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传媒创意课程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融合的实证研究

2021-02-24蔡靖芳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海丝影视思政

蔡靖芳

(黎明职业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2019 年1 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 条”),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职业教育改革在宏观层面上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微观层面则是专业、课程、教材的改革。高职院校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使命,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优势与特色不同,1+X 证书制、学分制、课程思政、美育、“双创”、育训结合、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在线精品开放、资源库、微课…)、课证融通、课赛融合等是当下改革的热词,从任意一方面切入都可能为课程改革带来万千的实现方式。以往课程改革在理论阐述上成果颇丰,但在实践操作与示范上还有待推进,因此,笔者拟以黎明职业大学“传媒创意”课程为例,从实证的角度解析如何在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意传播中国故事落实到具体的专业课程中,以实现新职教时代的课程改革,更好地促进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课程缘起

“传媒创意”是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与创意设计专业群平台课。结合影视多媒体技术的专业特点,将课程的具体方向确定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视觉传播”,也即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融入影视制作中,成为一门自主开发的个性化课程。

(一)专业内在的要求

1.影视技术形式对内容表达的需求

影视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本专业虽为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但技术的学习与完成必须通过内容来呈现,技术是内涵表现的外在手段,是影视达成目的的工具,技术与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即便现代声像技术如何先进,依然改变不了内容为王的真理。因此,对于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而言,好的内容始终是稀缺资源,影视多媒体技术对内容有着强烈的追求。

2.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需要

影视作品需要深刻的思想、饱满的情感、好听的故事、丰富的体验,而高职学生处于20 岁上下年纪,生活阅历较单一,且半数以上来自中职院校,文化素养相对薄弱。因此,早期学生拍摄的作品大多只关注技术而缺乏审美意识、文化内涵,镜头的表现缺乏对生活的洞察与思考。因此,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意识,成为提高学生专业水准、创作优秀影视作品的迫切之需。

3.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需要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不仅体现在显性的思政教育中,也渗透在各类具体课程隐性的教学中。因此,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主渠道的育人作用,结合不同专业各自的特点,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蕴含理论价值的思政映射点,在知识和技能传授中强调价值的传播和理论的引领,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也是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目标和育人追求。

(二)时代的召唤

1.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

2013 年9 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被确定为“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沉寂千年的古海丝遗迹需要重新激活,在新的时代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对此,黎明职业大学以“契合泉州模式 服务海丝先行”的姿态积极应对,影视多媒体专业亦凭借专业优势,主动作为,通过影视手段,创新性地呈现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所拥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传播海丝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2.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需要

2013 年以来,国家对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教育部 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把“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并对文化自信的基本构成、重要地位和重大价值作出精辟论断。[1]“文化自信”就包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需要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全社会形成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3.挖掘与转换泉州历史文化资源的需要

作为国家首批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被文化部认定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有着“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2013 年获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分的全部三大类别非遗名录城市,有世界级非遗4 项,国家级非遗31 项。这样一座得天独厚的文化富矿城市,正是影视作品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视觉传播”是针对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传媒策划岗位而开设的,是一门紧密结合地方文化、富于个性化与创新性的校本课程。课程立足当下新的历史时代方位,因应“一带一路”倡议,贯彻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的精神,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将之融入高职传媒创意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中,使课程改革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同向同行,在传承与传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同时,实现海丝文化育人效果。

(二)课程目标

1.课程专业目标:了解并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分析海丝文化影视作品,并将之转换为影视作品,丰富影视创作内容,提升影视创作格调,提高学生“技艺合一”的文化素养。

2.课程思政目标:通过影视创作传承传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学生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创新创意等能力。

(三)课程内容选择

1.选择标准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海洋文化,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挖掘这部分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据此,从高职教学的特点出发,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包括:(1)以泉州文化为核心确定教学内容。影视制作以实地拍摄为主,课程教学的范围主要圈定在泉州市,内容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中的泉州部分及闽南文化中的泉州部分,泛称“海丝文化”。(2)以“文化资源三分法”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根据通行的文化资源划分法,从器物(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把海丝文化划分为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戏曲文化、海洋文化等十余个类别。(3)以模块化教学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每一个文化类别分别设置为一个教学模块,其中包含讲授模块、互动模块、创作模块和考核模块。

2.模块化课程内容

依据上述标准,将海丝文化融入影视制作,通过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较全面地学习挖掘海丝文化,赏析海丝文化影视作品,进而实现个性化创作;同时注重挖掘模块化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感受和体验泉州海丝文化中的思政映射点,实现德技并修育人,如表1 所示。

(四)课程教学实践过程

1.课程实践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理念上,以传承传播海丝文化、创新影视思维、提升学生技能为目标,按“123”思路设计课程的实施方式,即:“1”为模块化教学的整体设计,“2”为师生互为主体共同建构课程学习,“3”是将挖掘、赏析海丝文化影视作品及创作海丝文化影视作品“教学做”三者合为一体。通过具体可行的教学方式来实现“123”的设计思路。

2.课程教授方式

表1 模块化课程内容列表

(1)模块化教学,化抽象为具体。本课程的总学时为32 学时,每周2 学时,在16 周内完成。如表1所示,课程按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划分为15 个模块,按每次课一个模块的进度实施。每个模块内包含讲授(学习、挖掘海丝文化)、互动(赏析海丝文化影视作品)、创作(课堂上仅阐述影视创作意图)及考核(评价互动与创作环节)等活动环节。模块化教学使抽象的文化内容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手段。(2)翻转课堂教学,师生互为主体。由于传统文化的植入是内化、深层、潜在的,因此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教师的讲授,而在于学生的探究与领悟。因此,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主导,教师辅助。在全部15 个模块中,教师主要完成1~3 模块的教学;而4~14 模块,即泉州海丝文化中的饮食、服饰、建筑、武术、戏曲、工艺、宗教、海洋、名人、语言、街巷等11 个文化类别的内容,则按每个模块须完成的任务分别分配给11 个小组,每个小组用一次课完成一个模块的讲授。以泉州饮食文化小组为例,该小组要完成的课堂讲授任务包含三部分:即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制作课件介绍泉州饮食文化;通过演示与泉州饮食文化相关的影视作品,如央视《家乡味远方道》播出的三集泉州地方特色小吃节目,引导学生观赏节目并探讨其中的影视创意;通过对泉州饮食文化的挖掘和相关作品的赏析,策划泉州饮食文化方面的影视作品,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品制作,在第15、16 周提交课堂交流研讨。教师把控翻转课堂方向与节奏,适时点拨与引导,而学生则可以自由地学习思考。(3)混合式教学,拓展教学频率与深度。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视觉传播”课程自开设以来,已制作了数千个包含文本、课件、视频、微课等类型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并立项为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技艺传承与文化传播”教育教学资源库及教育部教育教学资源库备选库子项目。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还可通过PC 端和手机APP 端,随时随处点击资源库学习、互动、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影视专业历届学生创作的海丝文化影视作品均上传至资源库,学生不仅可以点击观摩,同时也可上传新制作的优秀作品。混合式教学延伸了课堂,大大拓展了教和学的时空、频率与深度。(4)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本课程具有思政教育的优质素材,为更好地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通过课前资料查阅、田野调查、策划创意、文案写作、案例分析,课堂中的展示、交流、互动,课余后的拍摄、制作、传播等,全方位将课程学习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了解、热爱海丝文化,更成为地方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播者。

(五)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的目的在于评价课程目标的实现度,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1)评价主体多元化。由于影视传播固有的特点,本课程学习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各小组学生、小组之外的班级其他学生、任课教师以及任课教师之外的本专业教师、来自校政行企的大赛评委、资源库平台用户等。(2)评价内容多元化。由于课程的学习任务是将挖掘海丝文化、赏析海丝文化影视作品及创作海丝文化影视作品“教学做”三者合为一体,因此评价的内容分别按30%、20%、50%的比例赋分,同时结合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及完成情况分别作出评价。(3)评价方式多元化。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是多元的,包括常规的课堂学习表现,提交的PPT、文案、影视作品以及各级各类影视作品大赛。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该课程,影视专业申请设置了“黎明职业大学海丝文化影视作品大赛”,至今已举办两届,本课程各小组制作的作品通过校赛及各级各类大赛获得来自校内外专家评委的评价,使得该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更加多元。(4)评价过程多元化。本课程学生的学习表现贯穿学期始终,在第4~14 模块是各小组依次开展课堂讲授的环节;第15模块则由各小组第二轮上台,在两次课里分别展示原创的海丝文化影视作品,并开展互动交流。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贯穿于学期全过程。

三、多方共赢的课程建设成效

(一)多部原创海丝文化影视作品获奖,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自课程开设以来,历届学生创作了不下百部海丝文化影视作品,其中半数以上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福建省大学生影像作品大赛、海峡两岸大学生华语影像联展、海峡两岸高校设计奖、福建文创奖、福建省校园微拍大赛、泉州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网络视听作品展播、泉州市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大赛、泉州高校闽南文化微视频大赛等国家、省、市、校级大赛中获奖,不少学生由此成为海丝文化自觉的传播者。

(二)系列课程成果获奖立项,助推教师个人成长

任课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先后写成“融合海丝文化与影视制作 开发高职传媒创新创意课程”“‘一带一路’背景下青年学生影像制作与闽南文化融合创新研究”等文章,分别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自2015 年以来,该课程教研获批校级教改项目、福建团省委青少年工作课题、福建省首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课题等多个级别项目的立项,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获得多项专业荣誉,带动专业教师团队成长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达成一致共识,将海丝文化融入专业建设中,共同建设并立项了“海上丝绸之路技艺传承与文化传播”国家级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福建省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由于在内容方面的定位清晰,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特色彰显,近年来屡获殊荣,先后立项福建省高职示范专业、福建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B 类培育项目,被评为国家优质校骨干专业,2019 年成为学校申报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的两个专业之一。

四、打造高职“金课”的思考

(一)契合时代发展,回应当下需求

新时代高职院校担负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使命,学校、专业、课程应主动把自身的发展与新使命相对接。应深刻理解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把课程改革同国家需求、时代发展结合起来,建设新时代高质量的高职“金课”。[2]

(二)体现地方特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高职教育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己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作为高职教育改革支撑点与落脚点的课程,高职“金课”的开发应以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依托各自不同的优势,彼此借力、自主创新,构建具有鲜明个性特色、易于形成品牌的课程。

(三)落实“职教20 条”精神,深挖课程内涵

“职教20 条”中涵盖的“1+X 证书制、学分银行、工匠精神、工学结合、信息化教学、活页式教材、多样化考核评价”等,都是当下高职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自身的特点,深挖课程内涵,找准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是打造高职“金课”的重要途径。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高职“金课”应以“全人”教育为理念,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精选课程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混合式、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五)促进教师成长,带动专业发展

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师生互为主体,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教师也应在实施高职“金课”的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实践、教材建设、科研培训、大赛指导等活动,提升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并通过以点带面促进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带动专业发展并向校内外辐射。

(六)形成特色品牌,具有示范作用

高职“金课”应在时间上契合当下,在空间上立足本土,遵循师生成长规律,教学内容、方法体现新时代职教精神,具备新时代职教风范,既能形成独特的个性品牌,亦能起到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海丝影视思政
我校成功主办2022年闽港澳大学生海丝文化研学夏令营活动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