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的困境与对策
2021-02-23王明英
王明英
(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福州 350108)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文化根植于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承优秀文化。国家“走出去”文化策略实施以来,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如何培养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英语人才已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大学英语教师忽略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足够的认知和重视,从而导致大学生缺乏中国文化知识底蕴并且无法正确使用目的语对中国优秀文化内涵进行表达。由此可见,要想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双向平等交流,并且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向全世界传播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1]。因此,着力培养具有深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正确传播中国声音的时代新人,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的挑战。
1 文化失语的内涵及其现状
语言文字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的宽度和广度,不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需要语言的承载。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不能只是片面地强调语言学习的技巧,而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去诠释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而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为了学生能熟悉英语文化背景,掌握目的语并且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在课堂上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和补充,现实中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对外国的文化、节假日都非常熟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输出不足,忽视了对学生用英语来正确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培养,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存在。段传铬等[3]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概括为跨文化交际主体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无法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习俗、制度、传统观念等,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失衡,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我国从2013年12月开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翻译考试题型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即由原来的汉译英句子翻译改为汉英段落翻译,翻译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科技发展等不同方面,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元素,比如“红包”“过年”“压岁钱”等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相关的专有名词,考试难度明显增大。这一变革体现出我国文化策略的变化,凸显了教育者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够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然而事与愿违,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考试题型改革后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翻译一些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发展的相关词汇时,总会出现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译文。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需要用英语介绍和解释中国文化现象和内涵时,仍是力不从心,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2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2.1 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具有工具性,还要具有人文性,其中对人文性的特点阐述中强调了“大学英语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还进一步指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和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因此,英语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其工具性。大学英语课程实践不应当局限于语言技能的教授,更应该是优秀文化的输出和教学;不仅是英语文化背景的介绍与学习的过程,更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化和传播的过程[4]。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在这过程中不能只有目的语文化的单向输入,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不足,导致学生无法用英语正确地表达中国文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重视中国优秀文化在课堂上的融入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2.2 有助于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一种目的语和母语之间双向沟通交流的能力,既要求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民族文化,同时还要通晓母语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因此,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实践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去理解、尊重和接受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进而培养具有开放、包容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当代大学生[5]。
中国悠久璀璨的传统文化是英语学习者赖以生存的沃土,是每个英语学习者不可丢失的文化素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还能帮助大学生在当前全球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中保持正确的认知,并且能够进行平等、自信的跨文化交流,同时,这也是我国英语教学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2.3 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不断与时俱进,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随着我国文化策略的改变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逐步落实,培养能用英语传播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国际化英语人才成为一种迫切需求。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本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融入,不仅是英语学科今后发展的基础,也体现了英语学科发展的与时俱进,可以最大程度地顺应中国发展的需求。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同时,致力于增强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当肩负起这一重任。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我国高校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绝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在跨文化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对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情况,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效。因此本文通过测试卷加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了解高校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认知态度以及教学中遇到的困境。
3.2 研究工具和内容
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测试卷和调查问卷,均使用问卷星平台制作。使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
测试卷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30题的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60分;第二部分为8题翻译题,每题5分,共计40分;满分100分。试卷内容均选自《中国文化概论》,涵盖了中国地理环境、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古代医学、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艺术等六个方面[6]。测试卷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受访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用英语正确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5个问题了解受访教师文化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需求。5个问题分别是:(1)教学过程中是否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2)教学中采取何种文化教学方式;(3)是否参加过中国文化知识和文化教学相关的培训;(4)是否将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纳入学生考核维度;(5)在课堂实践中融入中国优秀文化面临哪些困境与需求。
3.3 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的研究对象是高校英语教师,问卷发放对象包含部分笔者所在院校大学英语教师,部分问卷通过网络的形式发出和回收。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次测试卷和问卷共计发出110份,回收有效测试卷和问卷100份,回收率90%。
表1 测试卷中各项的平均分及正确率
3.4.1 测试卷方面 测试卷考查内容主要是选自中国文化的六个方面,统计的平均分和正确率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参与测试的教师对中国文化相关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从各部分答题正确率上看,中国语言文字正确率达到90%;中国地理环境、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艺术都达到80%以上。然而中国古代医学和四大发明相关内容的得分率较低,分别是61%、68%。测试卷的数据可以反映出大多数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但对于个别内容,比如中医、四大发明等知识还有所欠缺。
3.4.2 问卷调查方面 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文化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文化教学现状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51%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会经常进行中国文化的导入和教学,46%的教师表示偶尔进行,也有部分教师(3%)表示没有在课堂上进行中国文化输出。由此可见,在实际授课中大学英语教师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中国文化教育,但其具体目标尚不明确,融入内容和程度也存在主观随意性[7]。
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上看,讨论式教学(83%)和情境式教学(78%)的频率更高。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大多数教师都倾向采用具有启发性的合作式、探究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但是,根据问卷结果,只有4%的教师表示接受过中国文化知识相关的教学培训,说明大部分教师还是需要在教学方法、手段和途径上得到更多指导,从而更好地开展文化教学活动。
在课程教学评价环节,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在课程考核中设置文化维度,这一比例超过了半数(89%)。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课程实践中,教师对如何融入文化维度的考核仍需要学习和指导。
3.4.3 困境和需求调查 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融入中国优秀文化面临的困境和需求如表3所示。
表3 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融入中国优秀文化面临的困境和需求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中国文化教育时,主要面临教学时间有限(36%)和教学精力不足(23%)、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相关题材内容少(26%)及教师自身文化积累还存在不足(12%)等问题。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困难,受访教师也提出了各自的诉求,经过整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希望获得文化元素深入挖掘与文化教育的指导(37%)和中国文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指导(34%),还有教师(23%)希望能有更多的“金课”、示范课可供学习和借鉴,从而提升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跨文化教学效果。还有教师(6%)提出了可以进行跨学科合作、建设研究共同体等方式来促进教师文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4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困境的原因
4.1 跨文化交际意识偏颇,教师自身母语文化素养不高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转化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5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跨文化交际应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如果只有母语民族文化的单向输入是远远不够的[7]。然而,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较大程度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而过于偏重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忽略了其人文性的特点,忽视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导致学生母语文化素养不高和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能力的欠缺。从测试卷的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对于如何用英语正确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这一现状阻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步伐。
4.2 大学英语课程教材中缺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问卷调查中,大部分教师反映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中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根据现行的教学要求,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大多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编写的。以笔者所在学院采用的《大学体验英语》1-4册教材为例,文章取材均是以英语国家文化为背景。虽然涉及有部分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但也只是作为补充阅读材料出现,缺乏目的性、系统性,更是缺少中西文化对比的相关内容。因此学生较难直接从大学英语课程现有教材中学到与中国优秀文化相关的英文表达方式。
4.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和测试中缺少文化维度
教学环节中的评价和测试是检验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通过研读大学英语课程的各类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发现其中对中国文化教学的课程评价和测试是存在一定缺失的。这一现象无疑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师文化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4.4 大学英语教师缺少将相关中国文化导入教学技巧的培训
从问卷调查中的教师反馈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对于英语教师的汉语文化知识还没有系统的培养方案,教师课堂文化教学效果不理想。表2调查结果中有96%的受访大学英语教师没有参加过专门的、系统的中国文化知识的培训。教师是所有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英语教师文化导入的技巧和方式,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教师自身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步骤、系统且自然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技巧,则还需要参加专门的培训。
5 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对策探究
5.1 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与文化素养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针对教学课时有限、教学任务重的问题,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英语语言技能的教授与文化传承和价值引领并不是厚此薄彼的关系。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本民族丰富文化内涵的熏陶和正确的价值引领之后,会催生更加强烈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更加有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习得。要想消除目前高校学生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首先应该从英语教师入手,提高教师自身对中国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英语教师自身中国文化的素养,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和国家发展的步伐。
作为高校教师更应当懂得育人先育己,主动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的倡议,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有意识地去学习中国文化内涵及相关的英语表达方式,只有真正了解,才能产生热爱,进而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自然、有效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实现向世界各国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8]。
5.2 增强大学英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教材选择
从问卷调查教师反映的教材问题上看,当前英语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内容多是来自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报纸、杂志和读物,所选课文背景设置多是以英美国家文化、价值观念为主,较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主题。教材是知识承载的直接载体,因此教材内容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教材的完善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在当前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挖掘现有教材中的中国优秀文化元素,引导大学生在面对中西文化之间的不同时,能取长补短,在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的同时,结合西方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及当代更加主流的文化表现形式,不断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完善与丰富。
英语教师还应该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辨别并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度与正误信息的辨别能力,对于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有明确的意识,才能有效地展开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文化培育。
5.3 完善教学大纲,健全大学英语测试和评估系统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9]。在最新教学指南的指导下,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应当增加并且细化中国文化素养培育的具体内容,明确不同层次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能力的相关要求。
健全大学英语测试和评估体系是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落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手段。考试是教学的重要风向标,对教学改革和调整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测试和评估体系中落实中国文化相应的考核内容与形式。在考核评估方式上,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笔试的形式,可以增加口试、辩论等口语输出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中国文化或中西文化对比相关的主题阐述、即兴演讲、小组辩论、快问快答等多样的测试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语相关表达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这种测试和评估方式的创新,既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5.4 高校应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升英语教师文化教学水平
在问卷调查教师的反馈中提到了“中国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文化教育的指导”“文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指导”“希望能有优秀示范课”“建立跨学科合作、研究共同体”等需求,因此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单纯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给予支持。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定期组织英语教师队伍培训,增加中国文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例如每年的继续教育学习课程中可以加入中国文化知识的课程,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提高教师检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跨学科合作,例如外国语学院可以组织英语教师和中文学院教师进行交流合作,邀请国学教师开设中国文化知识讲座等措施和手段,以促进英语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当今中国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国文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的学习不再是只关注语言技能的提升,而是应该以英语为媒介服务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本文在研究设计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样本较小等,但笔者还将进一步研究,继续追踪大学英语课堂上中国文化的融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