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物理阅读微课程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

2021-02-26陆洪明

求知导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应用途径微课程

摘 要: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物理阅读教学很容易被教师忽略,但物理阅读非常重要。物理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发散学生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物理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物理阅读与新时代微课程的有机联系,可以让阅读微课程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

关键词:物理阅读;微课程;应用途径

课题项目:本文系叶婷、徐沛主持的2020年度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多元‘阅读微课程’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实践研究”(D/2020/02/16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陆洪明是核心成员。

作者简介:陆洪明(1982.11—),男,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阅读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进行物理阅读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找到相关的物理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在近年来的物理中考中,物理试题的立意情境创设都非常新颖,如果学生没有读懂题,即使掌握了基础的物理知识,做了大量的练习题,也无法顺利解题。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素质化的理念下,阅读成为学生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在当前时代,教师就应借助微课程的方式,让物理阅读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

一、培养初中学生物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初中学生物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非常突出[1]。进行物理阅读是物理教学深化的有效途径,物理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物理学科中有很多知识点,学生通过深层阅读能够对知识点的具体产生情况有全面了解,提高物理成绩,进而提升物理学习效果。物理阅读是拓展学习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探究精神,让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全面提升,物理阅读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非常重要。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到物理和社会的联系,可以培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思想,最终培养良好的品行,实现全面发展。

二、开展初中學生物理阅读微课程的原则

为培养学生掌握物理阅读的习惯和正确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围绕着以下原则开展:对物理基本知识要着重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基本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物理阅读的过程中,对于那些难点内容要进行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这些复杂抽象的知识亦是如此。借助反复阅读,学生对物理的语言能够有规范化的认知,这样才能达到全面理解的效果。对于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可以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区分。对物理图像,要认真地阅读,了解图像中的明确内容,这样能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会了解解题条件,面对解题的具体条件,需要通过审题—读图—思考—解题—检查等步骤全面了解,真正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初中学生物理阅读微课程要坚持一个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物理阅读微课程只能作为课堂的补充,不能作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才能够发挥其突出作用。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习存在难学的主要原因就是不会阅读,尤其是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存在问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物理学习阅读时做好相关记录。首先是做好标记,在物理阅读中对各种公式、概念、定律做好相关的标记,明确好物理的量,对其标上名称、单位适用范围等。如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等这样的标记能让学生阅读时更有针对性。其次是做好补充,因为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点无法做到深度理解。如惯性概念,课本中指所有物体具有的性质,这样的表述较为笼统,学生不知该如何深度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举例说明,强调惯性作为物体固有属性,和物体运动的情况、受力无关,而质量是惯性唯一的度量标准,这样学生对惯性就有了明确的认知。最后是做好标注,对个别知识点加以说明,提升学生认知的深刻性。在这个过程中,适当运用要点阅读法、笔记阅读法、归纳或结合阅读法等,能够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长远发展。

三、物理阅读微课程帮助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方法

(一)立足物理实践,阅读贯穿课堂

阅读微课程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贯穿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阶段,这些阶段围绕学生不理解的内容,全面地进行教育教学。在课前借助微课阅读,让学生实现高效课堂预习。结合具体的理论知识展开阅读,会让阅读变得异常枯燥,长此以往,学生就无法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借助微课让学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方便后期的课堂学习[2]。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运用移动设备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观看微视频,学生可结合自身,有针对性地弄懂某个具体知识点,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一课,对物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学生日常在围绕课本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对这几种物态的变化情况产生疑问。教师借助微课程,能够让理论和视频有机联系起来,让阅读微课程帮助学生实现针对性的学习。教师运用微课视频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进行表达,将其含义的重点通过视频的方式放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能够让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进行微课阅读,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全面了解,在课堂上借助相关实验让学生了解这些物理现象,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阅读。课后,除了能够借助微课的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在视频中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自己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再借助阅读微课程,可以让学生对微课程中浓缩的概念予以了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二)阅读情境创设,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物理阅读微课程融入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学有更深刻的学习和认知。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提高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例如在微课的视频中,围绕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引导,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抓住问题去阅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微课视频中简单问题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即将展开的阅读微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微课程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接着教师通过询问的方式进行引导,给学生按小组安排学习目标任务,让学生共同完成阅读任务,逐渐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物理阅读微视频播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样的简短问题一般都能够在微课程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整个微课程视频观看过程中。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一课中提到了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还涉及一个历史事件,即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小故事。这样的小故事就能够通过微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的兴趣被最大限度地吸引和激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阿基米德原理,在当前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实际情况。学生联系生活,会发现气球上升就用到了阿基米德原理。在进行具体的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操作的步骤会以语言和图表形式呈现,在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抓住了重点之后,可以流畅进行操作。学生掌握了阅读的重点,在了解了基本原理之后,看到相关的物理习题就会更加有侧重点,借助阅读微课程中良好情境的创设,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把握阅读的重点,真正将这种习惯用到物理学习中,帮助自身实现更好的发展[3]。

(三)善用插图和实验,提高阅读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并结合物理课程的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或者方式来不断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善用物理课本中的插图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现在的物理课本中,插图的内容非常多,为原本严肃的物理学平添了几分活泼和灵动感。这些插图有的是卡通漫画,有的是学生的身边事,形式非常多样,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对学生理解文段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注意插图和文段的关系,不能只看文段不看插图,也不能只看插图不看文段,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插图来加深对文段的理解,利用文段的诠释来更形象地了解配套的插图,让学生不再觉得物理知识晦涩难懂,提升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一课,其中有一个阅读内容 “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插图让学生体会到气囊弹出时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文段的内容,学生在阅读插图和文段的同时再结合自己的乘车经历,就能比较快速地了解到惯性的相关知识,并且学到交通安全内容,在以后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乘车时,会加强安全防护。这一阅读是物理课本内容和生活运用上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

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实验并结合文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物理课也是一门带有实验性质的科学,特别是一些比较难懂的内容,通过实验的手段可以让学生恍然大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来对物理规律、物理现象或者物理方法进行相应的演绎,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好地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更好地验证物理的知识。

(四)阅读要有针对性,善用小结反馈阅读质量

物理学中有概念、定律、公式、阅读材料等相应内容,针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阅读要求和侧重点.比如,对于一些公式、概念或者定律,就要求学生对其中的每个字都要摸透其内在含义;对于阅读材料,教师要求学生要掌握材料中的精髓。总之,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给学生设备相应的阅读任务。

比如,在学生阅读物理学概念时,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能够对概念进行叙述、判断、举例。概念一般都言简意赅,每一个字不多不少,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概念中每一个字的含义,让他们学会在字里行间做好学问。理解概念离不开对概念的運用,教师要根据学生举出的相应例子或者让学生对相应例子进行判断,来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物理学中的概念。

同样,物理学中还有很多公式和定律需要学生掌握和记忆。在学生阅读这些知识点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口述定律,对定律确立的条件、公式中的符号、量的单位及常数的意义都要进行熟练的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比如,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解题并对照正确答案,如果结果是对的,教师再从解答格式上要求学生解题规范;如果结果是错的,教师就要求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剖析以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物理课本中有很多阅读材料,教师在让学生阅读这些材料前,要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小结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对学过的章节进行知识小结,让他们画出知识间的脉络,找出重要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把所学的内容变成自己理解的内容,这才算真正地把课本吃透,把知识学会。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特定章节内容并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比如,教师提出纲要,让学生完成“枝叶”,最后教师不提示纲要,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阅读和理解来建立知识网络系统,对特定章节的内容进行小结。一章节结束后,教师可以继续要求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全部内容进行总结、复习,比如教师引导学生把物理分为力、光、电、热等几部分,让他们通过理解和加工,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体系,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统览课本,对零碎的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都非常有益。

(五)围绕学生,设置个性化的微课程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教师在设置微课程时,可以让微课程更有针对性,更个性化,这样能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实现针对性的进步。例如,教师在课上可对学生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程度进行划分,学习能力较快、理解透彻的学生为A类,学习能力中等、理解一般的学生为B类,学习能力稍差、理解较为困难的学生为C类。针对这三类学生,教师在进行阅读微课程设置时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对C类学生以理论描述的微课程为主,对B类学生简单地设置一些思考型问题,对A类学生设置一些更为深入的问题,使这些学生都能够在针对性的微课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发展进步。

结 语

物理阅读教学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始终。在物理中,无论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践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物理阅读教学。在物理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对相关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提升。教师能够挖掘生活中的相关阅读素材,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借助于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学习,实现全面提升,实现个性化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帮正.“物理+阅读”:探索概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关联[J].教育视界,2021(13):64-67.

[2]秦晓文.初中物理阅读类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建议[J].中学物理,2021(8):23-25.

[3]杜恒军,许月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物理之友,2020(7):

19-21,24.

猜你喜欢

应用途径微课程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的应用途径
班主任工作“微”管理
汽车类电子通信安全技术的应用途径
自主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浅议快乐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途径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