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实现了以比赛促成长、以大赛强师资队伍、以大赛促进学校发展。
三、打造特色课程与班级,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课程体系难以适应教育改革要求,在此背景下,特色课程建设应运而生。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校长应带领教师们一起,立足学校发展特点,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优化等方面入手,积极打造特色课程,以此推动学校朝着特色方向不断发展。
(一)构建具有株洲市一中特色的国学课程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得到更好的传承,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蕴含文化底蕴,课堂教学彰显文化素养,由此学生可以对古今中外的多元文化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形成多元世界观。近几年来,学校在国学课程体系建设上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第一,国学课程序列化。学校建构了“三院三层”学校课程体系,借区域位置历史名构建了建宁、徐家桥、庆云山三大书院。其中,建宁书院着力于传承与经典课程,有以國韵(民乐)、国学(经典诵读)、国球(乒乓球)、国茶(茶艺)、国术(武术)、国艺(剪纸、书法、脸谱)、国棋(中国象棋)和国礼(成人礼、克己礼、迎宾礼)为主体的“国”字号校本课程。
第二,从各学科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积极开发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系列课程,如英语组的“英文话说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和“英文话说中华二十四节气”系列课程,地理组的“中华各地域的民族音乐”,物理组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物理知识”,语文组的“中华古诗词民乐新编”等等。
第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了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主要体现在思想上的大智(若愚),在科学上的大真(简朴),在伦理上的大善(道家:上善若水;儒家:厚德载物、博施济众、爱人亲民),在艺术上的大美(中和)。这些方面都体现了人类智慧,所以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做到文化自信,用德育来引领。只有先解决思想问题,学生才能具备学习的动力。注重学生的自我觉醒,唤醒一个孩子原本的良知与德性。例如,主题班会的明礼课。
第四,注重课程实施的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隐性课程,也是国学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近株洲市一中,题有校名“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的巨石映入眼帘,笔法遒劲有力,展示着中国书法的魅力。走进校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学校创始人袁毓煌先生的铜像,学校师生每日在老先生的注视下往返,都会进行“三省吾身”。毓煌广场以巨幅“中华十圣”壁画为背景,衬以“搏”的校园精神文化石。学校综合楼大厅古香古色的巨幅《劝学篇》陪伴师生不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前往学生公寓的大道是《论语》碑廊,让学生潜移默化中领悟为人治学之道。博文楼大厅儒、道、法、墨家的宣传栏让学生懂得东方哲学的起源,梅、兰、竹、菊的文化墙使学生明白中国人的气节风骨。这些,都是国学环境的浸润。
(二)创办国防教育特色班
为了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学校创办了国防教育特色班(简称“国防班”),首批国防班学生于2020秋季入学。开设国防班,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强军号召的重要举措。通过前移国防和军事人才培养关口,打造军队和国防建设人才苗圃,实现学生文化素质和军政素质的双丰收。这一举措得到了株洲军分区、株洲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国防班的教育注重文化学习,注重军政训练,注重品格历练。行为习惯影响学习习惯,通过对学生进行军政素质的锤炼,意志品质的磨砺,行为习惯的锻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极大地促进学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习成绩全面提高,使学生达到“益德、益心、益智、益识、益体”五个维度的综合提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新时代的要求呼唤着高中学校的特色建设与发展。在学校特色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与办学品质的提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深化学校特色建设 转变高中育人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9(12):2.
[2]王桂贤.用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如何建设学校文化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9(90):266-267.
[3]于春波.关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49-250.
[4]王桂贤,周胜彪.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与办学品质的提升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20(S1):26-27.
[5]贺春风.以特色学校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20(S1):18-20.
[6]童顺平.新发展阶段县域特色品牌学校建设桎梏与破解之策[J].教育科学论坛,2021(34):72-74.
[7]刘献君,陈玲.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3):51-54.
[8]王文利,郭婷婷.推进校本课程建设要注重系统性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21(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