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砥砺“赤子情怀”的江中行动

2021-02-26杨勇

求知导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

摘 要:“红色文化砥砺‘赤子情怀’的江中行动”是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江安中学、江中)的一项基于红色革命传统的教育项目。实施这一项目,既是对学校传统德育项目的传承、提炼、深化和创新,也是对学校扎根乡村热土八十年教育征程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学校用丰富的教育成果向建党百年献礼系列活动之一。文章通过“红色文化砥砺‘赤子情怀’的江中行动”项目的基础和创意、建设内容、实施途径以及项目效能与成果预设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红色文化;“赤子情怀”;品格提升

作者简介:杨勇(1978.5—),男,江苏如皋人,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红色文化。

一、项目基础

(一)学校有着富含红色基因的文化渊源

1.红色工农武装革命根据地

江安高级中学建校原址古刹宝庆寺,是如皋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1926年10月正式建立如皋第一个中共党支部,1929年8月建立如泰工农红军(中央序列的中国工农红十四军前身),红色文化在江安中学落地生根。何坤、张爱萍领导土地革命,建立中国工农革命武装。

2.如西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0年8月,陈毅军长率新四军东进,建如西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2月,以“坚持抗日民主立场,贯彻学用一致精神”为建校宗旨办如西中学,江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创建最早的农村学校之一。1942年11月,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对苏中三分区和如西县党政军同志及学校全体师生做报告,畅谈民主团结,宣传抗日主张,给赤诚学子投身抗日救亡以很大的启迪和激励。在烽火连天的抗日岁月里,学校有400多位学子毅然投笔从戎,更有25位烈士捐躯赴国难。

一部建校史,也是一部红色革命历史,一部荣耀史。红色是江安高级中学学校文化的重要底色。

(二)学校有着彰显红色文化的育人氛围

校训“诚·毅”,彰显学校“对党对国赤胆忠心,为乡为民勇敢刚毅”的育人追求。如泰工农红军建军遗址、流芳坛、爱国池、革命烈士诗抄碑林等校园环境,常态化、主题化开展“每日唱国歌”“每月一红歌”“每月一红色影片”等系列教育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三)学校有着蕴含红色资源的课程基地

学校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先后建成1个红色教育主题园、4个红色教育专用馆室,组织开发并实施了“中国革命史”“如皋地方革命史”等6门校本课程,成功通过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课程基地验收。

(四)学校有着指向红色党建的品牌项目

2018年6月,“红色背景下的‘真诚’党建”荣列江苏省中小学首批“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产生了广泛社会效应。《新华日报》以《“真诚教育”托起“江中梦”》为题,介绍了江安中学优质红色党建品牌建设的经验。如皋市财政系统多家单位来学校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二、项目创意

(一)关于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是革命的颜色,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及其蕴含的革命精神。

江安中学坐落于素有“苏中小延安”之称的红十四军诞生地——如皋市江安镇,红色文化就是要用这片革命沃土的人文韵致、质朴情怀,在江安中学学子中形成一种心怀亲红情怀、敬红情意、向红情志的文化氛围,不断激发爱国心、强国志、报国情。

(二)关于砥砺

砥砺,即为磨炼勉励。本项目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学生在认识、认同、践行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行为举止、精神面貌得到持久而深入的磨炼并升华。

(三)关于“赤子情怀”

赤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象征纯洁无瑕、自然淳朴,而且具有抗争世俗、坚守素志的赤诚。本项目中,让红色基因在学生思想中融入、转化和积淀,彰显“培养‘大爱大德大情怀’时代新人”的“江中表达”。

(四)项目目标

在建黨百年、建校80年之际,冠此项目为“江中行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突出新时代江安中学学校红色文化在传承中有新内涵、新表达、新发展;二是突出江安中学学校红色教育在传承中有新理念、新目标、新作为;三是突出江安中学学校红色品牌在传承中有新品质、新影响、新效应。

三、建设内容

本项目采用“1+4+1”的项目架构,“1”即一个组织架构,名为“新青年自我觉醒成长联盟”;“4”即“四大行动”,分别为“红色文化课程的校本融创行动、砥砺赤子情怀的新青年创享实践、红色场境资源的先锋表达行动”“家校社一体的自在自觉行动”;“1”即一个以《江中赤子三省手册》为载体的评价方式。

四、实施途径

(一)联盟联动,自主养德

学校将原有的学校团委、学生会、班委会等学生自主管理组织,进行了升格和重组,成立新青年自我觉醒成长联盟,设置红色文化学习中心、赤子情怀行动中心、自主自治发布中心、自我教育评价中心四大项目管理中心,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润物无声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头雁引领和联盟联动相结合、家校引导和三省自觉相结合,充分发挥觉醒成长的持续效应、联盟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江中学子在红色文化学习、红色实践、红色精神反思中自省自励、自主养德。

(二)江中行动,砥砺前行

1.红色文化课程的校本融创行动

(1)开发校本课程,让红色文化在继承发扬中绵延。整体规划、开发与实施“江中红色教育”系列校本课程。编制《“江中红色教育”校本实施指南》,在已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地方红色资源,整合、改编、开发相关课程,实现红色教育校本课程系统化、结构化、系列化。

(2)践行“五育”并举,让红色文化在融会贯通中延展。本项目拟将红色文化渗透在班团活动、综合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树立“为人民而学”的成才理念、赤诚情怀。

2.砥砺赤子情怀的新青年创享实践

(1)整体布局,构建红色教育特色活动。一是红色宣讲社团活动。学校红色宣讲社团在思政教师指导下,以江安地区红色文化为基础,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革命历史、革命故事。二是红色节日活动。在重要纪念日、传统节日、重要时点开展个性化、序列化主题教育活动,如清明节“云上祭扫先烈”、“五四”青年节、“两万五千米微长征”等,在实践中不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理想教育。三是红色实践活动。与如皋市红十四军纪念馆、吴庄烈士陵园、如皋博物馆等开展馆校共建、协同教育,提升红色教育实效。

(2)移动互联,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采取微影视、微音乐、微情节、vlog等方式,促进红色文化传播的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效果。

3.红色场景资源的先锋表达行动

(1)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建构红色文化之境。根据文化传播理论,从精神形态、物质符号、文化记忆三个维度建构江中红色文化内涵结构模型,系统阐述江中红色文化内涵。

(2)重构红色物型景观,开拓红色文化之界。打造全新的党史文化走廊,完善革命烈士诗抄碑林,充实如泰工农红军微型纪念馆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和洗礼。

4.家校社一體的自在自觉行动

(1)以“红心”唤“红心”,让“赤子”育“赤子”。树立“党建+”的理念,建设一支高水准的党员教师队伍;用好“团建+”的策略,激发青年团员的内驱力。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让红色种子在江中教育热土上开出红色繁花。

(2)以“信仰”定“信仰”,用“榜样”引“榜样”。在教师队伍中开辟江中红色讲坛,推行江中红色课堂,寻找江中红色模范,弘扬红色教育理想,开展江中红色家访(关注特殊学生、关怀特殊家庭)……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红色文化的践行者,让每一位学生在江中的红色教育中,感受、亲近、拥有赤子情怀。

(3)以“师能”强“师能”,因“行动”而“行动”。开展“探寻英雄足迹”“寻访身边英雄”“劳模工匠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促进师生以老区革命英雄、身边劳模工匠为师,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让江安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闪耀着红色的光辉。

(4)以“合作”强“合作”,将“担当”赋“担当”。学校成立家校社合作委员会,坚持家校联动、社校联动,全面调动多方资源,让来自家乡历史的红色文化进入校园、进入课堂,激发江中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三)慎终追远,不忘初心

学校为每一位学生配发的《江中赤子三省手册》,分为“自我之思”“朋辈之赏”“导师之言”三个板块,促进学生加强自主评价,提升自我意识,汲取革命力量,承担时代使命,获得终身发展。

五、项目效能与成果预设

(一)效能预设

其一,创新红色教育体系,培养时代新人。以红色文化砥砺青年学生,创新革命传统教育实践体系,培养具有赤子情怀的时代新人,即有理想信念情怀、有热爱人民情怀、有成才报国情怀、有勇于担当情怀、有勤奋自砺情怀的时代新人。其二,强化立德树人意识,提升教师育人品格。进一步增强教师育人意识、课程意识、文化意识,做红色资源的保护者和传承者,做红色教育的发展者和创新者。其三,发扬学校传统优势,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进一步放大传统项目的优势,顺应时代特征,不断发展、丰富学校红色文化内涵,使学校红色教育有新理念、新目标、新作为,使红色江中教育品牌在传承中有新品质、新影响、新效应。

(二)成果预设

一是建构涵盖精神形态、物质符号、文化记忆三个维度的“江中红色文化内涵结构模型”。二是开发并建设好“江中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体系,使其系统化、结构化、系列化。三是形成江中特色的红色实践活动成果集,红色短视频资源库。四是培养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党员模范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形成具有江中红色印记的教学文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共和国是红色的 习近平谈坚守革命信仰[N].中国青年报,2021-06-28.

[2]鞠九州.“真诚教育”托起“江中梦”[N].新华日报,2013-10-28.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探索
红色旅游对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研究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红色文化: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
遵义会议题材宣传画中的象征手法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