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家长行为的逻辑分析
2021-02-26柏悦
摘 要:基础教育历经一轮轮减负,学生课业负担仍有增无减,家长对减负政策的不理解、不接纳、不支持成为推行减负改革的阻力因素。在“双减”政策下,家长应积极行动,推动减负改革。家长行为是由认知、情感、实践构成的复杂体系,遵循着严密的逻辑。在认知层面,家长应逐步认识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迫切性、实施“双减”政策的有效性、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在情感层面,家长要依次学会拒绝从众心理,破解“剧场效应”,理性看待“影子教育”,走出“囚徒困境”,减轻教育焦虑,合理设定教育期望值;在实践层面,家长应按序做到密切家校联系,协同育人,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建立友好亲子关系,引导孩子自主学习,营造良好家庭学习氛围。
关键词:“双减”政策;课业负担;家长行为;逻辑分析
作者简介:柏悦(1995.7—),女,湖北襄阳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顽疾,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个主体,需要三者共同努力。对于学校和社会这两个主体,“双减”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学校应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社会要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对于家长这个主体,减负政策暂无明确规定,但是这并不代表在减负之路上家长可以对孩子放任不管,置之不理。当今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家庭减负是减负工作的主要范畴之一。家长如何行动是能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因素,家长的行为应从对减负的认知、情感、实践三方面展开,每个方面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一、认知逻辑
(一)初级层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迫切性
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家长秉持着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至上的观念。“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广为流传,更是让家长坚信勤能补拙,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因此,很多家长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学习的一种常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业成绩。然而家长却没意识到课业负担过重已经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危害。一方面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时间超负荷的学习导致学生出现如睡眠不足、神经衰弱、脊柱弯曲、眼睛近视、身体素质差等问题。巨大的学习压力容易让学生滋生忧郁、焦虑、厌学等情绪。另一方面课业负担过重会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课业负担过重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家长应认识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中级层次:实施“双减”政策的有效性
多年来,减负政策的颁布不仅未能有效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反而还出现了越减负学生课业负担越重的现象,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家长不支持减负政策,家庭变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来源,学校在校内减负,家长在校外增负。有些家长认为减负就是学生少上一些课,少写一些作业,多一些课外活动的时间。这种观念误解了减负的内涵,减负并不是降低对学生的学业要求,而是减去超出学生身心承受能力、违反教学规律、有损学生发展的负担。虽然学生上课和写作业的时间减少了,但是课程内容更加合理,作业更加科学,学习更加有效率。减负明面上是学习量的减少,实质上却是学习质的提升。还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无暇照管孩子的学习,担心孩子放学后便会玩耍、沉迷于电子游戏,耽误学业,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补习班让教师来监督学习。“双减”政策在提出减负目标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制度,让家长没有后顾之忧。“双减”政策要求: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双减”政策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要求具有操作性,可以通过强化督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来保证课后服务质量,家长要相信孩子在“双减”政策实施下能够学好学够。
(三)高级层次: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被工具化为学习机器,通过不停刷题、考试的方式来记忆知识点,考取高分。在这种只重视智育的培养模式下,学生除了擅长应试以外,其他能力、素质都比较弱。新时代,知识经济逐渐兴起,世界各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应试教育俨然不能适应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国家首次提出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来,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虽然目前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仍处于博弈的状态,但是我国始终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工作重点,终将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分析国家发布的政策文件可以发现,素质教育总是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紧密联系在一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通往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家长应从注重孩子成绩转为注重素质培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跟随改革的步伐一起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情感逻辑
(一)初级层次:拒绝从众行为,破解“剧场效应”
教育从众是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因为家长很容易受其他家长教育行为的影响,通过仿效来与其他家长保持一致。当有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购买辅导资料时,其他家长便会争先恐后地也给自己的孩子报辅导班、购买辅导资料, 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这种从众行为会加剧“剧场效应”。“剧场效应”是这样一种现象,即在一个剧场中,开始观众都坐在座位上看戏,突然有一位观众为了能看得更清楚便违反剧场规定站起来看戏,剧场管理员没有劝阻。由于被遮挡了视线,后排观众也不得不站起来看戏,最终的结果就是全场观众都站着看戏。家长就如同看戏的人一样,最初家长们都无意间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有的家长很随性,想让孩子快乐学习、轻松学习、自由学习,但是当其他家长都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进行加码、“抢跑”后,不得不跟着增加学业负担,不想让孩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最終的后果就是:对于孩子来说,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课业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家长来说,家庭教育支出越来越高,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对于教育本身来说,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破解教育中的“剧场效应”之道是:家长既不要当破坏规则第一个起身“看戏”的人,也不要当陆陆续续站起来“看戏”的人,所有家长都起身“看戏”与一起坐着“看戏”效果一样,但是大家更累,付出的代价更大了。
(二)中级层次:理性看待“影子教育”,走出“囚徒困境”
“影子教育”指中小学阶段利用课外时间、在学校以外进行的针对学校科目的有偿补习辅导教育。简明扼要地说,“影子教育”就是课外补习。为了提高教育竞争力,家长不征询孩子的意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盲目地加入课外补习大军中。不置可否,孩子在学校学习时未能消化有关知识点,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适当的课外补习可以跟上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成绩。但是过度的课外补习反而会引起孩子丧失学习兴趣、上课态度不端正、依赖课外补习等副作用。“影子教育”的角色应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然而,家长却本末倒置,将“影子教育”凌驾于学校教育之上,掉进了无休止送孩子穿梭于各种辅导班的旋涡当中,在教育竞争中迷失自我,减负也逐渐陷入了“囚徒困境”。
减负是如何陷入“囚徒困境”的呢?假设A、B两名学生各方面条件一模一样,在不增负的情况下,成绩收益相同(收益以0来计数),但是由于升学名额有限,只有一名学生有机会上大学,双方是否选择增负会导致成绩收益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毫无疑问,增负会带来成绩的提升,但是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容许自己冒一点儿风险,在不确定其他家长是否会给孩子增负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会选择给孩子增负来提高成绩,最终达到的纳什均衡是(增负,增负)。虽然孩子的成绩提升了,但是并不代表孩子在竞争中就获得了优势,能否有机会上重点学校取决于相对成绩而不是绝对成绩。从家长个人角度来看,增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是从集体角度来看,则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走出“囚徒困境”,家长要保持头脑清醒,理性对待“影子教育”,仔细考量孩子是否有必要参加课外补习。为了竞争而进行课外补习只会将“起跑线”前置,对大家来说有害无益。
(三)高级层次:减轻教育焦虑,合理设定教育期望值
近些年来,家长教育焦虑愈演愈烈,由最初的为高考焦虑到现在的为中考、小升初焦虑,甚至为上幼儿园焦虑。当教育结果与教育预期产生偏差时,家长就会出现忧虑、恐慌、紧张、不安、烦躁等情绪。家长产生教育焦虑症状固然一部分是由社会因素导致的,但是也有来自家长自身的原因。减轻教育焦虑,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上一所好大学,未来找一份好工作,更在于让孩子在当下生活经验中生长和发展。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是生活的本身,为了当下的幸福。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促进个体生命的自我成长。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当下自身发展的需要,注重孩子的成长。家长要设定教育期望值,正视孩子的能力水平,不要把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应正确认识孩子的发展潜能,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放平心态。
三、实践逻辑
(一)初级层次:密切家校联系,协同育人
教育生态系统中对孩子产生最直接影响的是微观系统,包括学校、家庭和社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教育回归学校,但并不代表家长可以松一口气。家长要认识到在教育中,学校和家庭都是承担孩子教育的主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彼此要相互理解,协同育人。在家校协同育人中,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家长与学校进行沟通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可通过微信、QQ、电话、邮箱等途径与教师联系,线下要主动地参加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面谈日等活动与教师交谈。家长要积极配合并协助学校教育工作,家委会不要只停留在举办春秋游、迎新活动的协助阶段,可以积极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
(二)中级层次: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建立友好亲子关系
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下,有的孩子虽然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心理失衡,与父母关系紧张,这是得不偿失的。家长要转变观念,不要以成绩论成败,要关注孩子自我内在的发展和完善,注重孩子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重,与孩子建立友好关系。平时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沟通时不要总谈论学业,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倾听孩子心声。沟通时家长注意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不能试图让孩子屈服于自己,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待一些事情。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家长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思想情绪变化,如若发现孩子出现一些异常行为,要及时给予指导,进行纠正。
(三)高级层次:引导孩子自主学习,营造良好家庭学习氛围
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习自主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内发比外铄更重要。有效的学习是学生的自发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家长的主要任务不是强迫孩子学习,而是要唤醒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活动,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長在生活的点滴中训练和加强。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不仅是休息和娱乐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场所,建立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至关重要。第一,当孩子学习之时,家长需要确保环境的安静,不要让孩子受到外界电视声、说话声等嘈杂声音的打扰。第二,家里还可以通过设置书房,购买一些适宜孩子阅读的书籍,陪伴孩子阅读的方式让孩子养成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奋好学的榜样,平时休闲时间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打游戏,而是开展一些读书、写字类学习活动。
结 语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家长要在认知、情感、实践上积极作为,减轻孩子课业负担。诚然,减负减不下来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只要高等教育资源处于稀缺状态,教育竞争就无法避免,减负目标就难以实现。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部门只有增加对教育资源的供给,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 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021-07-24.
[2]王晓平.教育减负中家长阻力的社会心理机制及其化解路径[J].教育导刊,2020(11):19-25.
[3]贺武华,娄莹莹.中国式“影子教育”及其规范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20(7):142-15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