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何有型 空间无限

2021-02-21黄芳莲

考试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图形教学审美教学小学美术

摘 要:美术是一门以艺术和设计为主的课程,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构图审美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欣赏设计的美感。为有效激发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参与和设计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应综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以开放、自由的教学态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几何是绘画构图的基础元素,也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良好素材,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图画中的几何图形排列,引导学生把握简单几何图形中的多彩世界。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可以以作品欣赏、图像创作等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对美术课程参与互动的兴趣,并结合多种互动游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图形教学;小学美术;审美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鉴于小学生绘画技巧和构图思维发展得不完善,教师需要借助多种教学素材,满足学生兴趣发展,并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出发,引导学生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安排上应着重突出对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创造和实践探索能力的深度挖掘。此外,教师应以课本为提纲,借助生活化的元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结合对教学案例素材的欣赏,提高学生多角度看待几何空间构图的能力,并使学生最终在师生互评中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设计能力。

一、 以几何为切入点开展审美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和创新能力

艺术欣赏与创造是小学美术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后续几何数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有力途径。小学生正处于空间想象力开发的黄金时期,现阶段他们所拥有的活泼好动和高度好奇心正是发展学生设计思维的关键性要素。根据新编人美版小学教材可以得出,图形设计贯穿教学始终,同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课程在编排中也凸显了对学生能力阶梯化的要求。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通过移动、拼接、旋转和对称等不同的变化方式,能够实现视觉上对称或是立体的效果,让学生仿佛进入艺术的万花筒一般,更直观地感受到美术的奇妙。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提供的欣赏素材,引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由简单几何图形构建的宏伟建筑,提高学生对设计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以视频剪辑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空间穿越,让学生欣赏不同文化对几何图形的创新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由平面几何图形延伸到空间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二)推进由简入繁的视觉变化教学

针对小学生不成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操作技巧,教师在课程选择中更需要由简入繁,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图形中发展组合的魅力。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发现生活中由几何图形形成的图案,推动学生认识简单的图形变换方式,并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美术中的几何图形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至于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有一定的数学几何知识基础,在空间想象能力上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因而教师可以逐步提高图形设计的复杂程度,让学生在欣赏万花筒的过程中感受到图形变换引起的视觉体验差别。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欣赏案例,详细讲解课堂上几何图形绘画大师在图形设计中的创新性思维,逐步引导学生从随机作画的设计风格,转变为有意识的美感设计。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设计窗户贴纸、壁纸等具有审美装饰的物品,提高课程内容分生活化,让学生保持对美术的设计兴趣。

二、 开发学生几何构图审美教学策略

(一)培养动手能力,引领实践教学新思路

艺术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实践活动,小学美术更主张为小学生成长创造良好动手操作和个性化发展的环境。传统美术课程主要以教师讲解和案例示范为主,学生在参与作图的过程中,并不能与教师基础课程充分融合。针对这一情形,教师应该将讲授和学生动手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新理念下的个性化教学,教师需要保证学生在创作设计中有足够开放的空间。比如,教师在开展《我是汽车设计师》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想2100年的汽车,开发学生对汽车外形设计的想象,以此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琢磨过程中引入几何构图,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构成汽车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可以顺利地以几何图形为依托,充分开发想象力。有学生表示,圆形的车轮只能适合在陆地上跑,因此可以设计充气车轮,遇到水后变成充气垫,遇到沙地时可以变成三角形履带,成为水陆两用车。另一名学生表示,可以借助海豚流线型的结构,代替传统车马鞍性结构,设计时速更快的汽车。基于这样的讨论,教师可以逐步讓学生发现汽车外形中包括的几何图形。之后教师便可以通过简单的长方形、梯形和圆形,为学生示范汽车图形的设计,让学生开发个人想象力,利用图形的堆叠和拼接。制作成自己心目中的汽车。如此一来,学生在线条勾勒中,便能够发现不同线段和图形组合对外形美观上的影响效果,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图形绘制简笔画的课程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需要减少理论知识讲授的所占时长,给学生的学习创造足够开放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思考设计的参与主动性,为其提供循序渐进的思考与创作空间,让学生感知基础几何图形构建实物的课程目标。

(二)提高多媒体教学,扩展学生创新设计思维

在多媒体教学成为主要教学手段的今天,如何高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善小学美术课堂绘声绘色课程设计成了教师课程设计首要考虑的目标。针对几何图形为切入点的美学课程,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动图,让学生在动画中感受到图形变换的过程,并推动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简单图形如何逐步变成复杂且具有美学特点的组合图。

比如,教师在开展《看谁涂得更好看》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时,可以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几何图形素材,让学生选择不同颜色进行填充。学生在不同颜色的组合和调色过程中发现,基础的几何图形经过随机的排列和上色后,能为观赏者提供规整的视觉体验。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扩展几何图形绘画大师蒙德里安的作品,让学生在线段割裂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欣赏几何图形画家在设计过程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开展艺术创作的素材基础。

教师还可以结合《形的魅力》这一单元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线段,组成不同的几何图形,模仿蒙德里安的作品风格,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之后再进行配色,并在图案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创作灵感以及设计缘由,指出在该图形中几何图形类型和颜色搭配的选择原因。其中一名学生利用线段,进行了简单的图形勾勒,以破碎的窗户为创作灵感,在空间几何图形的透视画法中呈现出立体效果,同时在配色过程中使用了渐变色,这一方法在视觉传达上更具有真实效果。另一位学生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扭曲时空下褶皱的棋盘,线段的扭曲仿佛将二维平面图形转换为了三维甚至更高维度的空间,让欣赏者在虚幻与现实中形成了沉浸式体验。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图形中所体现出的创新性思维,对学生画作进行简短的评价。之后再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扩展延伸一段几何作图的动画演示过程。当学生在经历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动手环节之后,教师便可以以视频的方式总结整个课程,实现知识点的深化与创新。

通过多媒体教学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绘图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也能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语言和板书为主体的枯燥教学,让学生在动画与视频观赏中体验沉浸式课堂,更好地在新课改下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知识广度进行全面培养。

(三)巧借小组合作,丰富师生互评环节

开展小组合作能提高不同成员之间沟通交流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借助学生的共同思维,通过复杂的变换,将简单的几何图形构建成具有独特设计理念的物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作品特点,增设师生互评环节,以鼓励为主,提升学生设计的自信心。

比如教师开展《剪剪撕撕画画贴贴》的教学时,可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选择小组合作模式,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预先让学生用纸裁剪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形状,并用彩笔绘制不同的颜色,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利用手中的几何图片,以排列组合的方式设计出剪切画。在本课程中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设计主题,只需要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比如一小组希望利用线条圆形等基础元素,设计清晨有袅袅炊烟的农家院子,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指出可以利用波浪纹绘制屋顶的瓦片,还可以利用一些几何图形进行旋转得到窗户雕花,以此丰富主题图形的内容,使细节之处的设计更能够凸显温馨的色调,与题目相得益彰。学生接受教师的建议后,又在图案上增加了田地和几何动物,体现出师生融洽的交流成果。在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上台展示并介绍各自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几何图形组建的,着重介绍图形中的创意设计,比如有些组利用三角形和正方形设计了小路,有的小组设计了几何小鱼。这些具有想象力的构图创造不仅体现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用心,也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几何图形构建掌握能力。

在学生设计结束后,教师可以以激励为原则,肯定学生每一次的设计,使学生在作品展示中提升鉴赏能力,并让课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师生交流具有平等性,最终实现课程的个性化教学。

三、 结语

利用有限的几何图形,通过多样化的转变和配色,能够实现图形在空间上的无限延伸。而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此相似,其是利用有限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及创新能力。在以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成果评判标准的课改潮流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开发不足的弊端,综合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丰富的课程环节,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此外,在实际课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师生有效交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对学生美学欣赏的正确引导,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莉莉,唐本良.小学美术核心素養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以校本课程读城记的实施研究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68-169.

[2]朱成吉.创新教法,增添趣味——小学美术网络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新课程,2020(35):128-129.

作者简介:

黄芳莲,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图形教学审美教学小学美术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低年级图形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