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高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力
2021-02-25汤瑾
汤瑾
【关键词】高年段,口语交际,思辨,思维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与内容中,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课程标准对各学段中的口语交际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如:小学高年段要求学生在尊重、理解对方的前提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能根据不同环境,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要注意语言美。此外,统编教材共编排口语交际47次,每册安排4次(六年级下册3次),由此可见,教材不仅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对其表达能力的培养。
现代语言学证明,言语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可以说思维活动贯穿口语交际活动的始终,交际双方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际效果。现实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了言语活动的内在机理,使口语交际教学仅停留在对气氛和情境的营造上,遮蔽了言语活动的思维本质,忽视了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思辨,即辨惑、辨析、辨正、辨悟的进阶式言语思维活动,在高年段口語交际教学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辨惑:置身于情境中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辨别、分析、判断,消除疑惑,使之产生“如临其境”的学习经历和感受。在这样的情境发展中,累积以交际互动为主要特点的听说能力,让学生的言语思维力获得提升。
以五年级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为例。教学伊始,教师播放了一段音频,其中有婴儿的啼哭声、母亲哄孩子睡觉的声音、父亲鼓励孩子学步的说话声……这段音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能以共情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过往。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讨论“父母之爱”,交流变得轻松了。教师相机引导,“生活中,父母之爱如影随形,各有不同。读一读,你怎么看待事例中李刚爸爸的做法?”屏幕适时出示:李刚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就会训斥他。训斥完,爸爸又总说:“我们爱你,才这样严格要求你。”引导学生置身情境展开辨析,畅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片段1
师:若给这个事例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
生:严厉的爱。
师:大家认为呢?
生:我们班徐老师对女儿非常严厉,女儿在她的教育下成长得很好。所以,我支持严厉的爱。
师:这位同学不仅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还举出了老师的例子。
生:我也赞同李刚爸爸的做法,但我觉得他有些地方须要改进。如果一味训斥,孩子就不自信。孩子越不自信就越要鼓励。
生:有位很有名的主持人,从小她爸爸就对她很严厉,暑假还让她去打工。但正是这种严厉的爱使她成才。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请同学们来演一演李刚的事例。
学生置身于李刚的生活情境进行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更为形象生动的情境中深入辨析。
教学片段2
(学生上台表演)
师:李刚拿着试卷回到家。
生1:试卷发了?成绩怎么样?
生2:这……这……是我的试卷。
生1:怎么才考了72分?
生1:你看,这些题目在给你买的复习资料上全都有。你有没有复习?
师:爸爸生气了!谁想跟李刚父亲好好说说?
生3:李刚爸爸,您好!我是您儿子的同学。这次卷子确实难,我也没有考好。请您不要一味地批评他,要帮助他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师:李刚爸爸,这位同学给你的建议,你能接受吗?
生1:我觉得这位同学说得有点道理。
师:谁再说一说,说不定他就被你说服了。
生4:记得有一次考试,我也没考好。回到家,我爸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帮助我把所有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让我经常巩固。后来,我果然取得了进步。
师: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鼓励让他有了信心。李刚爸爸,你怎么看?
生1:你们这么多人劝我,说的都挺有道理的。我会慢慢改进的。
师:真是一位善于反思,接受意见的好爸爸。
(掌声响起)
师:李刚,你想对爸爸说什么?
生2:爸爸,虽然您有点儿严厉,但我知道,您是爱我的。请多给我一点儿鼓励,行吗?
生1:可以。
师:儿子懂事,爸爸也通情达理,来一个爱的拥抱吧。
(生1与生2拥抱)
师:谢谢两位同学展现的生动的情景。你们已经在学习换位思考了,也把掌声送给自己。
在这两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播放音频及现场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置身情境,进行交流。前期的情感铺垫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针对这个事例进行讨论,畅所欲言,在讨论、交流中消除困惑。例如,在“为爱取名”环节中,学生运用提出论据、结合事例佐证等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现场表演环节有很强的代人感,让学生能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互动表演。针对他人不同的意见,学生能清晰、准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实现了有效的交际互动。由此可见,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的。从语言文字人手,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再借由思维体会语言文字。
二、辨析:搭建于支架上
从思维能力的拓展来看,口语交际教学可从思维的条理性、开阔性、求异性、灵敏性几个维度对学生作出引导。要做到思维的条理性,学生首先须学会组织语言时围绕一个主题思想进行表达。条理性并不意味着单线发展,相反,良好的口语交际要注意克服单方面、浅层次的思维习惯,发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思维。口语交际教学要适当设置辩论环节,帮助学生逐渐跳出单一的认知角度,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父母之爱》一课最为重要的交际目标是“在交流与沟通中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何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除了让学生在交际中联系,教师还可借助有效的交际支架,帮助学生领会。
教学片段3
(播放音频:学生介绍某位医学专家成长的故事,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的观点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生1:这位同学引用了名人成长的事例,还引用了名人名言。
生2:我觉得他客观地看待了李刚爸爸的行为。
生3:我认为任何一种爱能存在于世界上,一定有它的道理。他综合了两种观点,取其精华。
师:所以我们要用思辨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我们既需要“精彩极了”的鼓励,也需要“糟糕透了”的鞭策。
教师借助音频支架帮助学生明晰,适切的材料可以是一件具体的事例,也可以是一句名言。这有效巩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交际要点,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具有思辨性的思维。
教学片段4
师:此刻,你们是不是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拿出讨论单,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吧。
(出示书中另外两个事例)
生1:我支持小雅妈妈的做法。我的作业经常出错,如果我妈妈也陪我写作业,就不会错那么多了。
生2:我不同意!这样你永远也长不大!
生3:我妈妈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陪我。我觉得小雅妈妈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特别好。
生4:但是你看,妈妈一旦不在家,她就什么也干不了。这是宠溺的爱。
生5:我不支持小雅妈妈的做法。我的小姨也特别宠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现在表弟成了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小姨可后悔了。
师:是啊,父母要学会放手。在各抒己见的辩论中,大家已经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
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选择适当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尊重别人的想法,予以积极回应。学生已然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可以灵活交际,充分表达想法,对不同的事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在分析中反思,在辩论中领悟。
三、辨正:运用于交际时
所谓辨正,是对事物的类别、情况等辨明是非,改正错误。口语交际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自如运用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
教学片段5
师:最近汤老师开通了热线电话。来,接听一位家长的电话。
(播放音频:您好,我是五年级孩子的妈妈。我很苦恼,随着年级的升高,我想让孩子学习更多东西,给孩子布置课外作业。可孩子不理解,总觉得我不爱她。可一个妈妈怎么会害自己的孩子呢?她怎么不体谅我的良苦用心?)
师:原来,父母也有爱的困惑,谁来为这位母亲支着儿?
生1:我认为这位母亲要多跟孩子沟通。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也多了,再布置课外作业,就没有身心放松的时间了。
生2:您可以给孩子布置课外作业,但要适当。您还可以用好玩的方式让她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师:那就是寓教于乐。如果给这位女儿支着儿,你会跟她说什么?
生3:你好,你妈妈给你布置课外作业,是想让你更加优秀。如果你觉得作业多了,可以和妈妈商量,看看能不能适当减少。
师:真好!学会体谅,学会沟通。女儿也听到了你们的建议。听,她怎么说—一
(播放音频:妈妈,有段时间我真不想做课外作业。但坚持巩固后,各科基础确实比以前扎实了,我也找到了学习的自信。以前,是我不懂事,伤了您的心,我知道您是爱我的。妈妈,以后我们多聊聊吧!相信劳逸结合,我一定会学得更好!)
师:当我们遇到爱的困惑时,要像这样,与父母进行爱的沟通。生活中,你们也有爱的烦恼吧?
生4:我爸爸经常出差,一回来要么自己出去跑步,要么躺在床上刷手机。我希望爸爸能多陪陪我。
生5:我妈妈口中经常会出现“别人家的孩子”。有一次,我考了第三名。结果,我妈妈竟生气地说:“你看看人家第一名,97分!你这2分就不能追上去吗?”我听了很难过,她为什么总把我与最优秀的孩子比呢?
师: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生5:我想对妈妈说,请不要把我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请您相信,我是您独一无二的孩子,我在努力。
语言的轨迹是思维的轨迹。上述教学片段,用三个层级的言语实践推动思维的发展。首先,教师通过“热线电话”情境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并与虚拟中的孩子母亲深度对话。其次,与女儿对话,看似是在劝说女儿,实际上也是在与生活中的自己对话,在体谅、接纳中与自己和解,与父母“交心”。最后,教师给予学生开放的空间,让他们畅谈爱的烦恼,在倾诉中学会理解与宽容。沿着这一语言轨迹,学生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背景经验,运用各种语用策略,灵活、及时地进行调整,使话题深入且深刻,真切且动人,在发展言语交际力的同时提升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四、辨悟:提炼于反思中
《父母之爱》的交际策略是能用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别人的观点,予以积极回应。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这一交际策略,并加以运用、落实。交际策略的提炼应贯穿学生交际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结课时再次强化。这样的梳理与提炼,能促进学生自我审视、自我反思,有效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片段6
师:现在就给大家现场与父母沟通的机会,好不好?
师:拿出手机,和妈妈现场连线。
生:妈妈,您好!
妈:你好,孩子!
生:还记得期末考试,我数学没考好,您狠狠地批评了我,还把我跟班里的同学作比较。我非常委屈,觉得您只看到了我的缺点,没看到我的优点。但是,我现在明白了,您那样做是为了让我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妈:谢谢你,宝贝。上次妈妈严厉地批评了你,当时确实比较急,可能情绪上、表达上都不好。非常感谢你能体谅,妈妈以后会注意的。
生:谢谢妈妈。
师:谢谢相互體谅的母女。课后,你们也可以这样与父母沟通。爱要大胆说出来,想法要勇敢表达。因为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
生: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小孩。
师:就像从来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
生:相互包容。
生:相互理解。
生:彼此深爱。
师:相信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思考,也相信多年后,回想起这节课,你们对父母之爱会有更深的体会。就让爱的感悟在时光中慢慢沉淀吧。
亲子关系中,孩子常因害羞难以开口对父母说出真心话。结课环节,现场连线,真情告白,让学生敞开了心扉。在融洽的氛围中,在真挚的沟通中,学生直面问题,勇敢反思,学会了理解、体谅,表达爱意,沉淀感悟,促进了其言语思维力质的飞跃。
加强口语交际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听和说的外部行为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学生思维力的培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语言文字是思维的人口,可以启动、激活、支撑和表现思维。提升与发展进阶思维,与充分建构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活动密不可分。高年段口语交际教学,围绕思辨展开,通过辨惑、辨析、辨正、辨悟这一进阶式的言语思维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