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正确引导策略探究

2021-02-21陈梅

考试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青春期中小学生策略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也提早了,生理心理也都变得更加成熟,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都出现了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叛逆心理是中小学生青春期的常见“病症”,这些学生往往会违背教师和家长意愿,产生逆反的心理情绪,若是这种逆反现象得不到及时的更正,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可能会出现暴躁、易怒、反叛等现象,直接导致无法完成学业,更严重的可能导致走上不正确的道路,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文章对中小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得出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困境的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原因;策略

一、 引言

学生的叛逆心理成为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棘手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难以控制的原因就是:家长没有办法过多干预,过多的干预可能会造成学生出现逆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教师则觉得难以正确引导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叛逆心理虽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不解决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家长和教师都要对此给予重视。

二、 叛逆心理的概述

叛逆心理是在青春期阶段的学生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叛逆心理往往是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与对方采取想法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内心状态,它与一些变态的心理不同但是又有些相似之处,因此若是不及时矫正这一心理,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小学生正是接受家长、教师和同学一起教育的时期,面对未知事物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认知,往往会与其他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意见,而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激烈的行为来抵制这一不同的意见,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存在叛逆心理的行为。

三、 形成叛逆心理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的阶段,是从一个儿童转变为少年的时期,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未来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十分敏感,心理和生理都有变化,在生理上出现了第二性征,而在心理上则变得更有成人感,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逆反心理。

1. 生理方面的变化

就中小学生的生理变化这一因素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大脑发育相对于原来来说更加成熟,神经系统也发育得越来越完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还存在一个显著的缺陷,虽然说思维方式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其调控能力还很差,无法很好地调控神经和激素。这也是直接造成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一旦学生在学习或是生活上遇到一些不如意或是不顺心的事情,其身体就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直接导致身体内的血液流动加快,导致神经处在一个长久的兴奋状态,使得思维不受控制,出现一些应激的反应,这也就形成了逆反的行为。

2. 心理方面的变化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除了生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外,其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小学生的眼中,自己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大人,具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自我意识,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会越来越强烈。正是这种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学生更加渴望长大,渴望自由、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可以领导自己的人生,与此同时其占有欲和支配欲也会变得更强,对于一切会阻碍他发展的事物和人都会十分抗拒,甚至会利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3. 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

虽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有时候这种发展又是不平衡的。处在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其思想还未完全成熟,会因为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改变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且由于年龄还小,其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还不足,没有正确认知事物和人物的能力,容易与实际状况发生偏差,会将本来一件很好的事情当作是一件不好的且会危害到他的事情,会变得十分的偏激、顽固,将家长和教师的监督、教导的指点都当作是对他的管束、制约,甚至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的伤害,这进而导致逆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成长的过渡阶段,既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但是也渴望被大人重视、爱护、关心和尊重,想要马上就能够挣脱家长,能够成为一个更加独立的人,认为听家长的话就是受家长摆布,更为了成为和别人不一样的人,而对待任何事物都秉持着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想法。

4. 精神需求提高

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的心智也在不断成熟,当然中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需求不仅仅只是在物质层面,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他们期望在物质充足的前提下,能夠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在学生世界中,他们往往认为谁伤害了自己,那个人就是自己的敌人,一旦遇到自己的自尊心被打击的时候,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抗拒,从而形成叛逆心理。

(二)客观因素

对于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家庭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个人性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家庭中有积极的因素会成就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但是也又许多家庭有一些不良因素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其中几个比较典型的因素是:第一,高压效应。多数家庭的家长缺乏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不知道在不同阶段的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当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都是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这样如此高压的应对方式,会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加重,导致孩子变得十分孤僻、安静,一旦这样的现象一直持续不断,长久时间的积累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的心理。长时间的高压控制下,学生爆发出来的逆反心理往往是十分可怕极端的。第二,过度溺爱。现阶段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小孩,无论是爷爷辈或是父母辈都是将其捧在手心里,不会舍得孩子受到一点伤害,而正是这种过度的宠爱、包容,使得家长忽略了对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学校的环境中,没有了过度的宠爱和包容,这会引起这些学生产生对抗的心理,从而出现逆反心理。第三,过高期望。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发展,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以自己的想法为主要依据为孩子铺设他们的成长道路,处在懵懂阶段的孩子并不知道这些,但是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不愿意接受家长为其规划好的成长路线。而且家长对于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认为只要按照自己的规划去一步一步完成,就能够到达最终的目标,但是一旦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就会从一个期望过高的极端转向一个没有期望的极端,一些消极和失望的语气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长久以往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开始反叛家长。

家长这些不适度的教育方法,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堆积到一定的极限时,它们就会完全爆发,从情绪和行为上都表达对这种压力的不满,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四、 中小学生叛逆心理正确引导的策略和方法

(一)正确看待,走出误区

首先提到逆反心理,人们心中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这是一种变态的心理,但是实际上,逆反心理是一种处于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是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出现的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实际上逆反心理指的是学生从幼稚转变为成熟的标志。由于逆反心理衍生出的各种行为都是他们趋向于独立、只有的一种表现,就学生变得独立而言,这一逆反心理是积极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正确看待逆反心理,用积极欢迎的方式来迎接学生的这种行为。处于中小学生时期,学生不仅仅变得更加成熟,对于性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于异性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情愫,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行为,家长和教师应当以一种正常的眼光来看待,但是往往有许多家长和教师会将其看作是一种不学好的行为,会采取一种十分消极的方式来打断学生这样的行为,学生也会因此变得十分激动,出现逆反。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和家长应当要耐心积极地引导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不能快速否定他正在做的事情,而是要耐心地教导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可以做的,这样对于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积极作用。

(二)懂得学生,给予关爱

面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需要付出精力,给学生给予关爱,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都是由于身边的人不够尊重他,打击到了他的自尊心。想要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的思想变化,乐于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全面了解学生。一般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年龄差,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要克服这之间存在的鸿沟,就需要教师的陪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三)重视沟通,达成共识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环境,除了家庭中的不良因素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外,学校的不良因素也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学校教育因素有许多,比如:教育理念有偏差。教师无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一味地进行统一的军事化管理,部分学生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方式。而且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采取题海战术,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出现逆反行为。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认真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在学校生活上有什么不满,及时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共识。当所有的分歧消除的时候,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保护的时候,学生就不会在违背自己的老师,也就不会出现逆反心理了。

五、 结束語

综上所述,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面对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教师和家长应当要正确认识它,不能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的变化,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若是出现一些极端的状况要及时解决,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斯怡.中学生之叛逆心理与对策分析[J].新智慧,2020(19):106-107.

[2]王倩酝.浅谈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天津教育,2020(7):163-164.

[3]曹锡锋.家庭教育和隔代抚养对小学生心理问题倾向的影响[J].家长,2020(1):54+56.

[4]王军.浅谈中学生叛逆心理及情感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师,2019(9):9.

[5]陈美兰.高年级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与调节[J].新课程(小学),2018(6):233.

[6]刘亚伟.中学生叛逆期的不良情绪分析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8(34):194.

作者简介:

陈梅,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青春期中小学生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