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1-02-24吴童谢俊慧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政治素质中层

吴童,谢俊慧

(福州大学,福州 350108)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主要指在高校领导岗位上具有一定决策行使权的专职行政干部,以处级领导干部为主,包括“双肩挑”干部,他们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国家高等教育各项政策落地的具体执行者,其胜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正发生深刻变革,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而我国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东西方思潮交织,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这种特殊性也同样赋予了高校更艰巨的育人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如何客观科学评价干部,树立干事创业的好风气,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开展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提高高校选人用人质量,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研究综述

胜任力(Competency)是区分工作中高绩效员工和一般员工的价值观,可被科学测量的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它包括动机、工作态度、学识、技能等方面,是判断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基础。最著名的胜任力模型是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提出的冰山模型,它将胜任力分成两个层次,即表层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和深层的动机、特质、自我认知。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高校领导干部胜任力进行了探索,大学领导管理干部胜任力模型研究课题组[1]通过四类研究方法调研得出,大学中层领导干部需具备六项核心胜任力特征,即应变力、执行力、组织精神、领导力、管理力和协调力;解志韬[2]提出,胜任力包含政治辨别力、自我约束力、工作推动力、持续创新力等四个维度,并细化得出政治判断力等17 项特征,据此构建高校干部的胜任力模型。

然而,现有研究并未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这一群体的胜任力进行量化分析。因此,本文结合2019年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根据新时代党中央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以及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引入实证分析方法,构建全面、科学的高校领导干部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新时代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评判标准。

二、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要素分析

高校是有别于政府机关的特殊组织,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不仅要符合普遍意义上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的基本要求,更要懂教育、会教育,能担负起培育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同时,中层领导干部身处政策执行层,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将上级政策精神贯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也要做好与师生员工等不同群体的沟通、协调和服务工作,考验的是其处事应变能力。结合党中央文件精神和学界现有研究,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可分为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工作作风、人格特质等四个维度。

1.政治素质

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政治素质是衡量新时代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首要标准和根本要求。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主要由五个指标构成:(1)政治忠诚。高校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也是各种政治思潮、社会思潮交锋的阵地,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政治忠诚,对正确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方向有着直接影响。(2)大局观。大局观是能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关系的战略思维能力。当前在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各种矛盾交织涌现,牵一发则动全身。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要做到认清大局、服务大局、贡献大局,站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要有“全校一盘棋”的思想。(3)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而言,可以解决好政绩为谁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4)政治理论水平。新时代的中层领导干部不仅要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对高等教育有深入的钻研,才能跟上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5)斗争精神。保持斗争精神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是指在各类问题和矛盾的变革交织中懂得辨方向、敢于迎难而上,斗争精神体现了新时代赋予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特殊性。

2.领导能力

领导者的特质和能力是自身拥有的、独特的,且与他人有明显区别的品质和特质[3]。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既是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推动者,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作用。结合高校工作实际,高校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可细化为六个指标:(1)政策执行力。政策执行力是贯彻上级意图、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能力。习总书记将狠抓落实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的八项本领之一。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抓落实的能力是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2)统筹协调力。领导干部要能够以唯物辩证法思维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工作有序开展,若在统筹协调上做的不到位,容易出现政出多门、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等问题。(3)队伍管理能力。新时代如何做到让团队成员人尽其才,激励干部敢担当、善担当,是中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4)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一种核心价值观,也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能力是做好所有工作的“牛鼻子”,是爱岗敬业的基础。(5)创新能力。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要根据时代特点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拒绝凭经验想问题、做工作,才能在新形势下及时把握机遇,推动学校长远发展。(6)领导艺术。作为队伍的领头羊,高校领导干部工作方法直接影响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实效性。

3.工作作风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可分为五个指标:(1)爱校爱岗。爱校爱岗是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只有对学校精神、校园文化产生高度认同,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2)清正廉洁。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以身作则,带头垂范,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办学环境。(3)勤政务实。勤政务实是干部履职尽责的首要条件,是干部的立身之本。作为新时代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要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服务师生、服务学校发展。(4)奉献精神。在当前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唯利是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混淆干部的价值观时,是否具备奉献精神更能展现领导干部的责任和担当。(5)“传帮带”意识。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应以榜样的力量为年轻干部作表率,传授工作方法、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年轻干部,迅速帮助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4.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指个体持久一致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模式,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的总和[4]。目前心理学界普遍使用的大五人格模型将人格分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性五种类型。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人格特质维度分为四个指标:(1)开放性。开放性人格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作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开放性特质决定了其决策行为的灵活性、创新性。(2)尽责性。尽责性人格具有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具有尽责性人格,可增强其执行力。(3)外倾性。这一人格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具备这一特质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能够通过高效的社会交往、沟通协调达到高校发展目标。(4)宜人性。宜人性人格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这类特质决定了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更乐于分享和合作。

三、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1.评价方法选择

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提出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把总目标分解为多个子目标,再分解为多个指标的不同层次,对定性指标模糊量化,进而计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最终为实现相关目标进行方案优化,提供科学决策[5]。

2.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前文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构成要素的分析,确定了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工作作风以及人格特质为其4 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分解出政治忠诚等20 个二级指标,如表1 所示。

3.构建判断矩阵

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1-9 标度法,把判断结果量化,标度重要性判断表,如表2 所示。

采用专家评分法,邀请高校管理领域教授级专家依据指标之间重要性进行两两对比,得出层次分析的判断矩阵。问卷发放了60 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回收率为88.3%。对问卷指标评分进行汇总及平均,最终得到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判断矩阵。

表1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2 指标评分说明

一级判断矩阵为:

二级判断矩阵为:

4.一致性检验

计算上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W=(W1,W2,……,Wn)τ。在两两比较过程中必须具有一致性,由一致性指标CI 来表示。存在一个判断值CR,当CR<0.1 时,满足一致性要求,其中CR=CI/RI。RI 是一个定值,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均值,如表3 所示。

表3 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值

利用MATLAB 软件计算指标体系权重,一级指标W=(0.51 0.26 0.17 0.06),CI=0.0665,CR=0.0747<0.1;二级指标W政治素质=(0.45 0.31 0.11 0.08 0.05),CI=1.098,CR=0.0980<0.1;W领导能力=(0.33 0.23 0.14 0.21 0.06 0.03),CI=0.0678,CR=0.0538 <0.1;W工作作风=(0.47 0.18 0.19 0.12 0.04),CI=0.612,CR=0.0546<0.1;W人格特质=(0.41 0.16 0.07 0.36),CI=0.0213,CR=0.0293<0.1,判断矩阵均符合一致性检验,Wi 为各指标权重。

四、结论

根据层次分析结果,绘制新时代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指标体系图,如图1 所示。通过对不同维度指标的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图1 新时代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指标体系图示

1.政治素质是保持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的基础

政治素质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的四个一级指标中居于首位,权重超过50%;在政治素质的五个二级指标中,政治忠诚、大局观占比超过70%。由此可见,新时代对好干部的评价依然以政治素质为重,政治考察是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因此,高校在选拔中层领导干部过程中,要亮出政治过硬的标尺,坚持从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的高度选用干部。在培养过程中,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同时,中层领导干部要时刻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着眼新时代,研判新形势,学习新理念,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偏移。

2.全面的领导能力是保持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的重要条件

领导能力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的四个一级指标中居第二,六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布相对均衡,其中政策执行力、队伍管理能力、责任意识三项核心能力占比超过70%,表明新时代要求干部都要“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成为复合型干部。高校应不断强化以干事创业为导向的干部选拔理念,重点选拔一批敢于担当、业绩突出的干部;要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坚持以事择人,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在考察干部时,要细化考核指标,运用好定性和定量两种评判指标,注重从重大任务中识别干部,合理使用关键时候冲得上、顶得住的好干部。

3.工作作风是保持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的必要保证

工作作风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的四个一级指标中居第三,表明工作作风的优劣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工作的可持续性有重要影响。其中,爱校爱岗指标在工作作风中的权重最高,达47%,可见组织认同感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培养中是必不可少的。在选拔、培养中层领导干部时,应侧重考察其对于学校发展理念、建设路线、组织文化等的认同度,杜绝出现“两面人”行为。同时,应注重开展领导干部爱校荣校等使命教育,不断强化其对于推动学校建设发展重要性的身份认知,保证工作积极性。

4.良好的人格特质是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的内在展现

人格特质在所有一级指标中处于末位,高校可在考察中层领导干部的胜任力时,将其作为附加项。在这一指标中,尽责性和开放性权重最高,分别占41%和36%,说明对工作尽职尽责以及具备开拓和创新精神的干部,也具备较大的岗位适用空间。因人格特质不易显现,高校在选拔过程中更应经常性、近距离考察干部,从细节、实事中发现干部,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政治素质中层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进退之间:中小学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高中生政治素质现状的分析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