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的现状及策略 ?
2021-02-23叶灵
叶灵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基本形式。目前,学生的课后作业存在“繁”“重”“难”的现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指导精神,切实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现状;策略
引言
作为一项用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手段,作业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过程中,应提起对作业有效性的重视,而不是一味追求作业布置的量,这样只会给学生增加负担,引起学生的厌恶感。文章分析作业设计现状及核心素養融入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适当设计自主探究性题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等策略。
一、当前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现状
(一)作业数量和难度均不稳,缺少层次和梯度
对于学生而言,最怕的状态往往是几门学科的教师都突然布置了作业,且作业量较大,而在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师都是“主力军”。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问题就在于这样的状况可能造成学生疲于追逐“量”的完成,而非“质”的提升。更为关键的是,这种作业布置法往往缺乏层次性和梯度性,明显有通过题海战术或者扫荡式做题法达到查漏补缺目的的嫌疑。
(二)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
尽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禁止学校层面的补课,并开展各种减负行为。但是学生们却发现,减负后的作业量明显增加了,其中初中数学学作业就是“主力军”。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在应试教育以及国民“教育基线”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量在短期内是确定的。在以往,教师通过补课等形式将自己认为学生需要知道的知识进行了灌输或者帮助学生进行了建构,但是,一旦补课等环节取消了,教师就无法将更多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了,自然便会产生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因此,只有通过大量布置作业来“弥补”或者填补这种思维上的不确定性。
二、初中数学家庭作业优化策略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导向
按照核心素养的思想,如果我们将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的教育视为一个整体,并加以系统化、发展性视角处理,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其反面自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教材等“他者”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同理,我们的初中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也当从培养学生学习独立性的角度出发。再此过程中,捷爱士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逐渐解放家长的问题。即家长的角色需要发生转变,从原来的辅导者或者家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甚至可以时共同前进的“战友”。其次,教师在作业的具体设计上,也最好讲究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难度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从而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具体的作业书写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第三,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客观位置,如果有必要,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借助作业的力量帮助学生力争上游。
(二)家校配合,保证作业的高效完成
作业的有效完成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与用心,还离不开家长的有效陪伴。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部分家长坐在旁边玩手机打电话,这些行为对于孩子的学习起不到任何的促进作用。最近一位家长主动跟我联系,说孩子成绩下降之后提升得很慢,在家里孩子不愿意听她说话,孩子总是把自己关在屋里。从谈话中我能体会到家长急切的心情,但也能感受到她没跟我说实话。对于这种情形我建议她适当地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方式,让孩子愿意跟母亲交谈。之后我私底下找孩子谈心,孩子主动说他的妈妈一说学习就生气骂他,动手打他,并且从小打到大。这就与家长说的孩子不愿意与她沟通衔接上了。对于孩子的学习落后,只是一味地指责、谩骂还不如主动去找出孩子落后的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不想学习的出发点在哪,要知道学习是一件漫长的事,知识是需要时间沉淀与积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灵活设计实践性作业
书面纸质作业是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工具,对于数学这种具有较强工具性与实践性的学科来说,这种工具很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很难达成锻炼学生应用以及动手能力的目标。基于上述情形,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突破书面纸质作业的限制,适当融入一些实践性作业,比如课上动手或课下调查等,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提升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以及思维活力,增强其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在围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展开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观察、想象,推理等,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布置作业时,可设计“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相关习题。例如随堂练习:某人身高1.8米,有一高2.4米的标杆立于人和大树之间,人与标杆、标杆与大树底部的距离分别为2米、18米,求树高。针对该随堂练习,引导学生结合图形解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要求学生结合习题解法,针对学校内树木、路灯等参照物高度进行测量与计算,并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操作、观察,在小组内找出最佳测高方案。由此进一步实现了课堂作业从课上到课下,从纸质到实践的转变,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对于课堂数学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作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素养的发展。但在该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注意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只在一朝一夕,这需要教师从实际教学出发,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与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耿亚鸽.初中生数学课外作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王娅菲.中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