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大变革时代党刊提升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2021-02-21冯学娟

传媒 2021年3期
关键词:服务能力党刊媒体融合

冯学娟

摘要:5G技术的出现,使媒体融合进入新的大变革时代,这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党的重要“喉舌”的党刊也不例外。面对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从生存的困境中突围出来,在转型发展中走出一条新路径,是党刊界正在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结合中央及全国各地党刊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实践,从风格定位、内容生产、技术创新、形象塑造、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探究党刊如何进行战略转型、加快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打造成为全新的服务型媒体。

关键词:传媒大变革时代 媒体融合 党刊 服务能力 服务型媒体

当前,传媒业已进入“信息随需可得,万物皆为媒体”的新发展阶段,传播技术、媒体生态、生产运营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的“下半场”,针对媒体融合“上半场”凸显出的生产传播同质化和生产传播有效性的问题,党刊必须加快战略转型,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等基础能力,拓展自身功能,加强特色服务,满足差异化需求,在深度融合、转型发展的新生态中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新路径。

一、精準定位,凸显党刊传播力

期刊的定位决定其办刊方向和办刊实效。如今,传统媒体的属性与边界比以往更为清晰,目前大概有以下几种:全域性媒体、区域性媒体、行业性媒体和领域性媒体。党刊作为党的“喉舌”,应属党建领域性媒体。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省级报、刊、网、台传播手段日益趋同,报已不仅是报、台已不仅是台、网已不仅是网,融合传播的特征凸显。在此情况下,竞争愈发激烈,主流舆论阵地最终出现同质化严重而“关停并转”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一些省份的媒体融合转型已经走在了前列。作为实力弱、基础差的党刊,想在综合性新闻传播方面与省级兄弟单位比肩,现实条件并不允许。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党刊必须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定位优势明显,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后的发展之路上,党刊应该旗帜鲜明地把对接各部门、各单位的党建工作宣传和定制化需求作为办刊重点,在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决策部署指引下,牢固树立起服务党委部门工作的意识,把党刊办成部门单位重视、党员干部欢迎、同业不可替代的专业化党建类综合刊物。如《四川党的建设》,正因为其精准定位,是“省委机关刊”和“党建品种”,具有独特性,在实践中也持续努力做大做强党建这个专业品牌,真正使党刊转型成为有突出特色的新型传播平台,被列入四川省首批“品牌报刊”。

党刊的定位包含目标定位、功能定位、读者定位、内容定位、风格定位几个方面。在目标定位方面,就是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发挥期刊优势,体现自身特色。把握住了这个定位,党刊就能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在功能定位方面,一方面要体现政治性。坚持党刊姓党、政治家办刊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当然,党刊不仅要坚持正面宣传,还要坚持反面批驳,树立起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始终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要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严把新媒体传播的控制权,规定发稿程序和转发稿件来源,杜绝错误思想和杂音、噪音。另一方面要体现服务性。党刊要发挥自身功能,做好服务工作,自觉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广大党员干部,服务广大群众,以“服务”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受众觉得“有用”。在读者定位方面,党刊要重点锁定党员、干部、群众这个目标读者群,以自己的影响力影响到这一部分人群。在内容定位方面,党刊要牢牢守住党建领域这块阵地,突出党建这个特色,紧紧围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几个方面,即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围绕这六大建设开展宣传工作。正确处理好宣传报道中主要与次要、内核与外延的关系,用党建的视角解读现象、传达声音、回应关切。比如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做精前线手机报,加强对各区和各部委办局的党建服务,就是很好的例证。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党刊的风格定位。在这方面,党刊要鲜明体现三个“度”。一是理论高度。党刊要深入宣传和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必须站在政治和理论的高度,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二是思想深度。期刊要以深度为王,深度就体现在其思想性上。很长一段时间,受传播速度极大提升、信息爆炸和市场刊物的影响,期刊做起了报纸的事情,想与报纸抢新闻性时效性,搞起了短平快,甚至走向娱乐化。业界认为,期刊以深度为王、以专业见长、以对接精准需求为本的基本特点不能抛弃,必须守正创新,守住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阵地意识和主流意识,守住社会价值,才不会在发挥正向功能方面出现偏离,迷失自我,才能在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上有所作为。因此,期刊传播内容在精不在多,通过党刊平台刊发的文章,在守住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思想深度、内容深度。要集中有限的人力资源出精品、出效益,精雕细琢、以质取胜,凸显自身价值。三是人文温度。党刊不是阳春白雪,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做有情怀、有温度的传媒,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这要求党刊在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等各方面,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手段,关注党员、干部、群众所关心关注的,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时代,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让生产的产品充满温暖、饱含情怀、直抵受众心灵,把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加强策划,提升内容生产力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内容建设始终是党刊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根本,必须着眼党刊优势,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内容创新这个核心,重点在理论宣传、政策解读、典型宣传、经验总结、智库建设、党务党建等方面加强策划,以优质的内容生产占据传播制高点。

1.提升党刊内容生产力,要遵循原创、独家、专业原则。一是原创。原创的、独家的深度报道是党刊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海量信息中,党刊采编人员要到一线去掌握真实的一手材料,通过真实客观的再现传递给受众。二是独家。媒体融合过程中,传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同质化,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党刊应以独家视角、独家策划,打造更多硬核产品。《求是》每期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工作的讲话,成为自己的独家产品。三是专业。期刊的生命在于专。可以说,党刊也属于专业性期刊,它的专就体现在党建领域的专业派。因此,党刊应向科技期刊学习,在专业性上下功夫,通过打造专业化的党建传播平台、生产专业化的党建产品来体现专业性。

2.提升党刊内容生产力,必须打造特色产品。看党刊的内容生产力强不强,最终是以其生产的产品来考量的。党刊应重点生产四类产品。

一是党建产品。党刊要“出经验”,紧紧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打造优质党建产品。与省(区)市县(区)、各厅局、各单位各部门、“两新”组织以及基层各单位加强联系,全面反映机关和基层党建新经验、好做法,推出一批有特色的产品,打造党建信息和宣传报道最专业、最权威的党建传播平台。如《四川党的建设》围绕“把党刊办成四川全省党务工作者的案头工具书和重要学习参考资料”的办刊方向,重点打造《组织建设·视点》《组织建设·组工联网》两个党建品牌栏目,并在杂志社全媒体中心推出“今日党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党建视点”等重点产品和应用程序,还建立了四川全省党建信息联盟,其中“党建视点”用户超过40万,影响力日益增强。

二是智库产品。党刊要“出智慧”,充当好决策层的参谋助手,在智库建设上下足功夫。北京市委《前线》创办《前线焦点》内参智库,重庆市委党刊当代党员杂志社持续提升“七一智库”品牌影响力,依托超过300名中央部委和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大学等单位和机构的专家、学者为主体的“党建专家(学者)库”,着力建设基层党建研究基地,推出系列研究成果和“订单式”“套餐式”服务产品,深度开发七一客户端、党建头条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党建服务功能,打造党建传播、党建研究、党建服务“三位一体”高品质党建智库。全媒体当代陕西成立当代陕西智库中心,南方杂志社筹划设立南方党建研究院,主要承担党建研究任务,为省委政策制定提供智慧。还在相应采编部门的擅长领域设置研究中心,推动杂志社编辑记者任兼职研究员,调动采编人员研究力量,提升党建课题研究能力,激发研究活力。同时,进一步梳理南方党建智库及杂志理论名家等专家外脑资源,统筹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加强专家库建设。可以说,这些积极实践为党刊生产智库产品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是理论产品。党刊要“出思想”,切实把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这一重要任务承担好,做好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学理阐释、政策解读。如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确立了“内容为本、移动优先、理论立刊”的办刊方略,推进内容革命,生产有一定影响力的理论精品,包括纸上理论精品、网上理论精品和移动理论精品,赢得了学者、官员、普通读者三大群体,成为学界推崇的理论平台、领导点赞的党刊智库、大众喜爱的阅读工具,办出了特色。江苏《群众》在融合发展中,推进理论宣传视频化、党刊内容全媒体化,在“群众杂志”微信公众号、群众版移动端上也做得风声水起。

四是时政产品。党刊要“出时效”,体现一定的时政性。要“用期刊解读新闻”,做好深度新闻,即新闻背后的新闻。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行策划报道,做好重大主题、成就亮点、时事热点的报道,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加大评论力度,做好调查性、解释性、分析性报道,通过组合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等形式,生产优质的时政新闻产品,在新闻性、时效性上体现党刊独家、深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三、强化创新,提升融合发展力

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传统主流媒体而言,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舆论场,通过媒体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信息传播能力,变革传播方式,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是打开新局面、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法宝。党刊要认清形势,迅速跟进,抓实技术创新这个核心,抓好智慧服务这个关键,在融合发展的大潮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1.抓实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就是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就要以技术创新占领传播制高点,取得新成果。随着5G技术的出现,其以“大宽带、高速率、低时延”的技术特性,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度融合,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信息传输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采集能力,打通媒体生态目前的瓶颈,加速媒体内外融合达到新的高度。党刊要时刻保持技术敏感,加强传播手段、传播技术建设,加速媒體内外融合。如北京市委《前线》贯通三刊两网、三微一端,组建融媒体工作室,合作生产有巨大影响力的融媒体拳头产品,还开发微信小程序,探索与今日头条、抖音等优势新媒体的合作。当代陕西杂志社与省电视台、陕西先锋微信公众号等省内媒体以及喜马拉雅等全国知名移动端加强资源合作,打造当代陕西新媒体矩阵,初步形成“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的全媒体立体传播格局,每期杂志的重点文章都制作成音频或视频,通过当代陕西PC版、微信版、预告版、手机版和头条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并推出了“朗读者”、微视频、全景影像等,有效地促进了刊物内容的“二次传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积极建设全媒体“融媒小厨”(中央厨房)、演播中心,还探索将“5G+4K+AI”等先进技术嵌入党刊全媒体生产全过程,使技术创新更好赋能党刊全媒体发展。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建成党刊数字化采编平台,积极推广电子刊,办好共产党人网站,开辟微信公众号,设立“微党课”“微视频”“微宣讲”等栏目,线上线下一体化传播,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张皮”拧成“一股绳”,还加大学习强国宁夏学习平台稿件推送频次,办出了特色,提升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创新是推动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但不是目的。由于部分党刊实力所限,无法实现高端、头部的技术探索,但是积极运用成熟的传播效果好的传播手段,作为纸质刊物的有益补充,是现实可行的,也是科学合理的。

2.抓好智慧服务。面对后疫情时代催生出的个性化、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党刊要快速反应,深入调查研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4K、AI等新技术,重点在提供特色化、智慧化的服务,对用户行为、运营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深入分析,将用户画像、算法推荐等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以个性化定制、精准化生产、智能化推送更好服务受众,实现从内容产品提供者向数字知识服务提供者转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四、培育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

在中国期刊方阵中,党刊是一个独特的品种,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虽然在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找不到这样一个庞大的类型独特、肩负特殊职责使命的期刊序列,对外比较起来阵容似乎还很大,但是在国内,这个期刊序列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覆盖面总体上还是比较弱小。因此,党刊在守正道、创新局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塑造全新的党刊形象,提升公众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

1.坚持开门办刊。开门办刊,就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联动传播的体制机制。近年来,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坚持开门办刊,建立了由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社科院、党校、宁夏大学等智库组成的特邀作者库,区内外作者组成的理论和评论员库,厅局和市县区领导干部组成的基层作者库,整合外部优质资源,形成了“全党办刊”的生动局面,在服务自治区中心工作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当代陕西探索建立以合作联盟为特色的共享机制,按照陕西省委“鼓励党媒跨区域、跨领域加大合作,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采取项目合作、内容交互、优势互补的共建共享模式,加强与中央媒体、与兄弟省市媒体的合作,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合作,与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联盟,提升了当代陕西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2.坚持活动润刊。媒体的活动策划是提升自身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法宝,也是党刊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党刊赢得受众喜爱,必须加强活动策划,整合刊社内外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公众形象和认可度,拓宽生存空间。可举办党建论坛、学刊用刊交流会、主题征文、理论研讨、联合采风等活动,推出视频、赠刊,出版相关图书等,还可在七一期间举办相关主题活动,承接承办各类党建、理论、智库活动。其中的一些活动可以定期举办,最终形成有持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拳头新品。

五、深化改革,增强人才培养力

转型发展,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党刊要广聚各方面英才,加快建设一支专家型、全媒型队伍。

1.高标准聚集人才。把政治素质作为第一标准,在选拔人才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特别注重考察人的“德”,尤其是“大德”,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必须能够始终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然后再考察其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培养人才时,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增强培养人才的计划性,提升改善人才层次的方向性。

2.全过程培养人才。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健全人才引进、选拔、培训、奖励制度,树立互联网思维,通过多种培养方式,加快推动现有人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引进培养一批掌握全媒体采编、视频制作、舆情分析、新媒體技术的复合型、跨界型人才,向新兴业态投入更多人力,最大限度激发党刊队伍活力,赢得发展主动。

3.多维度激励人才。建立完善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激励干部职工积极投入一线,鼓励原创全媒体作品生产,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加快推进采编流程重构,以持续深化改革激活党刊全媒体发展的源动能。

作者系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策划部主任、副编审

参考文献

[1]陆先高.创新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型媒体,推进媒体融合行稳致远[J].传媒,2019(18).

[2]刘翠敏.在守正创新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融合发展实践[J].传媒,2020(18).

[3]陈庆.《四川党的建设》:守正创新,开拓融合传播新局面[J].传媒,2019(03).

猜你喜欢

服务能力党刊媒体融合
“大学习”必须学党报党刊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探讨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综合服务能力探究
关于加强党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吹好从严治党冲锋号