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引起对环保的思考与实践
2021-02-23苏敏桃
苏敏桃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读到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时都不禁沉醉其中,但回到现实我们看到的却与文中描写的大相径庭,由于环境保护不到位,使得山不青了、水不绿了、雪不白了、雪雾变成霾了,垃圾满地、污水横流。如此教学与现实存在较严重的脱节,这或多或少的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何能够缩短这种差距,并转化为一种积极、正向的、孩子们力所能及的行动呢?我们学校选择并尝试通过垃圾分类来达到这个目的。
关键词:教育;环境;垃圾分类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青山、绿水、有趣的动物等画面。如: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江南》,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望庐山瀑布》《日月潭》、《葡萄沟》、《雾在哪里》,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记金华双龙洞》,五年级上册《白鹭》、《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六年级上册《草原》等。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视频、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孩子们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来一场时空穿梭的旅行。但是,众所周知回到现实,我们看到的是真的如我们小视频、纪录片中的那么美?那原来的青山绿水已变成山路满地垃圾、污水横流;原本应该是清澈的河水、湖水已变成发黑发臭的死水;有趣野生动物都已被我们遗留的垃圾、人为的投喂生各种疾病了;那皑皑的白雪却是灰灰的脏雪。教学与现实存在较严重的脱节,这或多或少的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如何才能够弱化甚至消除这种影响?我进行了长久的思考。课文的内容是前人的总结,是过去时;部分地区,例如庐山、葡萄沟,由于保护措施到位,破坏较少,现在与课文描述的情况差别不大;很多城市,由于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持措施不到位,雾已经不是原来的雾而是灰霾了;在很多旅游热点在忘记除了能看到人头攒动,就是满地垃圾,至于在课文中、资料中介绍的美景那是严重的货不对板。可以说,当前的现状与课文所描述的样子已经有很多的差异,甚至不复存在。
孩子们对美好的事物都是向往的,但现实与期望是有差距的。如何能够缩短这种差距,并转化为一种积极、正向的、孩子们力所能及的行动呢?我们学校选择并尝试通过垃圾分类来达到这个目的。
为了让孩子们认识到垃圾的危害,我校利用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简称绿点公益)提供的素材及资料包帮助学生了解“垃圾围城”的危害。同时开展了“美丽河涌、社校共筑”主题讲座,由镇社工服务站与镇河长办的工作人員为孩子们讲解我国与身边河涌污染现状与“绿水清波”的守护计划,让孩子对垃圾的危害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了解并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我校首先邀请绿点公益的老师面向我校全体教师开展了培训,使得全体教师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垃圾分类的知识教育。然后由班主任开展“文明社区、垃圾分类”的主题班会,普及垃圾类别与垃圾投放知识。同时,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完成综合性学习研学案,对垃圾分类有更深刻的了解。
为了在垃圾分类与投放更精准,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让孩子们参与到垃圾分类投放的实践活动中。我校与绿点公益联手,开展垃圾分类义工家庭培训、垃圾分类打卡活动,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推动家庭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以及准确率。我校党支部联合市环保促进会支部、区慈善会支部、镇爱卫办、社区居委支部、社区物业中心等多个组织,开展“党建引领新风尚、垃圾分类我先行”的社校共建活动,通过学校带动社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中去。同时让孩子们化身为“环保小卫士”,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对社区居民发放有关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在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纠正不文明的垃圾投放行为。
我校组织孩子们参观南村镇垃圾回收转运站,在参观垃圾的分类、回收和转运处理过程中听取了站长进行的讲解,孩子们对垃圾如何分类处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主题班会上通过观看餐厨垃圾如何变成饲料与有机肥料、废旧纸张回收再造纸的视频,使得孩子们对如何变废为宝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用果皮、蔬菜渣制作环保酵素;用废旧利是封做灯笼;用废旧塑料瓶做花瓶、储物盒;用家里的旧衣、废旧布料做贴画;用口服液小玻璃瓶做风铃;用饮料瓶、易拉罐等生活“垃圾”做乐器等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身边可利用的“垃圾”,用这些“垃圾”能够重新发挥作用,更好的利用起来。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零垃圾”的种子。同时让这颗种子在每个家庭中生根发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小手拉大手的作用,以点带面进一步在社区牵起“零垃圾”的风潮。期望在不久的将来,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都时刻在我们的身边,而不是只出现在教科书或想象当中。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8.
[2]徐贵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7):86.
[3]刘芝兰.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环保教育策略的创新探索——以《只有一个地球》课程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