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主治疾病谱的古代文献研究*

2021-02-25吴嘉萍娄必丹李静邢尧丹谌爱华杨雨婷

河南中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单穴劳宫条文

吴嘉萍,娄必丹,李静,邢尧丹,谌爱华,杨雨婷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2400

手厥阴心包经是人体重要的经脉,早在公元168年以前,《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就有其循行及主病的相关描述,后世医家对其有丰富的见解,其经穴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有医家发现心包经穴对于脑病等其他病证具有特殊疗效[1-2],心脑之间生理病理上的作用机制也在探索中得到证实[3-4],表明其经穴应用范围还有很大扩展空间。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一类重要的腧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和《难经·六十八难》载,井、荥、输、经、合五穴各有其相应的特点。而现代医家临床运用手阳明经五输穴组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5],一些科学研究也发现,五输穴具有特殊的生物物理特性[6-9],说明五输穴作为一组腧穴也可能存在其特定的主治规律。故为了更好地了解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的临床特点及其应用规律,现对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的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以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医典》[10](第5版)收录的1 156部中医古籍作为初步检索源进行数据检索,再对照《中国针灸文献提要》[11]和《中国医籍大辞典》[12]中的书目进行补充检索,并建立数据库。

1.2 文献检索策略检索词为心包经五输穴五个穴位名称及其别称。以《经络腧穴学》[13]《中国针灸穴位通鉴》[14]《中国针灸学词典》[15]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作为参考,补充“中冲”检索词“中指尖”“手中指端”“中指端”,补充“劳宫”检索词“五里”“鬼路”“掌中”“手心”,补充“大陵”检索词“太陵”“心主穴”“鬼心”,补充“间使”检索词“鬼路”等进行检索,若在文献查阅过程中发现新的腧穴别名,则补充其为检索词,并对检索出的条文进行校正。

1.3 文献纳入标准①有关心包经五输穴单穴主治病证的条文;②有关心包经五输穴单穴应用治疗病证的医案;③心包经五输穴单穴主治病证概述性的条文;④歌诀、歌赋中记载心包经五输穴单穴应用病证的条文。

1.4 文献排除标准①用于定位归经的条文;②内容为介绍相关别名的条文;③作为经脉循行的条文;④病证描述不明确的条文;⑤对于重复叙述的医籍,不予纳入,以原始医籍为主。

1.5 数据的录入和规范建立数据库:将涉及心包经五输穴单穴主治病证的相关文献条目一一摘录,按照腧穴名称、病名或病证、原文内容、病证归类、出处、时期等6项内容录入Excel表格中,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统计处理。

病名、病证的规范化:不同古籍中记录的病证各不相同,需要对各腧穴主治病证进行统一、规范化命名,即对同一疾病的不同病证进行归类,对不同疾病的相关症状进行拆分。病名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16]《中医临床诊疗术语》[17]进行规范统一,所有病证根据《现代针灸病谱》[18]等进行归类。如“心悸”“胸痹”归入心血管病证,“癫证”“狂证”“中风”归入脑系病证,“汗证”归入内分泌系统病证,“腹痛”“腹胀”归入消化系统病证。此外,还需对检索出的病证名进行查阅后再分类,以参考书出现的词为标准,如“天钓”属于儿科“惊风”范畴。症状一样或极其相似的病证则进行病证名统一,如“手心热”“掌中热”“掌热”“手掌烦热”统一为“手心热”。若其中的病名不能准确概括原文中的病证,则以古籍所载病名为准进行统一规范,如“小儿客忤”“夜啼”归入儿科病证,“腋肿”归入骨关节及结缔组织病证。

腧穴的规范化:在古代文献的记载中,许多腧穴的名称书写是别名、简称或繁体字,需要将其规范为标准通用的腧穴名称。例如:“中指尖”“手中指端”“中指端”规范为“中冲”;“鬼路”“掌中”“手心”“五里”规范为“劳宫”;“太陵”“心主穴”“鬼心”规范为“大陵”;“鬼路”规范为“间使”。由于古代文献记载的腧穴名称多有歧义,例如“五里”,既有可能表示“手五里”“足五里”,又可能是“劳宫”的别名,就需要对出现检索词的部分及其上下文进行仔细阅读和揣测,并咨询权威专家意见后进行纳入和排除。

2 结果

数据分析处理,本研究纳入条文2 093条,心包经五输穴各单穴主治病证共涉及111种。其中,涉及病证“热病”相关条文有117条,但由于导致热病的病因病机多种多样,可划分为多个系统,无法将其归属于具体的某一类,而古文也并未对该病证进行详细阐述,故将其数据剔除。故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要求条文1 976条,涵盖139本古籍,共涉及主治病证110种,包括了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消化系统、心血管病证等。

其中,中冲主治条文有287条,涉及34种病证,频次最高的分别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87条)、心血管病证(73条)和内分泌病证(54条);劳宫主治条文有478条,涉及42种病证,频次最高的分别是消化系统病证(130条)、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75条)和五官病证(72条);大陵主治条文有365条,涉及46种病证,频次最高的分别是心血管病证(80条)、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63条)和消化系统病证(62条);间使主治条文有386条,涉及53种病证,频次最高的分别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107条)、心血管病证(58条)及消化系统病证(54条);曲泽主治条文有460条,包括41种病证,频次最高的分别是呼吸系统病证(89条)、消化系统病证(81条)和心血管病证(74条)。五个腧穴皆可主治的病证共有5种,依次是胸痹、心悸、癫证、狂证和郁证,可见,心血管病证(288条)和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201条)是其组穴主治的优势病种。

2.1 中冲穴单穴主治病证分析中冲穴单穴主治病证共34种,出现频次排名前10的分别是胸痹、心悸、手心热、烦心、汗证、中风、中风舌强、夜啼、身热、舌痛,见表1。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心血管病证和内分泌病证是中冲穴主治条文最多的三类病证,其中,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的总频次和病证种类最多。

2.2 劳宫穴单穴主治病证分析劳宫穴单穴主治病证共42种,出现频次排名前10的依次是噎膈、癫证、便血、口臭、黄疸、郁证、衄血、尿血、咳嗽、胸胁痛,见表2。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消化系统病证为劳宫穴单穴主治频次最高的病证,其次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和心血管病证,涉及病证种类也是消化系统为多。

表1 中冲穴单穴主治病证表

表2 劳宫穴单穴主治病证表

2.3 大陵穴单穴主治病证分析大陵穴单穴主治病证共46种,频次排名前10的依次是胸痹、心悸、狂证、呕吐、癫证、呃逆、咳嗽、喉痹、嗌痛、手痹,见表3。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心血管病证、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消化系统病证是大陵穴单穴主治频次前三的病证。其中,心血管病证的总频次最高,但消化系统病证种类数目最多。

表3 大陵穴单穴主治病证表

2.4 间使穴单穴主治病证分析间使穴单穴主治病证共53种,频次排名前10的依次是呕吐、胸痹、狂证、心悸、癫证、烦心、喑哑、汗证、月经不调、臂痛,见表4。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心血管病证及消化系统病证是间使穴单穴主治的优势病种。其中,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既是主治频次最高的病证类别,也是病证种类数目最多的一类病证。

表4 间使穴单穴主治病证表

2.5 曲泽穴单穴主治病证分析曲泽穴单穴主治病证共41种,频次排名前10的依次是口干、心悸、胸痹、喘证、呃逆、咳嗽、惊风、伤寒温病、呕吐、呕血,见表5。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病证、消化系统病证和心血管病证是其单穴主治频次排名前三的病证,而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是其主治病证种类数目最多的病证。

2.6 心包经五输穴组穴主治病证表将上述五个腧穴的主治病证整合起来,心包经五输穴皆可主治的病证共有5个,依次是胸痹、心悸、癫证、狂证和郁证,见表6。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心血管病证和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是心包经五输穴组穴主治的优势病种。

表5 曲泽穴单穴主治病证表

表6 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组穴主治病证总表

3 讨论

经统计分析,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的古代临床应用广泛,在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消化系统、心血管病证、骨关节及肌肉结缔组织病证、呼吸系统病证、内分泌病证、五官病证、儿科病证、外科病证和皮肤科病证等中均有应用。

井穴中冲既可主治本经病证,如胸痹、心悸、心痛,又具有井穴特异性主治作用,对于“病在脏者”的中风、厥证等病证具有较好疗效,对于癫证、狂证、郁证、失忘等神志疾病亦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与中冲穴属于“十宣”有关,可开窍醒脑、宁心安神。根据三焦辨证学说,手厥阴心包经是温病上焦证候的重要经脉,故其可主治身热、手心热、中暑等热性病证。中冲可治疗汗证,心包为心之包膜,代心受邪,而心在液为汗;中冲还可用于嗌痛、口疮、口糜、口臭等头面部疮疡病证,根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理论,表明中冲有消肿止痛的功效。此外,中冲有清热泻火、安神镇静之功,对夜啼、惊风等心经有热而不宁的儿科病证有卓效。

心包经荥穴劳宫除可治疗本经心系病证,亦常用于消化系统病证和神志病证,可治疗噎膈、噫气、呕吐、呃逆、腹胀、恶心等脾胃病证,这就与《难经》提出的“虚者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本经补母泻子法相对应,劳宫为心包经荥火穴,火为土之母,故其可治疗太阴脾土疾病。劳宫穴又为十三鬼穴之“鬼窟”,可清心镇静安神,中风、癫证、狂证、郁证等病位在脑的疾病亦是其单穴主治的高频病种,这可能与心脑共主神明理论相关,故心包经腧穴可治脑病。此外,便血、衄血、尿血、吐血等血证也为其所主治,血行脉外多由热毒所迫,“荥主身热”,故其善泻热邪,对于手心热、口疮、腋痈等热证亦有良效。

大陵为心包经原穴和输穴,《针灸大成》称其为“鬼心”,既可治疗心血管病证,又常用于治疗神志疾病。根据五行理论,大陵性属土,可治疗呕吐、呃逆等胃脘疾病。“输主体重节痛”,大陵还可治疗各类痛证,尤其是上肢病证,如手痹、臂痛,这也体现了腧穴的近治作用。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古人常运用大陵穴治疗喉痹、嗌痛、目赤、口干、口臭、舌痛、耳聋、耳鸣等,这与现代教材所述有一定出入,笔者认为,大陵为心包经原穴,能使三焦通达,人体上部火热之邪可随下焦水液排出,三焦经与心包经相表里,其“从耳后入耳中”“至目锐眦”,与耳、目关系密切,心包为心之外膜,心在窍为舌,手少阴心经与咽喉、目、舌关系密切,故大陵可用于治疗五官病证。

间使为心包经之经穴,能治疗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消化系统病证、心血管病证等。因其性善行气活血散滞,如气血流行之通路,故又有“鬼路”之称,为“十三鬼穴”之一,其对癫、狂、痫、郁、厥等神志疾病疗效较佳[19]。间使位于上臂两筋之间,臂痛、瘈疭、肘痛、手痹、肘挛等上肢局部病证皆为其优势病种,体现了腧穴的近治作用。其对喑哑、失音等有特异性主治作用,这与“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相符合。本研究发现,其亦可治疗呕吐、呃逆、喘证等气逆性疾病,对瘰疬、积聚、瘿病等气血阻滞病证亦有良效,这也许与其性善行气活血散滞有关,故常应用于气血壅滞的病证。

曲泽穴善于治疗咳喘、肺胀等呼吸系统病证,根据五行理论,曲泽为心包经之水穴,对于金旺的肺系实证,可子穴治母,泻肺中实邪。此外,曲泽还可用于治疗风疹、瘾疹等皮肤疾病,心主血脉,血行风自止,故其有消风止痒之功。其余优势病种则与心包经其他五输穴无明显差异。

将心包经五输穴主治病证整合起来,五个腧穴皆可主治的病证有胸痹、心悸、癫证、狂证和郁证。其中,胸痹、心悸属于心血管病证,在1 000多条条文中占24.75%,心包经循行上“起于胸中,出属心包”,其络脉“系心系”,与心直接相关,故心血管病证是其组穴应用最频繁的病种之一。其组穴对于病位在脑的神志疾病也有较高应用,病证条文总数排名第二,但病证种类数目最多,这从一定意义上也论证了“心脑相关”理论[20-22]。中医认为,经脉脏腑相关,心包经与心直接联系,心主血脉,又主神明,而脑主神明又赖于血脉的濡养,故心脑共主神明。

五输穴是十四经特定穴中重要的一类腧穴,从五输穴的本质上看,其为诸经气血在肘膝以下由浅入深、由小到盛的五个重要节点,渐盛的经气深入合穴进而汇于脏腑。有研究认为,常态下五输穴气血由远到近呈规律性渐增[23-28],而病态下不完全符合此规律,且不同病态下五输穴气血流注会出现各种不平衡态[7,29]。因此,当机体发生病变时,通过针灸等外治法作用于五输穴,可起到调节气血的作用。现代医家也越来越重视五输穴的应用,在抑郁症、失眠、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治疗中也取得一定成果[30-35],说明五输穴极有可能存在着特定的主治规律。在医学科研探索中,越来越多的医家发现某条经脉对于某类病证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如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对脑病具有特殊疗效[1-2],刺激心包经腧穴不仅可引起脑组织中多种成分的良性改变[36-37],而且能激发脑内功能网络发生变化[4,38]。以上都表明了腧穴应用范围还有很大扩展空间,研究某条经脉五输穴组穴的主治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海量宝贵的中医药经验蕴藏在几千年的文献宝库中,探索古人在医学中的智慧结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与其他角度的相关研究成果相互印证或比较,引导或启发医疗研究也正成为一种趋势[39]。相关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针灸领域数据挖掘研究方向集中在某种疾病针灸治疗取穴规律研究或单个腧穴的治疗规律研究,对于某条经脉或某类特定穴的优势病种、疾病谱等尚未有报道,如何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针灸诊治过程中隐含的、先前未知的信息进行挖掘值得关注[40]。笔者通过古代文献的检索初步建立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的主治疾病谱,以期为手厥阴心包经及其五输穴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单穴劳宫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条文修正前后对照表(七)
电针“四关”穴及其相应单穴对P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单穴留苗数对晋谷21号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的影响
劳宫穴的妙用
对《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条文修改的分析
掌中珍宝
——劳宫穴
基于现代临床文献的单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
劳宫穴断心火
按摩劳宫穴手脚不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