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效能提升探索

2021-02-23梁泽贤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0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梁泽贤

摘要:德育作为学校教学中的教育重点,既可以通过教师言语教授,也可以通过学校中的各项活动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德育教育,包括校园风气、同学间互相影响以及教师的道德规范等均会影响到学生。本文针对小学班主任如何提升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进行简单的阐述,将如何在德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实效的相关策略进行具体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效能提升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更明确“五育”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措施,国家对于德育的教育更加重视,同时社会需求促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向更高的层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直接与学生接触、交流沟通的班主任,更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起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德育教学的时效性。

一、目前小学班主任德育效能现状

1.忽视德育教育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来说,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尤其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其独立意识还不太完全。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不同,学科教师只需要对学生本节课,以及课后练习进行讲授以及与班主任交流学生具体情况,其余时间均交给班主任来处理,这致使班主任更需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教学内容进行更细致的安排。最终可能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德育忽视。

2.没有将理论联系实际

在德育教学中,由于教师对于德育的研究较少,一些德育教学仅仅停留在课本中,没有将课本中的内容通过实际情况来向学生更具体的讲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对于枯燥的书本知识提起兴趣,也通过教师直接的言语讲授真正感同身受。如果硬性要求学生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学生不明白教师的理由,那么便会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故意不听讲,故意与教师对着干,这致使在教学日常生活及教学中增添无形的负担,也加深了班主任与学生,科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及其不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无法正常進行,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兴趣的激发,影响学生的发展。

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性。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虽然能大规模地对学生传授知识将学生集中起来系统的进行学习、活动以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造成影响,极易将学生圈在一个教师规定的条框中,会对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效能的具体策略

1.教育观念要跟进时代发展

班主任的教学工作也要跟进时代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教师在班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关注学生的德育,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的培养。班主任始终要将德育贯彻到学生的学习内容、日常生活中,不要将教学局限于书本里,课堂上,教学中。要将德育工作与实际现实相联系。班主任德育教学若没有跟进时代的步伐,便会被社会所淘汰,对于学生的发展没有太大好处。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育尚未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均没有太强的抵抗力。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均要重视起来。因此,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需要将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而达到五育并举。由于个人的情绪情感对个体意识倾向具有侧重作用,同时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是其道德思想的直观体现。那么个人的情绪情感便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使其对道德判断产生偏差。例如: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可能会使其产生心理变异,唯我独尊心理。班主任这时要积极与家长沟通,指出家长教育中的弊端,让家长试着配合学校工作,重视家校共育。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生活,行为方式。以此来将德育更好的与情感结合,促进德育工作。

2.德育教育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发展差异

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中的思维、想法、性格、气质都是不相同的。为促进学生的正向发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规律来为学生提供适宜学生的发展策略。也要根据时代的不同,将德育教学进行重新研究,分析并带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要张弛有度,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外显性格,与学生交朋友,进一步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这一做法能更好的,更真实的了解每一位学生。

例如:某名学生由于父母离异造成性格敏感,有次在学校中偷偷吃瓜子。教师没有对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批评,而是经过教师耐心询问得知该生在家中很想吃,所以在其他学生那里偷偷拿了几颗,但还没吃,就被发现了。该生在家中的愿望没被满足,便在学校中养成随手拿的习惯。教师通过关心、关爱来感化,引导其站在被拿学生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东西被拿走的心情是怎样的?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该生的行为得到纠正,同时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更加自信。

3.德育教育要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

重视了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德育教学原则以后,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也要注重将书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进行联系。保证德育教学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并根据学生自身出发,使得教学内容通过自身实际情况得到更好的理解,把书本枯燥的文字与学生个体产生更好的衔接。

将德育教学任务的深浅难易作为对学生理解力的考察,了解学生对于某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因材施教。同时,由于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能力并不同,教师也要注重学生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的研究下为学生学习德育创造一个合适的难易深浅程度。例如家境不同的学生对于物品的价值,以及性格不同的学生对于某个事例的观点截然不同。教师在进行德育培养时的方法和内容肯定也不同,教师注重因材施教的培养,注重德育对学生的实效,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结束语:

德育教育作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隐形教育,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学生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绪情感,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学生思维方面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不仅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丰富更新,更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创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湘丽.德育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重要性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0(20):87-88.

[2]胡国平.心灵沟通的引领者——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J].教育观察,2020,9(19):66-67.

[3]胡伟荣.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07.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