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策略探究
2021-02-21程悦
摘 要:在社会环境逐渐完善,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形势下,小学教育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即培养学生基础知识能力之余,对学生的学科思维发展与综合素质培养愈发重视。文章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探究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途径,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模型思想;教学探究
在数学教育工作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各项数学素质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并且在时代推动下,数学模型思想逐渐进入教师教学视野中。数学建模思想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高效的思考工具,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推导能力,帮助其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模型。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内容中,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 数学模型思想培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足
基于小学数学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其在落实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其一,教学方式单一。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自身尚不具备完善的学习认知体系,导致其学习自制力较弱,使其极易对单一的教学方式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削弱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工作的实际效果。
其二,教学合理性不足。部分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只是基于自身思维角度出发,设计相应教学内容,导致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工作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合理性,导致学生个人成长与建模思想培养工作相脱节,从整体上阻碍了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成长。
其三,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影响。数学建模思想教学工作实际效果是与教师教学水平挂钩的。而在现实情况中,部分教师自身对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要性意识不足,或受自身教学理念影响并未发挥出数学建模思想的实际作用,导致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工作在小学数学整体教学工作中呈现参差不齐的发展态势。同时,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为了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而渗透,导致数学模型思想并未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降低了学生对数学模型的认可程度,使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渐沦为形式。
二、 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途径
(一)渗透建模意识
为帮助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切入环境,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先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基本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通过接触数学模型概念与思想内容,对数学建模有大概的了解,为教师后续数学模型思想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教师在通过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建模意识前,应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数学模型思想内容,为其设定合理的教学活动。为此,教师自身要重新思考数学模型思想内容与课程内容的联系,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贯彻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从接触简单的数学模型起步,逐渐为其树立良好的建模意识。同时,教师在带领学生接触数学模型时,应引导其总结不同数学模型与数学问题的联系,进而使其能够将数学模型与数学问题对应起来,为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应用数学模型打下基础,使其在习题训练过程中不断强化教师渗透的数学模型意识,进而填充自身数学知识体系,全面掌握课堂知识内容,实现数学模型思想与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二)激发学生建模积极性
处于小學阶段的学生,其个人学习状态受学习兴趣的影响较大。为将数学模型思想有效渗透至教学内容中,教师应针对学生该项特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数学建模的课堂活动当中,进而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并掌握相应的数学模型思想,达到教师课前预期。例如,在《平均数》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在课堂导学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小明与小刚在公园中带领自己的伙伴进行射气球比拼,小明一组有5个人,小刚一组有6个人,如何比较这两组的射击水平呢?”通过该教学情境,教师首先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其在教师设定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教师此时可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令其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分析比较两组人员射击水平的方法,基于课件中的数学条件以及教师引导,学生可通过自主探究活动逐渐排除掉“两组射中的气球总数比较”“两组射中最多气球数的人进行比较”等比较方法,进而逐渐向“平均数”的数学概念靠拢。在学生完成探讨后,教师可及时引申出本堂课程内容,即平均数的数学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设置课堂抢答环节,引导学生列举“平均数”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用途,使其通过回想“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对“平均数”数学模型的应用背景、适用环境、条件限制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教师在课堂总结阶段,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想的“平均数”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以及课堂知识,自行设计具体案例,将“平均数”数学模型融入其中,并与其他学生完成交换,通过建立“平均数”模型解决相关问题。一当面,教师可利用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建模积极性,使其通过建模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一定成就感,进而对数学建模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为教师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该教学活动,教师也可构建数学模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善自身知识认知体系,实现数学教学与数学模型思想的有效结合。
(三)创造自主建模空间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记忆数学模型内容以及应用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可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模型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但是从学生长期发展角度看,不利于其个人思维成长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违背了数学模型思想的教学初衷。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的比重,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令其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提升自主建模能力,降低对教师的依赖性。例如,在《平行与垂直》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令学生通过自主建模,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建模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平行位置关系的特性。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平行的两条直线为什么永不相交呢?在两条平行线中作垂线,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哪些规律?思考生活中的铁轨、田径跑道线、五线谱等,你能说出它们能保持平行的原因吗?”令其通过自主思考,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研究时,教师应积极巡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督促其自主学习的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比较分析以及综合归纳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为数学模型思想渗透工作提供更多依据。同时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完成由具体到半具体半抽象的思维延伸,使其在观察具体事物的基础上,通过自身思考完成数学模型的初步搭建步骤,并通过分析教师提供的各项生活案例,从不同的物体形象中抽离出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完善自身构建的数学模型内容,完成自主建模。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兼顾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使其通过自主建模探究课堂知识本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达到教师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相关资源逐渐完善的形势下,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其与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工作相结合,将其以更贴合学生兴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为此,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收集网络信息资源,将其以多媒体课件或微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通过自身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思考。一方面,相较于教师单纯的讲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为数学模型思想教学内容提供更多切入点,使得教师拥有更多的教学选择。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剖析数学模型从创建到应用的具体过程,使其从数学思想角度认知数学模型,逐渐形成科学完善的数学认知体系,为其日后数学学习提供一定助力。同时,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模型思想教学活动时,还可以通过借鉴吸取相关信息资源中有关数学模型的教学内容,拓展自身教学视野,完善相关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强化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五)合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课后学习任务实质上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强化。为将数学模型思想更好地融入数学教学内容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工作内容渗透至学生的课后学习任务中,使其在完成课后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并提升建模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设计课后学习任务时,应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以及数学思维基础,避免教师设计的课后学习任务超出学生能力范围,进而对其造成学习负担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教师也可要求學生针对数学建模过程或数学模型应用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将其与作业内容一并交给教师,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学生课后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有关数学模型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在数学建模以及应用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进而在后续课堂教学中通过给予其相关指导,强化数学模型思想渗透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自我总结,学生也可全面认识到自身在数学模型方面的不足,进而通过课堂学习以及寻求教师帮助,填补相关学习漏洞,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强化数学模型思想渗透效果,教师可通过渗透建模意识、激发学生建模积极性、创造自主建模空间、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合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的方式,为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成长空间,达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淑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0-31.
[2]黄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9(2):80-81.
[3]杜晓云.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8):58.
[4]王晓丽.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74-175.
[5]杭晓敏.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31):87-88.
作者简介:
程悦,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威戎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